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外地 (大日本帝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外地人

外地(日语:外地がいちぐゎいち Gaichi */?)是日本戰前(大日本帝国)的法律術語,指內地以外的統治區域,等同於屬地。狭义上專指當時的台灣朝鮮关东州,以及屬於國際聯盟托管地南洋群島,這也是當時日本法律的定義。

國際法方面,1895年甲午戰爭大清戰敗,割讓台灣澎湖給日本;1905年日俄戰爭俄羅斯帝國戰敗,導致之後的日韓合併[1]。在日本統治台灣的初期曾爆發抗日運動,當時自台灣以降、乃至包含朝鮮在內的其他各日本海外屬地長官,獲授權可以因應當地情勢制定條例。然而各地制定的不同的法例又產生了和本土的國內法有衝突的問題。於是在大正七年(1918年)制定了《共通法日语共通法》,以規範不同地域的身分與適用法律範圍等,「外地」的法律概念即出自於本法第一條。

因日本在二戰後喪失所有海外屬地,現代日本所稱「外地」指本國以外的地域,與過去的涵義並不相同。

法律上的定義

[编辑]

《共通法》第一條原文為:

  • 大正7年法律第39號版[2]
本法ニ於テ地域ト稱スルハ内地、朝鮮、臺灣又ハ關東州ヲ謂フ
前項ノ内地ニハ樺太ヲ包含ス
  • 大正12年法律第25號版[3]
本法ニ於テ地域ト稱スルハ内地、朝鮮、臺灣、關東州又ハ南洋群島ヲ謂フ
前項ノ内地ニハ樺太ヲ包含ス
  • 大正12年法律第25號版:

「於本法所稱地域,為內地朝鮮臺灣關東州南洋群島 ;前項之內地,包含樺太。」

因此,外地通常是指內地(包含樺太)以外的大日本帝國屬地,不同於「內地」一詞,並非法律上規定的用語。

「外地」[4][5]一般指的是國外的領土。在日本,外地是指日本固有領土以外的、從日清戰爭結束後開始新獲得或統治的地區。具體而言,按照獲得的年代順序包括以下地區:

廣義的日本帝國外地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军實行军事占领而獲得的領土,如滿洲國;或日本在中國本部租界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等非由日本直接統治的地區,於過去日方內部文書中也稱為外地[6]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山中永之佑; 蔡秀美(譯)、蔡慧玉(校修).殖民地統治法與內地統治法之比較:以日本帝國在朝鮮與臺灣地方制度為中心的討論(PDF). 《臺灣史研究》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2007-12: 111–139 [2014-12-23]. (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14-12-23)(中文(臺灣)).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115
  2. ^共通法(大正7年法律第39号). 中野文庫. [2014-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3)(日语). 
  3. ^共通法中改正 (大正12年法律第25号). ウィキソース. [2019-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8). 
  4. ^goo辞書「外地」[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旧外地法令の調べ方.國立國會圖書館. [2014-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6)(日语).第二次世界大戦以前の日本において、大日本帝国憲法施行以降に日本の統治下に置かれた台湾、朝鮮、樺太(南樺太)、関東州、南洋群島の地域は、外地と称されていました 
  6. ^旧外地関係資料について. 拓殖大学図書館. [2014-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6)(日语). 
日本舊外地行政廳
臺灣
樺太
關東州
朝鮮
南洋群岛
  • 註:《共通法日语共通法》規定為內地,但該地施行法律基於敕令有若干特例,直至1943年。
思想・政策方針
天皇
憲法上的角色
諮詢機構
象徴
政治
身分
政府
其他
軍事
歴史
大正時代
昭和時代
宗教
律法、制度及思想
神社
機構
經濟
文教
法令、方針
學術機構
高等教育日语旧制高等教育機関
師範學校
專門學校
高等學校
中等教育日语旧制中等教育学校
初等教育日语旧制小学校
領域
共通法日语共通法領土分類
大東亞共榮圈(附庸國)
太平洋战争時期佔領區
相關設施
  • 1:包含屬地租借地國際聯盟託管地
  • 2:「外地」之概念出於《共通法日语共通法》第一條「於本法稱地域,謂内地、朝鮮、臺灣,又關東州。前項之内地,包含樺太」。
  • 3:根據《敕令第124号關於樺太之郡町村編制件》編入為外地,直到1942年才因畫歸日本內務省管轄且適用國內法從而成為內地。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外地_(大日本帝國)&oldid=88172716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