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陵 | |
|---|---|
唐太宗昭陵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 地址 | |
| 坐标 | 34°37′54.048″N108°29′0.060″E / 34.63168000°N 108.48335000°E /34.63168000; 108.48335000 |
| 分类 | 古墓葬 |
| 时代 | 唐 |
| 编号 | 1-170 |
| 认定时间 | 1961年 |
![]() | |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的陵墓,位于咸阳市礼泉县九嵕山,是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昭陵始建于贞观十年(636年),是为埋葬临终前要求因山而葬、不起坟墓的长孙皇后而开凿。陵墓依山而建,开创了唐代帝王陵寝依山为陵的先例。陵前的陪葬墓群为扇形,大概有200多座,其中有李世民妃嫔、初唐诸王、公主的墓葬,以及魏徵、李靖、李世勣、房玄龄、尉迟恭等功臣陪葬墓。著名的“昭陵六骏”浮雕原置于陵园北面祭坛司马门内东西两庑,现有四骏陈列于西安碑林,另外二骏流落美国。
五代时期,昭陵连同其他除唐乾陵之外的唐朝皇陵一并遭到了时任耀州节度使温韬的盗掘,大量陪葬文物从此下落不明[1]。
1956年8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将唐十八陵列入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3月,中国国务院将昭陵与乾陵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2年在李勣墓,设昭陵文物管理所。1978年由此建立昭陵博物馆。
昭陵陪葬墓200余座,其中距离主陵九嵕山最近的是贵妃纪国太妃韦珪的陪葬墓;距离主陵九嵕山最近的功臣陪葬墓是魏徵墓。两墓是昭陵墓群中唯二的以山为墓的陪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