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坟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墓地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16年10月4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坟墓"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Globe icon
此條目論述以特定地區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協助補充內容避免偏頗,或討論本文的問題。
」重定向至此。关于鲁迅1929年出版的論文集,请见「坟 (鲁迅)」。
位於臺灣路邊的一座傳統墳墓和后土
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法國士兵的墳墓
夜幕下的坟墓

墳墓墓穴(又稱),是指人遺骨骨灰埋葬的地方。下葬前多数会有一场葬礼。除了人类坟墓,世上也有动物坟墓。

歷史

[编辑]

日本歷史上的一個時代名叫古墳時代,就是以該時代的代表性建築古墳而命名的。西都原古墳群有311座各式各樣的古墳是日本最大的古墳群。中國古时称墓之封土成丘者为坟,平者为墓。新石器时代即有墓地。殷墟发现有妇好墓,周原发现黄堆墓。早期的墓並無坟丘,《易·系辞传下》说:“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刘向认为“殷汤无葬处,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樗里子葬于武库,皆无丘垅之处。”[1]。商周时有所謂的“族坟墓”制度,反映宗法制度的存在[2]。战国之後,贵族墓与平民墓交错相并,象徵族坟墓制度走向瓦解。

霍桑的小說《紅字》寫新殖民地的建设者,一開始便是設立第一座監獄以及圈出第一個墳場,幾乎是同時進行的。

文化

[编辑]

中國有大量的古冢,例如湖北省随州市的西北郊發現擂鼓墩古墓群亂葬崗是由於戰爭、瘟疫或天災,或屠殺,導致大量人員死亡,當時草草掩埋以致後來白骨磷磷,往後亂葬崗可能被他人不經意發現。有时候,坟墓下隐含着一些重要线索,以供考古学家研究某时代的生活与文化。在某一些宗教,信徒认为只有把死者埋葬,才可以保存尸体,让灵魂生存。風水認為先祖墳墓對後代子孫的運勢、壽命和健康等都有關聯。華人通常會在每年的清明節重陽節等時分掃墓,祭拜、清理祖先墓園,緬懷先人。

圖片

[编辑]

注釋

[编辑]
  1. ^刘向《谏成帝营陵寝疏》:“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
  2. ^《周礼·地官·大司徒》:“安万民,一曰媺宫室,二曰族坟墓。”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冢墓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参閱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坟墓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墳墓設置管理條例
各地
学术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坟墓&oldid=86173772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