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大余县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余县
大余
大余縣在江西省之位置
大余縣在江西省之位置
坐标:25°26′N114°19′E / 25.44°N 114.31°E /25.44; 114.31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江西省贛州市
語源得名於大庾嶺
政府駐地南安鎮
面积
 • 总计1,367.63 平方公里(528.04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264,995人
 • 密度194人/平方公里(502人/平方英里)
 • 城镇142,268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08:00
郵政編碼341500
車輛號牌赣B
行政区划代码360723
舊稱原名大庾、古稱南安
網站http://www.jxdy.gov.cn/
南眺大余县新城镇

大余县位于江西省西南端,为赣州市下辖-個。位於贛、粵、湘三省交匯處,是江西的“南大門”,大余原名大庾,得名于“五岭”(南岭)之首——大庾岭。[2]縣人民政府駐南安鎮

历史

[编辑]

早在新石器时代,在今大余县境内就有人类居住与活动。

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今大余县境属九江郡,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南壄县,今大余县境属之。

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年)今大余县境由南康郡转属始兴郡南朝陈太建十三年(581年)始兴郡分置安远郡开皇十年(590年)改安远郡为大庾县,为大余建县之始,属始兴郡。开皇十六年(596年)废始兴郡,大庾县省入虔州南康县,改置大庾镇。神龙元年(705年)復名大庾县,隶虔州。

北宋淳化元年(990年)置南安军,辖大庾、南康、上犹三县,治所在大庾县。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南安军为南安路总管府,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改南安路为南安府

正德十二年(1517年)析大庾县的义安、聂都、铅厂三里及上犹县的崇义、上堡、雁湖三里和南康县的隆平、尚德二里置崇义县,属南安府。清沿明制。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南安府,大庾县直属江西省。

1949年8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八军一四二师四二六团与赣南支队、北江二支队、赣南支队崇庾大队凌浪中队、内良起义军占领大庾。8月26日成立大庾县人民政府,隶属江西省赣州督察专员公署。1957年5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大庾县改称为大余县,属赣南行政公署。1999年7月赣州撤地设市,大余县属赣州市。[3]

行政区划

[编辑]

大余县下辖8个、3个[4]

南安镇、​新城镇、​樟斗镇、​池江镇、​青龙镇、​左拔镇、​黄龙镇、​吉村镇、​浮江乡、​河洞乡、​内良乡和​新世纪工业园。

地理

[编辑]

大余位于江西省的西南边缘,居章江上游,大庾岭北麓。东西长127.5千米,南北宽25千米,总面积1367.63平方千米。县境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5]

交通

[编辑]

大余交通历史悠久,是沟通中原岭南的要冲。隋开皇十年(590年)置县至今1400多年。自唐朝宰相张九龄在大余梅关开凿驿道后,大余一度成为中原通广州往日本、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的唯一陆路地标,是连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赞誉大余“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州”。

经济

[编辑]

2011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654092万元。[6]

2019年,大餘縣地區生產總值(GDP)1055729萬元,同比增長8.5%。

人口

[编辑]

2011年末全县总人口307008人,其中农业人口217535人,非农业人口89473人。[6]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餘縣市常住人口為264995人。

教育

[编辑]

2011年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4所,在校学生14182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1339人;小学101所,在校学生27480人。[6]

资源

[编辑]

大余有稀土等2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钨矿以其质量好、品位高而著称於世,有“世界钨都”之称。

风景名胜

[编辑]

名人

[编辑]
另请参见“分類:大余人”。

参考文献

[编辑]
  1.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ISBN 978-7-5037-9772-9.Wikidata Q130368174(中文). 
  2. ^江西地名演变:多个县名因生僻字被改 新淦改为新干. 手机江西网. [2022-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1). 
  3. ^历史沿革. 大余县人民政府网站. [2012-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2). 
  4. ^行政区划搜索:大余县.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5. ^自然地理. 大余县人民政府网站. [2012-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2). 
  6. ^6.06.16.26.3大余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大余县人民政府网站. [2012-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31). 

外部链接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大余县
大余县行政区划
类似乡级单位
  • 新世纪工业园
赣州市行政区划
省级行政区:江西省  政府驻地:章贡区
县级行政区
市辖区
章贡区
6街道
4镇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街道
4镇
南康区
2街道
6镇
11乡
1民族乡
赣县区
12镇
7乡
县级市
瑞金市
7镇
10乡
龙南市
9镇
5乡
信丰县
13镇
3乡
大余县
8镇
3乡
上犹县
6镇
8乡
崇义县
6镇
10乡
安远县
8镇
10乡
定南县
7镇
全南县
6镇
3乡
宁都县
12镇
12乡
于都县
9镇
14乡
兴国县
9镇
16乡
会昌县
6镇
13乡
寻乌县
7镇
8乡
石城县
6镇
5乡
江西省行政区划
地级行政区
地级市
南昌市
景德镇市
萍乡市
九江市
新余市
鹰潭市
赣州市
吉安市
宜春市
抚州市
上饶市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江西省乡级以上行政区列表

区划索引:单位(代码)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第一批
(共12个)
9地级市
2县级市
1地区
第二批
(共32个)
9地级市
15县级市
7市辖区
1类似县级单位
第三批
(共25个)
8地级市
5县级市
5
7市辖区
参照享受政策
9城市注2
注1:直辖市市辖区,与地级市同级。
注2:非名单内县级单位,参照执行资源枯竭城市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第一批
2005年
(12个)
副省级市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二批
2008年
(14个)
省会、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三批
2011年
(27个)
省会、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四批
2014年
(34个)
省会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五批
2017年
(89个)
省会、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地级市辖区、
县、
第六批
2020年
(133个)
省会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和县
第七批
2025年
(202个)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和县
注1:中央文明办自2005年开始每隔三年分别评选出一批全国文明城市,至2025年已经产生7批。
注2:从第二批起每一批评选时均会对之前评选的城市进行复查,删除线为未通过最近一次复查确认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城市。
注3:方框内为因行政区划调整被裁撤的行政区。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大余县&oldid=87511367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