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尼语 | |
|---|---|
| Haqniqdoq |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中國、緬甸、寮國、泰国、越南 |
| 区域 | 東亞 |
母语使用人数 | 175万 |
| 語系 | |
| 語言代碼 | |
| ISO 639-3 | hni |
| ISO 639-6 | akcr |
| Glottolog | hani1248[1] |
哈尼语是哈尼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彝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缅甸掸邦以及老挝、泰国、越南的北部。
分三大方言。
其中哈雅方言和豪白方言之间差别较小。
另外有一些较小的方言,如Akeu、Chepya、Muda和阿卡语接近,泰国的Mpi和碧约土语接近。
哈尼语有元音鬆緊對立。哈雅方言辅音有浊、清不送气和清送气三套,但送气清辅音只同鬆元音结合,不送气清辅音只同紧元音结合,因此辅音的送气特征和元音的松紧特征处于互补分布(但汉语借词则有些许例外)。豪白方言和碧卡方言则只有清不送气和清送气两套声母,而且松紧元音都可以配合,这两种方言的清不送气声母对应哈雅方言的浊声母,清送气声母对应哈雅方言的清声母。
哈尼语的标准语以绿春县大寨话为基础,属于哈尼次方言。标准语有四个声调(55、33、31、24,其中24調只出现在近代汉语借词中)。
| 唇音 | 齿龈音 | 龈腭音 | 软腭音 | |||
|---|---|---|---|---|---|---|
| 模式音 | 颚化 | |||||
| 塞音 | 清音 | p | pʲ | t | k | |
| 送气 | pʰ | pʰʲ | tʰ | kʰ | ||
| 浊音 | b | bʲ | d | ɡ | ||
| 塞擦音 | 清音 | ts | tɕ | |||
| 送气 | tsʰ | tɕʰ | ||||
| 浊音 | dz | dʑ | ||||
| 擦音 | 清音 | f | s | ɕ | x | |
| 浊音 | z | ɣ | ||||
| 鼻音 | m | mʲ | n | ȵ | ŋ | |
| 近音 | l | j | ||||
元音长度有对立。[2]:3–16
| 前元音 | 央元音 | 后元音 | |||
|---|---|---|---|---|---|
| 闭元音 | i | ɯ | u | ||
| 中元音 | e | ø | ɤ | o | |
| ɔ | |||||
| 开元音 | a | ||||
| 成音节辅音 | ɹ̩ | ||||
| 前元音 | 后元音 | |||
|---|---|---|---|---|
| 双元音 | 闭元音 | ue | ||
| 中元音 | ie | iɤ | iɔ | |
| 开元音 | ia | ua | ||
哈尼人的口述历史中包含史前文字的部分,据传说所说,在从四川迁来时遗失了。基于绿春县方言的标准哈尼语可以用中国政府在1950年代推行的一套罗马化文字书写。和基于拉丁字母的壮文、苗文和优勉语一样,在韵尾后加的辅音字母表示声调。
哈尼文辅音和汉语拼音的发音对应,有两个附加的浊擦音变音符号,见下表(张佩芝 1998)。[3]
| 哈尼语 | IPA |
|---|---|
| hh | ɣ |
| ss | z |
在元音后,-v用于标记紧元音。
| 哈尼语 | IPA |
|---|---|
| a | a |
| ao | ɔ |
| e | ɤ |
| ee | ɯ |
| ei | e |
| i | i |
| o | o |
| u | u |
| yu | ø |
| ii | ɨ |
哈尼语有4个声调,由词尾的字母表示,中平调[33]无标。[3]声调轮廓如下。
| 哈尼语 | IPA |
|---|---|
| l | [55] (高平调) |
| (无) | [33] (中平调) |
| q | [31] (低降调) |
| f | [24] (升调) |
| 哈尼语 | 汉语 |
|---|---|
| Aqsol liq yoqdeivq yoqpyuq bo, meeqyaovq ssolnei colpyuq qiq kov dei. Davqtavcolssaq neenyuq bel neema meeq ya siq, laongaoq meilnaol nadul meil e gaq ssol hhyul hha bavqduv nia. |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