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唐僖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于名为李俨的其他人物,請見「李俨」。
唐僖宗恭定皇帝
唐僖宗繡像,出自明刻《殘唐五代史演義
唐朝皇帝
統治873年8月16日-888年4月20日(14年248天)
前任唐懿宗李漼
繼任唐昭宗李晔
出生唐懿宗咸通三年五月八日
(862-06-08)862年6月8日
逝世文德元年三月六日
888年4月20日(888-04-20)(25歲)
安葬
年號
乾符:874年十一月-879年

广明:880年-881年七月
中和:881年七月-885年三月
光啟:885年三月-888年正月

文德:888年二月-十二月
谥号
惠圣恭定孝皇帝
庙号
僖宗
政权唐朝

唐僖宗李xuān(862年6月8日—888年4月20日),唐懿宗第五子,唐朝第十九位皇帝(873年-888年在位)。他在位十五年间,爆发黄巢之乱(874年—884年),国都长安一度陷落,僖宗遂避难入蜀。其时唐朝中央权力日益衰微,宦官与藩镇互相角逐,朝政为之纷乱,国家分裂严重。死后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简称恭定皇帝

生平

[编辑]

出身与早年

[编辑]

咸通三年(862年)六月八日,李儇生于东内(大明宫),母王贵妃(后尊为惠安皇太后)。初名yǎn[1],咸通六年(865年)封普王,十一年(870年)遥领魏博节度使

咸通十四年(873年),唐懿宗崩。宦官刘行深、韩文约等拥立李俨为帝,改名李儇,是为唐僖宗,时年仅12岁。[2][3]

在位时期

[编辑]

年号与政治格局

[编辑]

僖宗在位十五年,先后使用五个年号:乾符(6年)、廣明(1年)、中和(4年)、光啟(3年)、文德(1年)。

懿宗遗诏命宠臣韦保衡摄政,僖宗即位后即罢免其职[4][5]。咸通十四年(873年)冬,任命前魏博节度使萧倣为宰相[6],以代韦保衡。此后裴坦刘瞻崔彦昭郑畋卢携相继入相,恢复四相制度。[7]

宦官田令孜因与僖宗关系密切而专权,掌神策军兵权,自乾符二年(875年)起可不经奏报任免官吏、处分政务。为充实内库,他曾籍没京师富户财产,朝臣多畏其权势。

据《旧唐书》《新唐书》记载,僖宗少时居深宫,喜骑射、蹴鞠、斗鸡,亦通音律与数术。即位初年不亲政,中和以后始渐理朝政,处理事务较为严峻。

黄巢起义与出逃

[编辑]

僖宗即位初年,唐廷财政困难、灾荒频发,社会秩序不稳。乾符元年(874年),翰林学士卢携上奏,请减赋赈民、整饬财赋,朝廷亦多次下诏蠲租赈济,但因灾荒连年、地方执行乏力,成效有限。

同年,王仙芝濮州起义;次年黄巢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举兵,二人会合后势力迅速扩大,转战南北,史称“黃巢之亂”。

唐廷派平卢节度使宋威统兵镇压,并命地方训练乡兵防盗,形成唐代首个中央许可的地方民兵制。然宋威误报王仙芝已死,军队解散,防御空虚,叛乱再起。

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在江陵被唐军击毙,其部多投黄巢。此后黄巢继承其势力,转战山东、淮南与江汉流域,成为叛乱主力。

王仙芝被诛后,黄巢继承其势力,自号“冲天大将军”,成为起义军主帅。朝廷曾试图招抚未果。乾符四年至六年(877—879年),黄巢军先后攻入福建、岭南,克广州后北返,经湘、鄂、江、淮诸地,势力迅速扩大。

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军渡江北上,击破唐军防线,攻陷洛陽。十一月进逼潼关,守军溃散,十二月进入长安。唐廷防御失利,宰相盧攜自尽。腊月初五(881年1月10日),僖宗率宦官田令孜及神策军五百人自金光门出逃入蜀。

黄巢入据长安,自立为帝,国号“大齐”,改元“金统”。其政权仿效唐制而行,然军纪败坏,屡行掠夺。中和二年(882年)后,大齐政权失去控制力,各地藩镇陆续起兵反攻。黄巢在长安的统治不足两年,城市被焚掠殆尽。

僖宗自此长期居于四川行在,为唐代在位期间离京最久的皇帝。

成都时期与平定黄巢

[编辑]

黄巢军入关后,僖宗在宦官田令孜护送下离长安,经骆谷入兴元,旋赴成都,与凤翔节度使郑畋会合,委其统筹西北勤王事务。

入蜀时,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田令孜之兄)政令苛酷,军政腐败,引发地方动乱。中和二年(882年)起,四川多地民变,地方团练兴起。与此同时,江浙、淮南等地的自卫武装逐渐发展,成为后期区域割据的雏形。

僖宗在蜀期间,宦官与大臣矛盾加剧,田令孜、杨复恭等掌军政要权,以义子出镇藩镇,权势遍及诸道。

中和元年(881年)春,郑畋在凤翔击退黄巢军,收复关中部分地区。其后朱温李详等先后归唐,僖宗赐朱温名“全忠”。中和三年(883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率沙陀军入关,与诸镇合击叛军,于梁田陂大破黄巢主力,四月黄巢弃长安东撤。翌年,黄巢进攻陈州不克,中和四年(884年)五月败于泰山南麓狼虎谷,自尽(或称为部将所杀),至此黄巢之乱平定。

重返长安与藩镇内战

[编辑]

黄巢败亡后,僖宗于次年三月返京,但中央政权的实际控制力已大为削弱。此时全国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 朱全忠据汴、滑;李克用据太原;王重榮控河中;秦宗權据许、蔡;高駢据淮南;劉漢宏秦彥諸葛爽各霸东南。
  • 唐廷仅能维持对河西、山南、剑南及岭南西道等少数地区的统辖。

光启元年(885年),田令孜与王重荣争权,兵败后再度挟僖宗出奔凤翔。朱玫李昌符乘机入京,拥立襄王李熅為帝(改元建貞)。僖宗联合李克用、王重荣反击,诛朱玫,处死李煴,平乱复位。

光启三年(887年),李昌符再度反叛,被李茂貞击斩。

崩逝与陵寝

[编辑]

文德元年(888年)二月,僖宗重返长安,举行大赦。不久染疾,于同年四月二十日去世,年二十七。葬于靖陵(今陕西省乾县阳峪镇南陵村东北)。

靖陵为唐十八陵中年代最晚的一座,亦为首座经正式考古发掘的唐代帝陵。1995年陕西文物部门发掘出土石碑、玉饰、鎏金铜器等百余件文物,为研究晚唐帝陵制度提供重要资料。

家庭

[编辑]

后妃

[编辑]
  • 史籍未载有正式皇后。咸通十五年(874年)法门寺供奉品中有“惠安皇太后、昭仪、晋国夫人”施衣记录[8]:19

子女

[编辑]

[编辑]

僖宗二子,王子的生母資料已失。

  1. 建王李震
  2. 益王李陞(或作“升”)

[编辑]

唐僖宗有两位女儿[9]

  1. 唐兴公主
  2. 永平公主

影視形象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舊唐書/卷19下》,出自刘昫舊唐書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新唐書·卷009》,出自《新唐書

参考文献

[编辑]
  1. ^《新唐書·卷九》: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諱儇,懿宗第五子也。母曰惠安皇太后王氏。始封普王,名儼。
  2. ^《舊唐書·本紀第十九下·僖宗》:(咸通)十四年七月,懿宗大漸。其月十八日,制曰:「朕守大器之重,居兆人之上,日慎一日,如履如臨。旰昃勞懷,寢興思理,涉道猶淺,導代未孚。而攝養乖方,寒暑成癘,實有慮于闕政,且無暇於怡神。恙未少瘳,日加浸劇,萬務凡總,須有主張。考思舊章,謀於卿士,思闡鴻業,式建皇儲。第五男普王儼改名儇,孝敬溫恭,寬和博厚,日新令德,天假英姿,言皆中規,動必由禮。俾崇邦本,允協人心,宜立為皇太子,權勾當軍國政事。咨爾中外卿士,洎於腹心之臣,敬保予胤,輔成予志,各竭乃心,以安黎庶。佈告中外,知朕意焉。」是日,懿宗崩。二十日,即皇帝位於柩前,時年十二。左軍中尉劉行深、右軍中尉韓文約居中執政,並封國公。
  3. ^《新唐书·卷九》:咸通十四年七月,懿宗疾大漸,左右神策護軍中尉劉行深、韓文約立普王為皇太子。辛巳,即皇帝位于柩前。
  4. ^《新唐书·卷九》:(咸通十四年)八月癸巳,始聽政。丁未,追尊母為皇太后。乙卯,韋保衡為司徒。九月,貶保衡為賀州刺史。
  5. ^《旧唐书·卷十九》:(咸通十四年)九月,守司空、門下侍郎、平章事韋保衡貶賀州刺史。
  6. ^《新唐书·卷九》:(咸通十四年)十月乙未,尚書左僕射蕭倣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7. ^崔瑞德; 费正清; 鲁惟; 芮沃寿.剑桥中国隋唐史.  剑桥中国史 ISBN: 9787500405610.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589-906年. 1990-12.ISBN 978-7-5004-0561-0. 
  8. ^王翌.《浅论法门寺〈衣物帐碑〉》. 丝绸之路 (甘肃省兰州市: 西北师范大学). 2011, (2011年第12期): 18—19 [2021-05-13].ISSN 1005-3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3)(简体中文).惠安皇太后及昭仪、晋国夫人衣,计七副[……]裙衣一副四事,昭仪施。衣二副八事,国夫人施[……]咸通十五年正月四日谨记[……] 
  9. ^《新唐书·诸帝公主列传》[永久失效連結]

参见

[编辑]
唐僖宗
出生于:862年逝世於:888年
統治者頭銜
前任:
父亲唐懿宗
李漼
唐朝皇帝
873年-888年
繼任:
弟弟唐昭宗
李曄
中國君主
873年-888年
国际
各地
人物
追尊
李唐追尊
武周追尊
统治
自立
唐僖宗皇室
父母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李漼 惠安皇太后王氏追尊
兄弟
魏王李佾 ·凉王李侹 ·咸王李侃 ·吉王李保 ·李曄(唐昭宗) ·追赠恭哀太子李倚
姊妹
皇子
建王李震 ·益王李陞
皇女
前朝:唐懿宗皇室 ·后朝:唐昭宗皇室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唐僖宗&oldid=89603978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