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夏獻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夏獻綸(?—1879年),芝岑筱濤江西新建人,清朝官員。[1]

夏獻綸於同治十一年(1872年)接替潘駿章擔任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駐紮於淡水廳[2],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統治者。[3]同治十三年(1874年)牡丹社事件沈葆楨來台處理相關事務,夏即為居中協調官員之一,並於開山撫番時被指派開闢通往後山的中路(即今八通關古道,由彰化林圯埔(今南投縣竹山鎮)至璞石閣(今花蓮縣玉里鎮),共計265)。[2]光緒五年(1879年)卒於任。[3]

同治十三年(1874年)季夏,夏獻綸與張斯桂途經台灣基隆市仙洞巖,留下「海外洞天」四字碑刻。[2]

參考文獻

[编辑]
  1. ^全臺前後山輿圖,南部局部. www.smcbook.com.tw. [2024-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6). 
  2. ^2.02.12.2葉玉雯. 〈基隆百年仙洞巖寺-日本宗教的並存與演化〉. 《近代東亞海域交流:產業與海洋文化》 (新北市: 博揚文化). 2019-01: 頁249–250.ISBN 9789867127280(中文(臺灣)). 
  3. ^3.03.1劉寧顏 (编). 《重修臺灣省通志》. 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4(中文(臺灣)). 
前任:
潘駿章
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
1872年上任
繼任:
周懋琦
註:日治時期以前,各政權皆未全面控制臺灣,僅實質統治其部分地區
原住民族政權
大肚王國
白晝之王(已知)
瑯嶠十八社
大頭目(已知)
荷治時期
荷蘭共和國
執政
荷蘭東印度公司
臺灣長官
西治時期
西班牙王國
國王
菲律宾都督府
都督
雞籠淡水長官
明鄭時期
南明
皇帝
東寧
延平王
鄭成功鄭襲(东都主)鄭經鄭克𡒉(监国)鄭克塽
清治時期
清朝
皇帝
臺灣廈門道
福建分巡臺灣廈門道
臺灣道
福建分巡臺灣道
吳昌祚俞存仁(代理)朱鴻緒(未就任)孫國璽劉藩長倪象愷張嗣昌沈起元(代理)尹士俍劉良璧(代理)莊年書成方邦基(代理)金溶拕穆齊圖德文楊景素覺羅四明余文儀蔣允焄(代理)蔣允焄奇寵格余文儀張珽
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
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
萬鍾傑王慶常(未就任)楊廷理劉大懿季學錦遇昌慶保遇昌慶保清華張志緒汪楠糜奇瑜汪楠蓋方泌(代理)汪楠蓋方泌(代理)葉世倬毛鼎亨(未就任)史譜周漪陳中孚胡承珙方傳穟孔昭虔陳鑾(未就任)劉重麟鄧傳安(代理)平慶周凱劉鴻翱周凱熊一本(代理)沈汝瀚姚瑩熊一本仝卜年熊一本徐宗幹瑞璸(未就任)裕鐸孔昭慈洪毓琛陳懋烈丁曰健吳大廷梁元桂(代理)黎兆棠定保周懋琦(代理)潘駿章夏獻綸周懋琦(代理)張夢元劉璈陳鳴志唐景崧程起鶚唐贊袞顧肇熙陳文騄賴鶴年區鴻基(未就任)
福建臺灣省
巡撫
日治時期
臺灣民主國
大總統
大日本帝國
皇帝
臺灣總督府
總督
戰後至今
中華民國
國民政府主席
總統
蔣中正李宗仁(代理)蔣中正嚴家淦(繼任)蔣經國李登輝(繼任)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賴清德
臺灣省
行政長官公署行政長官
省政府主席/省長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夏獻綸&oldid=83627805
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