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嘉绒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嘉绒语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国
区域四川省
母语使用人数
8.3万
語系
方言
文字藏文
語言代碼
ISO 639-3jya

嘉绒语方言的分布地区

嘉绒语藏語རྒྱལ་རོང་威利转写rgyal rong),又作嘉戎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通行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曾为格勒得沙共和国中央革命政府官方语言。嘉絨語的文藝作品極少,史上第一部以嘉絨語拍攝的電影是2018年上映的《阿拉姜色》。[1][2]

嘉绒语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语言,是汉藏语系的“活化石”,它保留了原始汉藏语的一些语音形式(例如:复杂的复辅音)和构词手段。嘉绒语对了解古汉语的语音和语法有重大的意义,因为语言历史比较有助于构拟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例如:法国语言学家沙加尔提出“肘”(中古知母有韵)应该构拟成*tr-kuʔ。嘉绒语可以印证这个构拟,因为这个词有同样 tkr- /trk- 的复辅音;请参考“肘”在嘉绒语诸方言的形式:茶堡/tɯ-ɣru/、日部/tə-krəvzuʔ/、四土/tə-krú/

名称

[编辑]

“嘉绒”来自藏语ཤར་རྒྱལ་མོ་ཚ་བ་རོངshar rgyal-mo tsha-ba rong“东方女皇的热沟谷”,是曾经康区的一部分,现在绝大部分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3]这个藏语词汇转写为汉语就是“嘉绒”“嘉戎”“嘉荣”。四土话读作[rɟɑroŋ]。它是个地名,嘉绒人并不将其视作自己语言的名称。内名四土话[kəru]和茶堡话的[kɯrɯ]。嘉绒语使用者以前被划为独立民族,1954年中国政府将其与藏族合并。[4]:44

方言

[编辑]

基于互通度,Gates (2014)[5]将嘉绒语分成5种语言:

四土话有超过10万使用者,分布广泛,其他3种方言则全部分布在马尔康市,每种使用者都不超过1万人。[6]:583茶堡话以外都是声调语言

嘉绒语多数早期研究(如Jin 1949、Nagano 1984、Lin 1993)都关注四土话几种方言,其他3种方言直到20世纪90年代都缺乏详细记录。 四土话数据来自Huang and Sun 2002,茶堡话和日部话数据来自向柏霖 (2004, 2008),草登话数据来自Sun (1998, 2006)。

词义四土话茶堡话草登话日部话
pə́sβɣɯsɣvestəvîs
ta-rmôtɯ-jmŋotɐ-jmiʔtɐ-lmɐʔ
我看见了pɯ-mtó-t-anɐ-mti-aŋ
绵羊kəjóqaʑoqɐɟjiʔʁiɐʔ

嘉绒语不同于其他大部分汉藏语,是多式综合语,有反向标记(Sun and Shi 2002, Jacques 2010)、拟态词(Sun 2004, Jacques 2008)、动词词干交替(Sun 2000, 2004, Jacques 2004, 2008)等形态学上很有趣的特征。后者的例子参见四土话

人口

[编辑]

Gates (2012)[7]:102-106列出下列5种嘉绒语人口统计信息。总共约有8.5万使用者。

语言使用者人数村庄数方言数其他名称地区
四土话35000-40000577+rGyalrong、kəru、roŋba几乎遍布马尔康市;金川县东北部;理县西北部
中南部嘉绒语33000(超过45000的民族人口)1113+rGyalrong、roŋba小金县、丹巴县和宝兴县
茶堡话4000-500019马尔康市东北龙尔甲乡大藏乡沙尔宗镇
草登话300010stodpaskʰət马尔康市草登乡
日部话6000+28stodpaskʰət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壤塘县、阿坝县和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

語法

[编辑]

与大多数汉藏语相比,嘉绒语的形态非常复杂;茶堡话是多式综合语。它们倾向于前缀,茶堡话甚至有9种可能的前缀位置。嘉绒语动词区分单数、双数、复数。一部分嘉绒语前缀的样式相当老,前缀链中至少有4个是新近出现的。[8]:187–215

嘉绒语的动词形态相当丰富,除了时态,还表示人称范畴:动词人称主语/宾语一致。在汉藏语系里,除了嘉绒语,有许多语言也呈现动词的人称标记,例如景颇语。有的学者甚至怀疑,原始汉藏语可能有相同的动词人称标记,但是这个标记系统在汉语藏语缅甸语裏消失了,只保留在比较原始的语言里。

在汉藏语系里,藏语和汉语具有悠久的文献传统,却丢失了原始语一些很重要的特征,反而处于边缘地区的语言比较接近原始语。

  • 以下是四土话(马尔康县的方言)的人称标记,以动词ka-no“赶”为例(这个动词和汉语“让”是同源词-“让”日母漾韵,上古汉语*naŋ-s,四土话-o有时候来自*-aŋ,这两个词溯源于原始汉藏语*naŋ)。
  • 横格表示宾语,竖格表示主语,例如:ta-no-ntʃ =“我、我们俩、我们要把你们俩撵出去”
我俩我们你俩你们
ta-nota-no-ntʃta-no-ɲno-ŋ
ta-nota-no-ntʃta-no-ɲno-tʃ我俩
ta-nota-no-ntʃta-no-ɲno-i我们
kə-w-no-ŋkə-w-no-tʃkə-w-no-itə-no-n
kə-w-no-ŋkə-w-no-tʃkə-w-no-itə-no-ntʃ你俩
kə-w-no-ŋkə-w-no-tʃkə-w-no-itə-no-ɲ你们
wə-no-ŋwə-no-tʃwə-no-itə-w-notə-w-no-ntʃtə-w-no-ɲno-u
wə-no-ŋwə-no-tʃwə-no-itə-w-notə-w-no-ntʃtə-w-no-ɲno-ntʃ他俩
wə-no-ŋwə-no-tʃwə-no-itə-w-notə-w-no-ntʃtə-w-no-ɲno-ɲ他们

句法上,嘉绒语基础语序是SOV,向柏霖认为它已经维持了很久。SOV语序和前缀倾向在类型学上相当罕见,仅在凯特语和几种德内语支语言中发现。[8]

同源词

[编辑]
汉藏语同源词
汉字上古音茶堡话
*srəkzrɯɣ
*ŋaaa-ʑo
*sijʔkɤ-si
*mruktɯ-mɲaʁ
*nəʔtɯ-rna
*nisʁnɯs
*səəmχsɯm
*slijs-βde
*ŋaaʔkɯ-mŋu

参见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阿拉姜色》剧组.《阿拉姜色》成都开启全国路演 容中尔甲返乡助阵. 藏人文化网. 2018-10-11 [2021-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3). 
  2. ^罗云鹏.藏语电影《阿拉姜色》中国国内院线同步上映.中新社. 2018-10-26 [2021-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8). 
  3. ^Bennett, Daniel,Rgyalrong Conservation and Change: Social Change On the Margins: 24, 25 November 2014 [2021-06-19],ISBN 9781483419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2) 
  4. ^《嘉絨藏族民俗志》,李茂,李忠俊著
  5. ^Gates, Jesse P. 2014.Situ in Situ: Towards a Dialectology of Jiarong (rGyalrong). LINCOM Studies in Asian Linguistics 80. Munich: Lincom Europa.ISBN 9783862884728
  6. ^Jacques, Guillaumes. 2017.Rgyalrong languag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Encyclopedia of Chinese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volume 3). Leiden: Brill.
  7. ^Gates, Jesse P. 2012.Situ in situ: towards a dialectology of Jiāróng (rGyalron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A. thesis, Trinity Western University.
  8. ^8.08.1Guillaume Jacques. Harmonization and disharmonization of affix ordering and basic word order. Linguistic Typology. 2013,17 (2).S2CID 55555480.doi:10.1515/lity-2013-0009. 

參考文献

[编辑]
  • 黄良荣、孙红开 2002. 《汉嘉戎语词典》北京:民族出版社。
  • Jacques, Guillaume 2004. Phonologie et morphologie du Japhug (rGyalrong), thèse de doctorat, Université Paris VII.
  • 向柏霖(Jacques,Guillaume) 2005. 《嘉绒语与上古汉语》: 汉语上古音国际研讨会,上海复旦大学(PDF)
  • 向柏霖,《嘉绒语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
  • Jacques, Guillaume 2009. The inverse in Japhug Rgyalrong, Language & Linguistics 11.1:127-157.
  • Jin Peng 金鹏 1949 Etude sur le Jyarung, Han hiue 汉学 3.3-4.
  • Lin Youjing 2003. Tense and Aspect morphology in the Zhuokeji rGyalrong verb, Cahiers de linguistique - Asie orientale 32(2), pp. 245-286
  • 林幼菁、罗尔武 2003. 《茶堡嘉戎语大藏话的趋向前缀与动词词干的变化》, 《民族語文》 2003.4.
  • Lin Youjing 2009. Units in Zhuokeji rGyalrong discourse; Prosody and Grammar, Ph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Barbara.
  • 林向荣 1993. 《嘉戎语研究》成都:民族出版社。
  • Nagano, Yasuhiko 1984 A Historical Study of the rGyarong Verb System. Seishido.
  • Sun, Jackson T.-S. (孫天心) 2007. The irrealis category in rGyalrong . Language & Linguistics 8(3):797-819.
  • 孫天心. 2006. 〈嘉戎語動詞的派生形態〉 , 《民族語文》 2006.4: 3-14。
  • Sun, Jackson T.-S. 孫天心. 2006. 〈草登嘉戎語的關係句〉 Language & Linguistics 7.4: 905-933.
  • 孫天心. 2004. 〈草登嘉戎語的狀貌詞〉 《民族語文》 2004.5: 1-11。
  • Sun, Jackson T.-S. 2004. Verb-stem variations in Showu rGyalrong . Studies on Sino-Tibetan Languages: Papers in Honor of Professor Hwang-Cherng Gong on His Seventieth Birthday.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ed. by Ying-chin Lin et al., 269-296. Taipei: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cademia Sinica.
  • Sun, Jackson T.-S. 2003. Caodeng rGyalrong . Sino-Tibetan languages 490-502.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 Sun, Jackson T.-S. 孫天心. 2002. 〈草登嘉戎語與「認同等第」相關的語法現象〉Language & Linguistics 3.1: 79-99.
  • Sun, Jackson T.-S. 2000. Stem alternations in Puxi verb inflection . Language & Linguistics 1.2: 211-232.
  • Sun, Jackson T.-S. 2000. Parallelisms in the verb morphology of Sidaba rGyalrong and Guanyinqiao in rGyalrongic . Language & Linguistics 1.1: 161-190.

外部連結

[编辑]
嘉绒语支
东部语组
西部语组
拉坞戎语(南方言·北方言·東方言)、尔龚语(西方言·北方言·東北方言)·†西夏语
羌语支
尔玛语组
羌语(北方言·南方言)、扎坝语(北方言·南方言)、却域语
普米语组
普米语(北方言·南方言)、土家语(北方言·南方言)、木雅语(东方言·西方言)
纳语支
贵琼语组
尔苏语组
納语组
納西語(西方言·东方言)、史興語納木依語
羌语支藏语支混合语言
十字(†)表示該語言已滅亡
自然
历史
传统
分区
现行
政区
现居
族群
自然
历史
现行
政区
那曲
拉萨当雄县
文化
自然
历史
现行
政区
自然
历史
现行
政区
文化
宗教
历史
现行
政区
西藏日喀则市
文化
宗教
自然
历史
现行
政区
文化
宗教
历史
现行
政区
文化
汉藏语系
汉语
官话
晋语
粤语
客家话
湘語
贛語
吴语
闽语
徽语
平话和土话
混合语
古汉语
參見
白語支
藏缅语族
藏-喜语群
藏语支
白马语支
  • 白马语
    • 平武白马语
    • 文县白马语
    • 九寨沟白马语
    • 松潘白马语
    • 书面白马语
东部藏语群
仓洛语支
达芒语支
西喜马拉雅语支
基兰特语支
羌语群
嘉绒语支
羌语支
羌语组
贵琼语组
尔苏语支
纳语支
昌都语群
緬彝語群
彝語支
彝语北部方言
彝语东部方言
彝语南部方言
彝语东南部方言
普佤语群
普拉语群
东南部方言未分类
卡卓语组
拉邬语组
拉祜语组
努苏语组
傈僳语组
彝语中部方言
彝语西部方言
他鲁语群
哈尼语支
其他彝语支
曼子语支
緬語支
其他语群
萨尔语群
侬语支
达尼语支
鲁苏语支
义都—达让语支
桑朗语支
舍朱奔语支
格曼语支
未归类
壯侗語系
黎语支
仡央语群
拉珈语支
侗水语支
臨高語
壯傣語支
壮语
傣语
古越语
混合语
苗瑶语系
苗语族
巴哼语支
东部语支
畲语支
中部语支
西部语支
瑶语族
混合語
南亚语系
佤德昂语支
克木语支
莽语支
越語支
南島語系
台灣南島語言
马来-波利
尼西亚语族
巴丹語群
亞齊-占語群
混合語
突厥语系
西伯利亞語支
萨彦語支
葛逻禄语支
钦察语支
烏古斯語支
烏古爾語族
古突厥语
蒙古语系
通用蒙古语语支
西喇古儿语支
达斡尔语支
古蒙古语
旁蒙古语族
混合语
满-通古斯语系
北通古斯语群
南通古斯语群
西南通古斯语群
古通古斯语
扶余語系
日琉语系
朝鲜语系
亚非语系
印欧语系
印度-伊朗语族
斯拉夫语族
吐火罗语族
日耳曼語族
拉丁語族
混合语
語系不明
辅助语言
手語
手語
手语字母
外語教學
註:絕跡語言中国境内绝迹语言) ·极危语言中国境内极危语言) ·可能存在于中国境内的语言
參見:中國境內的民族和族群一覽(按語言系屬分類) ·中國漢語方言保護
关于港澳地区的语言,参见:香港語文澳门语言
关于台澎金马的语言,参见:台湾语言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嘉绒语&oldid=88478947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