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 遷台之前的台灣南島語言分布圖(按 Blust, 1999)[ 2] [ 3] .東台灣"蘭嶼 島(深紅色)表示為使用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 巴丹語群 達悟語 的區域.噶哈巫語 (Kaxabu a ahan )為台灣 平地原住民族 噶哈巫族 人所使用的語言,屬於臺灣原住民族 的語言之一種,屬於原始南島語系的次語群。亦歸類為北台灣南島語族 ,和泰雅語 (Atayal )同列、與賽夏語 (Saisiyat )並列。[ 4] 與巴宰語 屬同語種。
一般學者將其歸於西北台灣南島語族巴宰語 之下,兩者高度接近且可互通 ,在文法上彼此相近,且同源詞也有完整的對應關係,僅在語音 與詞彙表達上僅有微異,比如:巴宰語有R音 "r ";而噶哈巫語中會省略,或改用邊音 "l " 替代。詞彙 上大抵類同,但句型結構上仍有分野。[ 5] 二者關系類似於有如賽德克語 與太魯閣語 之別。[ 6]
當代噶哈巫族分佈於南投縣埔里鎮的眉溪兩岸,地理位置上噶哈巫族夾在漢人與高山原住民族的之間,亦如邵族 人一樣,語言文化部分台灣福佬人 影響,儘管如此依舊保有自己的傳統文化與語言。受到主流漢文化影響,目前噶哈巫族多半使用福佬語 為主要與他者溝通的語言,許多長老們相聚時還是使用噶哈巫語,但即使是能流利說母語的長者,面對外人訪問時,仍謙遜地表示自己不會說母語。對他們而言,至今仍無法忘懷被歧視的經歷。因此普遍被認為已經沒人會說噶哈巫語(實際上仍有不少耆老能以母語對談)。由於噶哈巫族尚未被政府承認為台灣原住民,這些寶貴的語言及文化正快速的流失中。
噶哈巫族長老南投 埔里 守城眉溪四庄Tun Kunay (潘永歷/潘郡乃(Kunay)之子)除平時在守城一帶務農外,也協助「噶哈巫語種子師資班」的教學。他亦參予過編纂《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語文學習領域 原住民語》,其中協助纂編《噶哈巫語學習手冊第(1-9)階》[ 7] 。潘先生日常生活(2009年)亦用噶哈巫語與同族其他長老交談。此外曾在2002年5月18日,在南投縣埔里鎮已正式成立「南投縣噶哈巫文教協會 」[ 8] 。另有教育部 與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發行,政治大學原住民族語言教育文化研究中心 主編所發行之原住民語教科書〈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語文學習領域 原住民語〉系列,中有噶哈巫語學習手冊第(1-9)階教科書[ 7] [ 9] 。
族語人口確切人數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目前尚未有針對族語人口的調查。保留族語的耆老歸因於中華民國 政府早期政策的影響,加上族語人口因時間流逝而流失,所以生活中除了族語外,大體上是以臺語 (閩南語 )為主要生活會話用語。[ 10] 噶哈巫族四個聚落中(守城 、蜈蚣崙 、大湳 、牛眠山 ),守城族語保存的狀態最為完整。[ 10]
至2021年3月底,噶哈巫族 與噶哈巫語還不是中華民國政府 承認的原住民 族與原住民語言。[ 11] [ 12]
噶哈巫語的音系之音位 大都使用適當的Unicode 符號來標示。在台灣南島語 的書寫系統 的訂定上,元輔音之音系表原則上都是先「發音部位 」(橫列)、後「發音方法 」(縱列)、再考量「清濁音 」,來訂定其音系之音位架構。[ 13] 而在語音的表達上一般參考噶哈巫語音系 。
在文法的分類上台灣南島語 並不同於一般的分析語 或其它综合语 裡的動詞、名詞、形容詞、介詞和副詞等之基本詞類 分類。比如台灣南島語裡普遍沒有副詞,而副詞的概念一般以動詞方式呈現、可稱之為「副動詞」,類之於俄语 裡的副動詞。[ 14] 噶哈巫語文法分類是將基礎的文法之詞類、詞綴、字詞結構及分類法,對比分析語 等之詞類分類法加以條析判別。[ 15] 而在語詞的表達上以巴宰語 作為一般通行參考。
^ UNESCO Atla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danger ,UNESCO ^ Blust, R. (1999). "Subgrouping, circularity and extinction: some issues in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in E. Zeitoun & P.J.K Li (Ed.)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pp. 31-94). Taipei: Academia Sinica. ^ Paul Jen-kuei Li," Some Remarks on the DNA Study on Austronesian Origins"[1] [永久失效連結 ]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2.1:237-239,2001.(英文) ^ 齊莉莎 (Zeitoun, Elizabeth). 鄒語參考語法.台北 : 遠流出版. 2000.ISBN 957-323-893-4 . ^ 李壬癸 、土田滋 ,《巴宰語詞典》(Pazih Dictionary),中央研究院 ,台北,2001年9月。(中文) (英文) ISBN 957-671-790-6 ^ 台灣原住民的語言 . 台灣海外網. [2011-01-1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9-02-17)(中文(臺灣)) . ^7.0 7.1 政治大學原住民族語言教育文化研究中心.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語文學習領域 原住民語.台北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 ^ 走讀台灣--南投縣「埔里鎮」歡迎你! . 噶哈巫文教協會. [2011-01-17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9-02-01)(中文(臺灣)) . ^ 原住民族語文學創作頒獎 落實族語文字化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008-06-25 [2011-01-17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7-16)(中文(臺灣)) . ^10.0 10.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0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原民文學獎 巴宰語新詩為族群發聲 . 中央日報. 2008-06-25 [2011-01-17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4-04-19)(中文(臺灣)) . ^ 記者董俞佳/台北報導,"「還我身分」 噶哈巫族也在奮鬥"[2]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聯合報,2015-02-25/03:08:34. ^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3]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語字第0940163297號,原民教字第09400355912號公告,中華民國94年12月15日. ^ 張永利,"台灣南島語言語法:語言類型與理論的啟示(Kavalan)"[4]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語言學門熱門前瞻研究,2010年12月/12卷1期,pp.112-127. ^ Barbara B.H. Partee, A.G. ter Meulen, R. Wall,"Mathematical Methods in Linguistics (Studies in 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語言研究的數學方法)"[5]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pringer,1/e 1993 edition(April 30, 1990). 林鴻瑞著/黃慧娟指導,"噶哈巫語音韻研究"[7]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清大語言所碩士論文,2016年.(台灣語言學學會 的年度碩士論文佳作獎) 林鴻瑞,"噶哈巫語時間詞與空間詞研究"[8]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學士論文/暨南大學 中文系,June 2012. 賴貫一; 程士毅. 阿霧安人的話語和腳蹤: Kakawas iu minuzakay ki Abuan a saw: 巴宰語實用手冊.南投縣 : 台灣打里摺文化協會. 2006.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 林英津,<巴則海語—埔里愛蘭調查報告>[9]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臺灣風物 176-200,1989年3月31日. 衛惠林. 埔里巴宰七社志. 中研院民族所專刊 (中央研究院 ). 1981,27 (中文(臺灣)) . 衛惠林. 巴宰族的親屬結構. 臺大考古人類學刊 (台灣大學 ). 1974,35–36 : 1-11(中文(臺灣)) . 劉斌雄. 埔里巴則海親屬結構的研究. 中研院民族所集刊 (中央研究院). 1973,36 : 79-111(中文(臺灣)) . 洪秀桂. 南投巴宰海人的宗教信仰. 臺大文史哲學報 (台灣大學). 1973,22 : 445-509(中文(臺灣)) . 余文儀. 續修臺灣府志. 2,8,14,15,16. 台灣府. 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