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大石鄉 (鄰水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石鄉(大石公社),是四川省鄰水縣曾经下辖的一个,存在於1953年-1981年。

沿革[1]

[编辑]
  • 民國4年(1915年),因地方不靖,設5個保衛區,以維持治安。設大石鄉,隸屬第三保衛區。
  • 民國24年(1935年)7月1日,將6個區合併為3個區,49個鄉(鎮)合併為43個鄉(鎮),大石鄉隸屬第二區署(駐石稻場) 。
  • 民國29年(1940年)3月1日,按《縣各級組織法綱要》及《補充注意事項》的規定,實行新縣制。4月,改3個區為4個區。6月1日撤銷鄉(鎮)聯保辦公處,置鄉(鎮)公所,設鄉(鎮)長。將43個聯保辦公處合併為22個鄉(鎮)公所,大石鄉和人和鄉合併為人大鄉,隸屬第四區。
  • 1953年2月.第七區(袁市區)公所將人大鄉分為人和鄉,大石兩個鄉。隨即建立大石鄉公所。4月24日,大石鄉公所改稱大石鄉人民政府,1956年1月16日,大石鄉政府改稱大石鄉人民委員會,並正式劃歸豐禾區公所領導,1958年12月,大石鄉人委改稱大石人民公社。1966年5月「文革」開始後,大石人民公社工作受到干擾。1967年3月,由公社武裝幹部和群眾代表主持成立了大石人民公社生產辦公室,負責公社日常工作。1968年12月13日,經縣人武部黨委批准.大石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成立。1981年3月,縣委決定撤銷大石人民公社革委會.建立大石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管委會設正、副主任。同年12月,為在一個地區內公社不重名,達縣地區行署批准,將大石人民公社管委會改為涼山人民公社管委會。1984年1月,根據中共中央體制改革要求,縣委又決定撤銷涼山人民公社管委會,建立涼山鄉人民政府。

參考資料

[编辑]
  1. ^雷志遠主編;中共四川省鄰水縣委組織部等編.《中國共產黨四川省鄰水縣組織史資料 1926-1987》.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08.第287、414頁
邻水县行政區劃(1953年9月4日至1955年3月5日)
十二
(96個鄉)
城關區
7個居委會
第一區(城北區)(11)
第二區(城南區)(9)
第三區(合流區)(7)
第四區(罈同區)(11)
第五區(幺灘區)(9)
第六區(九龍區)(8)
第七區(袁市區)(8)
第八區(豐禾區)(10)
第九區(石永區)(8)
第十區(興仁區)(9)
第十一區(柑子區)(7)
邻水县行政區劃(1955年3月5日至1956年1月24日)
十一
(96個鄉)
城關區
7個居委會
第一區(城北區)(11)
第二區(城南區)(9)
第三區(合流區)(8)
第四區(罈同區)(11)
第五區(柑子區)(7)
第六區(九龍區)(13)
第七區(袁市區)(10)
第八區(豐禾區)(10)
第九區(石永區)(8)
第十區(興仁區)(9)
邻水县行政區劃(1956年1月24日至1963年5月25日)
(50個鄉)
城關區城關鎮
3個居委會
柑子區(8)
城北區(6)
合流區(4)
罈同區(8)
九龍區(6)
豐禾區(4)
石永區(5)
興仁區(5)
縣直屬
邻水县行政區劃(1963年5月25日至1993年12月31日)
居委會(10個區、3個鎮、52個鄉)
鼎屏鎮城關鎮🦀)
北街、中街、西街居委會
柑子區🦀
城北區
城南區🦀
合流區🦀
罈同區
九龍區東升區
袁市區🦀(向陽區
豐禾區🦀
石永區🦀
興仁區春雷區
邻水县行政區劃
鄉鎮
行政隸屬:四川省
已撤併鎮
已撤併鄉
舊區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大石鄉_(鄰水縣)&oldid=84859402
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