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基布兹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法市近郊的的施姆爾園英语Gan Shmuel基布兹
以色列北部区馬薩里克村英语Kfar Masaryk基布兹

基布兹希伯來語קִבּוּץ/קיבוץKibbutz,意为「聚集」,複數:קיבוציםKibbutzim)是以色列的一种常見的集体社區體制,傳統上以務農為主,現在則歷經轉型,兼事工业高科技产业[1]。基布茲是種混合烏托邦社会主义锡安主义而建立的社区型態,是以色列的重要特色,佔全國GDP工業總產值9%、農業總產值40%[2]。第一个基布茲建于1909年,叫Degania。在基布茲中生活的人稱為基布茲尼克希伯來語קיבוצניק/קִבּוּצְנִיקKibbutznik,複數:Kibbutznikim華語圈一般稱為居民),目前全以色列約有5%人口住在基布茲內[3]。基布茲最初是烏托邦式社群,融合了社會主義錫安主義理念。[4]近數十年來,部分基布茲已私有化,其集體生活模式亦有所變革。

以色列在今天有三種不同的基布茲型態:國家宗教式的集體農場結合了正統派猶太人人民公社式的生活,另外兩個則比較世俗化,梅伍哈德(希伯來語מְאֻחָדMeuhad),另一種是阿濟茲(希伯來語ארציArtzi);這兩者是1951年互相爭執而分裂而來,當時梅伍哈德譴責苏联領導人斯大林是反猶獨裁者,但阿濟茲的追隨者仍舊維持對前苏联共产党政策的高度依循。雖然阿濟茲社員早在1991年蘇聯解體前就已察覺了共產主義經驗的失敗,但他仍然比梅伍哈德更傾向於正統派猶太人的社会主义[5]

参考文献

[编辑]
  1. ^Peres, Judy.In 50 years, kibbutz movement has undergone many changes. Chicago Tribune. 1998-05-09 [2019-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7)(英语). 
  2. ^Kibbutz reinvents itself after 100 years of history. www.taipeitimes.com. Taipei Times. 2010-11-16 [2019-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7)(英语). 
  3.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Israel and its people:. Student Union Tel Aviv University. [2019-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31). 
  4. ^Sheldon Goldenberg and Gerda R. Wekerle. From utopia to total institution in a single generation: the kibbutz and Bruderhof.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Modern Sociology. September 1972,2 (2): 224–232.JSTOR 41420450. 
  5. ^陳, 之華.知性之旅:以色列 [Insight Guides: Israel] 第一版. 台北縣: 協和國際. 2003.ISBN 9572080350.OCLC 82945407. 

外部链接

[编辑]


国际
各地
学术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基布兹&oldid=89977717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