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圣母升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于与「圣母升天」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請見「圣母升天 (消歧義)」。
聖母蒙召升天
很可能是西方藝術史上,最有名的關於聖母蒙召升天的畫作,由提香所繪的《聖母蒙召升天》(Assunta)(1516–18),位於威尼斯圣方济会荣耀圣母圣殿
敬礼於基督教
天主教會
東正教會
東方正統教會
東方教會
瞻礼8月15日(普世)
象徵英语Saint symbolism聖母在眾聖天使與眾聖人的圍繞下光榮蒙召升天
主保亞松森
马耳他
泰國天主教會英语Roman Catholicism in Thailand

圣母蒙召升天(又称圣母升天圣母被提升天),根據天主教會信理,是一个有关圣母玛利亚的神学观点,这个神学观点相信耶穌基督的母亲聖母瑪利亞,在结束今世生活之后,灵魂和肉身一同被上升英语Entering Heaven alive天堂。天主教會、東正教會东方正统教会和部分圣公会团体承认这个神学观点,天主教會将其作为正式教义的一部分。绝大多数的新教教派,则强烈反对这个神学观点。

天主教會在教理中敘述道,“無染原罪天主之母,卒世童貞聖母瑪利亞,在完成了今世生命之後,肉身和靈魂一同被提升至天上的榮福。”[1]這條信理由教宗庇護十二世在1950年11月1日,應世界基督徒信眾的要求,在其通諭無限大量之天主英语Munificentissimus Deus》(Munificentissimus Deus[2]正式確定為教義,並欽定8月15日為聖母蒙召升天節[3]東正教會也有類似的信理,聖母安息日Dormition of the Theotokos),在儒略曆中於8月15日慶祝,[4]不同的是,東正教會相信聖母瑪利亞如常人般經歷了死亡,之後靈魂立即升天,而肉身於三日後復活升天。[5]

在通諭《广赐恩宠的天主》中(item 39),教宗庇護十二世引用了《創世記》(3:15 “我要把仇恨放在你(指魔鬼)和女人,你的後裔和她的後裔之間,她的後裔要踏碎你的頭顱,你要傷害他的腳跟”),作為聖母戰勝罪惡和死亡的證據,同時在《格林多前書》(15:54 “那時就要應驗經上所記載的這句話:‘在勝利中,死亡被吞滅了。’”)[6][7][8]

在接受這條信理的教會中,聖母蒙召升天節是非常重要的節日[9],普世於8月15日慶祝。在許多國家中,這一節日被作為当守瞻礼英语Holy day of obligation

相關傳統

[编辑]

在某些版本的聖母升天敘事中,聖母升天發生在以弗所聖母瑪利亞之家英语House of the Virgin Mary。這是一個更為近期且更具地方特色的傳說。最早的傳說認為,瑪利亞的生命在耶路撒冷終結(參見聖母瑪利亞之墓英语Tomb of the Virgin Mary)。[10]

根據《聖母瑪利亞逝世記》(據說是亞利馬太的約瑟所作)記載,該書是《聖母安息記》的後期版本,可能創作於7世紀初之後。書中提到,一位常被認為是多馬使徒,在瑪利亞去世時並不在場,但他的遲到促使人們重新打開了瑪利亞的墳墓,發現墳墓裡除了她的裹屍布外空無一物。[11]隨後,瑪利亞從天上將腰帶丟給使徒,作為此事的見證。[12]這事件在許多後來的聖母升天畫中都有描繪。

聖母升天教義在基督教世界廣為流傳,早在5世紀就已開始慶祝,並於600年左右由莫里斯東羅馬帝國確立。[13]大馬士革的聖約翰(675-749年)在一篇講道中引用了《優西米亞克史英语Euthymiac History》第三卷,記載了以下內容:

耶路撒冷主教聖朱維納勒英语Juvenal of Jerusalem迦克墩公會議(451年)上向希望擁有聖母遺體的(東羅馬)皇帝馬爾西安皇后普爾喀麗亞透露,瑪利亞在所有使徒面前去世,但應聖多馬的要求打開她的墳墓時,發現是空的;使徒們由此得出結論,瑪利亞的遺體已被升天。[14][15]

德語國家和一些斯拉夫國家(如波蘭),祝福(芳香草藥的習俗與聖母升天節有關。這個古老習俗“與聖母瑪利亞聯繫在一起,部分源於聖經中對她的描繪,例如葡萄樹薰衣草柏樹百合花,部分源於人們將她視為一朵芬芳的花朵,因為她擁有美德”,以及以賽亞書中提到的從耶西肋旁長出的嫩枝,這嫩枝結出了耶穌基督的果實。[16]這項習俗也與Frauendreißiger(意為「聖母三十天」)的傳統有關,這段時間持續到9月8日聖母誕辰節。這個鄉村傳統源自於這樣一個事實:在一年中的這個時候,草藥中精油含量特別高,對健康特別有益。

历史

[编辑]
《圣母升天》(De hemelvaart van Maria),由鲁本斯所繪(約於1626年)

虽然“圣母蒙召升天”在1950年才被天主教会宣布为信条,但是这个神学思想却由来甚久。

萨拉米斯的伊皮凡尼乌斯是最早涉及这个问题的教父之一。他认定《若望默示錄》(《启示录第12章)所说的妇人是圣母玛利亚,这项认定为后世的“圣母升天”奠定了一个理论基础[17]。但是,伊皮凡尼乌斯本人并没有明确地声称“圣母升天”。

天主教教義

[编辑]

聖母升天與聖母安息

[编辑]

主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後,聖母就住在耶路撒冷的使徒神學家若望家裏。提前三天,天使長加俾厄爾就通知了她的安息之日。根據她的願望,主的力量使除了多默(Thomas)以外的所有使徒聚集到了耶路撒冷。在安息的那一刻,一種非比尋常的光芒照亮了整個房間;主耶穌基督親自顯現並接受了她至潔的靈魂,而她的身軀則被使徒們埋葬在了革責瑪尼園(Gathsemane)的墓穴裏,那裏安息著她的父母和義人若瑟。三天后使徒多默趕到並想敬拜聖母的遺體。但打開墓穴後,並未發現聖母的遺體。使徒們都迷惑不解。突然聖母親自顯現並說:「你們歡喜快樂吧!我將永遠在主面前為你們祈禱。」

聖公會觀點

[编辑]

於廣派與低派教會中,因新教觀點較強,主張不合聖經教導,故並不同意。於高派教會中,因天主教會傳統色彩較更滲入教義中,故亦有同意此觀點,定8月15日為蒙福聖母馬利亞榮光日

新教觀點

[编辑]

絕大多數基督新教秉持「惟獨聖經」,認為聖經為最高判定權威原則,而教會傳統或教宗通諭則無權威性。大部分新教派別都主張無論新教認定的新舊約正典或次經皆無明言馬利亞升天,因此天主教會先公布了聖經亦未明言的「聖母始胎無原罪」為信理,才直至20世紀半葉宣告聖母升天為當信的道理。

争议

[编辑]

「圣母蒙召升天」的争议,主要源于《圣经》对此没有明确记载。支持「圣母蒙召升天」的教派主要依据圣传,而非圣经去接受这个神学观点[18],虽然天主教會同时宣称圣经是这个神学观点的终极依据[17]

節日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Pope Pius XII:"Munificentissimus Deus - Defining the Dogma of the Assump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r. 44. Vatican, November 1, 1950
  2. ^庇護十二世.論天地母皇通牒. 1954-10-11. 
  3. ^Encyclopedia of Catholicism by Frank K. Flinn, J. Gordon Melton 207ISBN 0-8160-5455-X page 267
  4. ^Munificentissimus Deus, 1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the liturgical books which deal with the feast either of the dormition or of the Assump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there are expressions that agree in testifying that, when the Virgin Mother of God passed from this earthly exile to heaven, what happened to her sacred body was, by the decree of divine Providence, in keeping with the dignity of the Mother of the Word Incarnate, and with the other privileges she had been accorded.
  5. ^15 August. [2013-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6).The Menaia – 15 August – Commemoration of the Falling Asleep of our Most Holy Lady, the Mother of God and Ever-Virgin Mary. 
  6. ^Introduction to Mary by Mark Miravalle (1993) Queenship Pub. Co.ISBN 978-1-882972-06-7 pages 75-78
  7. ^Paul Haffner inMariology: A Guide for Priests, Deacons, seminarians, and Consecrated Persons (2008)ISBN 9781579183554 edited by M. Miravalle, pages 328-350
  8. ^Apostolic ConstitutionMunificentissimus Deusitem 39at the Vatican web sit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Calendarium Romanum generale: Augustus. Электронная библиотека Marco Binetti. 2015-09-17 [2020-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5)(俄语). 
  10. ^Meistermann, B.Catholic Encyclopedia: Tomb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 www.newadvent.org. New York: Robert Appleton Company. [10 September 2024]. 
  11. ^Shoemaker, Stephen J.(Ps.-)Joseph of Arimathea, The Passing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 [10 September 2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April 2009). 
  12. ^Ante-Nicene Fathers.The Writings of the Fathers Down to A.D. 325, vol. 8 p. 594
  13. ^Alban Butler, Paul Burns (1998).Butler's Lives of the Saints.ISBN 0860122573. pp. 140–141
  14. ^William Saunders (1996)."The Assumption of Mary". EWTN.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16 June 2019.
  15. ^The Dormition of the Mother of God – Saint Joseph Orthodox Church. [13 August 2024]. 
  16. ^Congregation for Divine Worship and the Discipline of the Sacraments,Directory on popular pietey and the liturgy, No. 181, Vatican City, 2001
  17. ^17.017.1钱玲珠:《分享基督的光荣于高天——圣母升天》. [2010-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6). 
  18. ^巴路:《圣母升天节》[永久失效連結]

擴展閱讀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圣母升天

外部連結

[编辑]
天主教(羅馬公教)
組織、教宗、教義和儀式傳統
历史英语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制度
法典
教理
七大聖事
聖母論
神學
(教會聖師)
大亞爾伯特 ·圣盎博罗削 ·圣安瑟莫 ·帕多瓦或里斯本的聖安多尼 ·圣托馬斯·阿奎那 ·聖亞他那修 ·希波的圣奥思定 ·該撒利亞的巴西略 ·可敬者伯達 ·羅伯·白敏 ·聖伯爾納鐸 ·聖文德 ·圣伯多禄·卡尼修斯英语Peter Canisius ·聖加大利納 ·金言聖伯多祿英语Peter Chrysologus ·金口若望 ·亚历山大的圣济利禄 ·耶路撒冷的圣济利禄 ·彼得·达米安 ·聖厄弗冷 ·聖方濟各·沙雷氏 ·教宗額我略一世 ·額我略·納齊安 ·普瓦捷的依拉略 ·圣依西多禄 ·圣热罗尼莫 ·聖若望·達瑪森 ·十字若望 ·圣劳伦斯·布林希英语Lawrence of Brindisi ·教宗良一世 ·聖亞爾豐索 ·聖女小德蘭 ·聖女大德蘭 ·亞維拉的若望英语John of Ávila ·宾根的希尔德加德 ·納雷科的聖額我略 ·里昂的聖依勒內 ·若望·纽曼
教宗良十四世
歷任教宗
修會及傳教會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
個別教會
禮儀劃分
拉丁禮教會
各东方礼教会
會議
活動
文化
其他
綜述英语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早期教会
君士坦丁大帝
教宗額我略一世
中世纪前期
中世紀中期
中世紀後期
宗教改革
反宗教改革
巴洛克时期
法国大革命
修道制度修会
教育和科学
近代传教事业
19世纪
20世纪
21世纪以來
各地天主教史
相关主题
聖母瑪利亞
宗徒
总领天使
精修聖人
门徒
教會聖師
四圣史
教父
殉教者英语Christian martyrs
以色列先祖
教宗
聖經中的先知
童貞女英语Virgin (title)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圣母升天&oldid=88745038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