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印地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宗教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2025年6月1日)
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另見其他需要宗教專家關注的頁面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25年6月1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唵"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天城体字母中的“唵”字写法
本條目含有印度系文字操作系统浏览器支持相關字符渲染才能正確显示为印度系文字,否则可能變成空格、问号或者方格等

listenIAST拼作AuṃOṃ天城文藏文ཨོཾ)是一個經常在佛經印度教經典裡出現的种子字,並有其特殊的意義。印度人往往都會在門口飾上這個字,以保家宅平安,無論他們是否有宗教背景。

根據吠陀經的傳統,“唵”這個音節在印度教裡非常神聖,它认为“唵”是宇宙中所出現的第一個音,也是嬰兒出生後所發出的第一個音。佛教受印度教影响,也认为这是一个聖潔音节,不少密宗咒語都以“唵”字作開首,如著名的三字真言「唵啞吽」;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今日,利用“唵”這個字而製成的藝術品在信仰印度教的印度尼泊爾非常常见。

写法图片

[编辑]
该符号在不同书写系统中的写法

起源与内涵

[编辑]

“唵”這個字最早在印度教經典《吠陀經》出現。在印度教教義中,它是的最初體現。宇宙間萬物皆是從“唵”的振動中產生的。它如此神聖,以至於所有的曼怛羅咒語都要加上它。它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印度教象徵。

不同写法

[编辑]

“唵”這個字的梵文寫法(U+0950)其實是由元音[來源請求](U+0913,天城體的短音O字母)和鼻音符號(U+0901,chandrabindu)組成。不過,左手邊的O由於採用了婆罗米文的字體,看起來好像數目字“3”字,所以有人把它錯認作另一個元音字母(U+090A,天城體的長音U字母)。

印度教

[编辑]
[icon]
此章节尚無任何内容,需要扩充

佛教

[编辑]

六字大明咒

锡克教

[编辑]
[icon]
此章节尚無任何内容,需要扩充

“唵”在東方秘術的意義

[编辑]

中國某些符籙中運用到此汉字。如遇邪祟時,可以用劍指(食指、中指併攏),在自己面前寫個「唵」字,有驅邪保身的效果。為視覺效果,或書寫為「上口下奄」。

其他習俗、解釋、理解

[编辑]

由於「唵」這個符號經常在與印度相關的物品中出現,有些商店亦把這個字放在商標中,以顯示自己的產品與印度的關連。[來源請求]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U+5535)
  2. ^ଓଁ (U+0B13 & U+0B01), ওঁ (U+0993 & U+0981)
  3. ^ௐ (U+0BD0)
  4. ^4.04.1ಓಂ (U+0C93 & U+0C82)
    Telugu ఓం (U+0C13 & U+0C02)
  5. ^ഓം (U+0D13 & U+0D02)
  6. ^"oo m"
  7. ^𑖍𑖼 (U+1158D & U+115BC)
  8. ^ (U+0F00)
  9. ^Template:Script/Bali (U+1B12 & U+1B01)
  10. ^ꦎꦴꦀ (U+A98E & U+A980 & U+A9B4)

外部連結

[编辑]
查看维基词典中的词条「」。
教義
世界观和神话地理
解脱
伦理
学派
體系
神祇
文献經典
传说生物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唵&oldid=87544285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