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5′31″N121°31′24″E / 25.0918125°N 121.5232205°E /25.0918125; 121.5232205
| 士林區 Shilin District 舊稱:八芝蘭、芝蘭一堡 | |
|---|---|
| 市轄區 | |
| 坐标:25°05′00″N121°31′01″E / 25.0833°N 121.517°E /25.0833; 121.517 | |
| 國家 | 中華民國 |
| 上級區劃 | 臺北市 |
| 下級區劃 | 51里995鄰 |
| 政府 | |
| • 區長 | 林士斌(士林區區長列表) |
| 面积 | |
| • 总计 | 62.3682 平方公里(24.0805 平方英里) |
| 海拔 | 290 公尺(950 英尺) |
| 人口(2025年9月)(109,528戶) | |
| • 總計 | 258,695人 |
| • 排名 | 臺灣的第13位/台北市的第3位 |
| • 密度 | 4,148人/平方公里(10,743人/平方英里) |
| 时区 | 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
| 郵遞區號 | 111 |
| 戶政資料代碼 | 63000110 |
| 毗鄰 | 北投區、大同區、中山區、內湖區;新北市汐止區、金山區、萬里區、三重區、蘆洲區、五股區、八里區[1] |
| 網站 | http://sldo.gov.taipei/ |
| 士林區 | |||||||||||
| 汉语名称 | |||||||||||
|---|---|---|---|---|---|---|---|---|---|---|---|
| 繁体字 | 士林區 | ||||||||||
| |||||||||||
| 汉语别称 | |||||||||||
| 繁体字 | 八芝蘭 | ||||||||||
| |||||||||||
| Ketagalan名称 | |||||||||||
| Ketagalan | Pattsiran | ||||||||||
| (Ketagalan word for "hot spring"; transliterated intoChinese as "八芝蘭"Bāzhīlán) (old name) | |||||||||||
士林區,舊稱「八芝蘭」,前身「士林鎮」[2],位於臺灣臺北市北部,為臺北高等行政法院所在地。全境面積為62.3682平方公里,人口約有26.4萬人,以面積來說,是臺北市第一大區,人口則居全市第三多。區內東北為大屯火山群,以七星山1,120公尺最高,東南部有大崙山及大直諸山,平原則分布在西南部磺溪、外雙溪下游及基隆河、淡水河間。
士林區內有士林夜市、陽明山國家公園等景點,以及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臺灣戲曲中心、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等文教設施與機構,天母地區外籍人士居多。士林區區花為玫瑰。

士林區舊名「八芝蘭」(Pattsiran),為凱達格蘭語「溫泉」之義。在漢人尚未入墾之前,為平埔原住民族凱達格蘭族「麻少翁社」居住地。清朝時期實施堡里制,簡化其名為「芝蘭堡」(稍後再劃為芝蘭一堡)。清末時因當地讀書風氣興盛,科考人才輩出,遂改稱「士林」,有「士子如林」之涵義[3]。
1740年,屬淡水海防廳淡水保八芝蓮林庄、瓦笠庄。1760年屬淡水廳淡水保石角庄、八芝蘭林庄、瓦笠庄、毛少翁社,另設八芝蘭林街。嘉慶年間改隸淡水廳芝蘭一堡。同治年間屬芝蘭堡石角溝庄、芝蘭街、毛少翁社庄、毛少翁社及大加蠟堡社仔庄、溪州底庄[4]。1879年,屬臺北府淡水縣芝蘭一堡林口庄、員山仔庄、福德洋庄、棋林厝庄、社仔庄、洲尾庄、石角庄、南雅庄、三角埔庄、東勢庄、番仔仔庄、庄仔頂庄、草山庄、公舘地庄、菁碧庄、雙溪庄、番仔嶺庄、平頂庄、毛少翁社庄;芝蘭二堡中洲庄、溪洲庄;大加蠟堡溪洲底庄、溪沙尾庄[4]。
1895年,日治初期原臺北府改設臺北縣,本區先後屬士林辦務署、台北辦務署。1901年臺北縣裁撤,改隸臺北廳[4]。1909年,屬臺北廳士林支廳士林區芝蘭一堡士林街、林子口庄、福德洋庄、湳雅庄、石角庄、洲尾庄、三角埔庄、下東勢庄、公舘地庄、永福庄、雙溪庄、埤頂庄、菁礐庄、草山庄、七股庄;社子區之社子庄、溪洲底庄;和尚洲區之中洲庄[4]。1920年,臺北州及臺北市設立,庄改制為大字。士林隸屬臺北州七星郡,設「士林庄」。後因人口聚集,乃於1933年升格為「士林街」。
1945年,二戰結束,中華民國接管臺灣。1946年1月起,全臺灣劃分為八縣,士林鎮屬臺北縣七星區[5]:29。1947年1月,裁撤七星區,士林鎮改隸臺北縣淡水區[6]:397。1949年8月26日,成立草山管理局(1950年12月改名陽明山管理局[6]:398),士林鎮劃為該局轄區,行政區域仍屬臺北縣,仍稱「臺北縣士林鎮」[7][6]:397-398。1967年7月1日,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1968年7月1日,陽明山管理局改隸臺北市,士林鎮改為「士林區」[8][6]:403。1974年1月,裁撤陽明山管理局,士林區直隸於臺北市[6]:403、405。1990年3月12日,臺北市實施第四期行政區域調整,將原屬士林區的洲美里劃歸北投區,並將原屬中山區的福樂里、康寧里[9]、明勝里及部分的劍潭里[10]併入士林區[6]:409。
士林區與11個區相鄰,是中華民國與最多三級行政區(鄉、鎮、縣轄市、區)相鄰的三級行政區。
| 年份 | 人口 | ±% |
|---|---|---|
| 1946 | 31,130 | — |
| 1951 | 39,410 | +26.6% |
| 1956 | 48,858 | +24.0% |
| 1961 | 63,900 | +30.8% |
| 1966 | 91,560 | +43.3% |
| 1971 | 138,103 | +50.8% |
| 1976 | 186,145 | +34.8% |
| 1981 | 232,655 | +25.0% |
| 1986 | 277,338 | +19.2% |
| 1991 | 300,512 | +8.4% |
| 1996 | 294,405 | −2.0% |
| 2001 | 292,096 | −0.8% |
| 2006 | 288,212 | −1.3% |
| 2011 | 287,072 | −0.4% |
| 2016 | 289,939 | +1.0% |
| 2021 | 269,682 | −7.0% |
來源:
| ||
根據臺北市士林區戶政事務所統計,2024年底士林區戶數約10.9萬戶,人口約26.4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天玉里與永福里,2024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8,890人與1,172人[11]。
| 屆次 | 姓名 | 上任日期 | 卸任日期 | 備註 |
|---|---|---|---|---|
| 1 | 何慶熙 | 1920年 | 1922年 |
| 屆次 | 姓名 | 上任日期 | 卸任日期 | 備註 |
|---|---|---|---|---|
| 1 | 潘光楷 | 1920年 | 1922年 |
| 任次 | 姓名 | 上任日期 | 卸任日期 | 備註 |
|---|---|---|---|---|
| 1 | 賴克明 | 1946年2月 | 1947年1月 | 官派 |
| 2 | 丁雲霖 | 1947年2月 | 1949年1月 | 鎮民代表間接選舉 |
| 3 | 丁雲霖 | 1949年2月 | 1951年1月 | 鎮民代表間接選舉 |
| 4 | 郭欽智 | 1951年7月 | 1953年6月 | 民選 |
| 5 | 何楚義 | 1953年7月 | 1956年6月 | 民選 |
| 6 | 陳滿堂 | 1956年7月 | 1960年1月 | 民選 |
| 7 | 陳滿堂 | 1960年1月 | 1964年2月 | 民選 |
| 8 | 林振興 | 1964年3月 | 1968年6月 | 民選 |
| 屆次 | 姓名 | 上任日期 | 卸任日期 | 備註 |
|---|---|---|---|---|
| 1 | 林振興 | 1968年7月 | 1979年7月 | 官派 |
| 2 | 馬兆宗 | 1979年9月 | 1988年3月 | 官派 |
| 3 | 陳和記 | 1988年3月 | 1993年5月 | 官派 |
| 4 | 林義煊 | 1993年5月 | 1994年9月 | 官派 |
| 5 | 陳光國 | 1995年1月 | 1999年3月 | 官派 |
| 6 | 葉傑生 | 1999年3 | 2004年9月 | 官派 |
| 7 | 林菁 | 2004年9月 | 2007年9月 | 官派 |
| 8 | 張義芳 | 2007年9月 | 2012年10月 | 官派 |
| 9 | 陳泉壽 | 2012年10月 | 2013年4月 | 官派 |
| 10 | 黃雯婷 | 2013年4月 | 2014年11月 | 官派 |
| 11 | 江慶輝 | 2014年11月 | 2021年7月 | 官派 |
| 12 | 洪進達 | 2021年7月 | 2025年9月 | 官派 |
| 13 | 林士斌 | 2025年9月 | 現任 | 官派 |

士林區公所是臺北市政府在士林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北市政府。区长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副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13]。

現今士林區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90年3月,調整行政區域,將原屬中山區的劍潭地區部分土地劃入士林區區域,同時原屬士林區的洲美里也在此時劃出並納入北投區[14]:163。
| 次分區 | 里名 | |||||||||
|---|---|---|---|---|---|---|---|---|---|---|
| 社子區 | 福順里 | 富光里 | 葫蘆里 | 葫東里 | 社子里 | 社新里 | 社園里 | 永倫里 | 福安里 | 富洲里 |
| 後港區 | 後港里 | 福中里 | 前港里 | 百齡里 | 承德里 | 福華里 | 明勝里 | |||
| 街上區 | 仁勇里 | 義信里 | 福林里 | 福德里 | 福志里 | 舊佳里 | 福佳里 | |||
| 蘭雅區 | 德行里 | 德華里 | 忠誠里 | 蘭雅里 | 蘭興里 | |||||
| 芝山岩區 | 岩山里 | 名山里 | 聖山里 | 芝山里 | 東山里 | |||||
| 天母區 | 三玉里 | 天母里 | 天福里 | 天祿里 | 天壽里 | 天和里 | 天山里 | 天玉里 | ||
| 陽明山區 | 永福里 | 公館里 | 新安里 | 陽明里 | 菁山里 | 平等里 | 溪山里 | 翠山里 | 臨溪里 | |

位於文林路士林橋、前街及後街一帶的都市更新爭議。事件始於王家不同意所擁有的兩塊土地和建物,包含在臺北市政府核定的都市更新範圍內,經由樂揚建設擔任實施者規劃都市更新事業計劃興建「文林苑」住宅大樓。2014年經過長期抗爭與訴訟,反對戶與建商樂揚建設達成和解,雙方簽字,樂揚建設同意撤銷所有訴訟。文林苑於2016年9月完工交屋。[21]

士林慈諴宮、士林神農宮與芝山巖惠濟宮被稱為士林地區的三大古廟。

民國79年3月12日區里行政區域調整,將原屬中山區之福樂里、康寧里兩里併入本里里名保留不變
將中山區劍潭 里中山北路以西部分併入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