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哈尼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哈尼语
Haqniqdoq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國緬甸寮國泰国越南
区域東亞
母语使用人数
175万
語系
語言代碼
ISO 639-3hni
ISO 639-6akcr
Glottologhani1248[1]

哈尼语哈尼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彝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缅甸掸邦以及老挝泰国越南的北部。

方言

[编辑]

分三大方言。

其中哈雅方言和豪白方言之间差别较小。

另外有一些较小的方言,如Akeu、Chepya、Muda和阿卡语接近,泰国的Mpi和碧约土语接近。

音系

[编辑]
参见:哈尼語音系

哈尼语有元音鬆緊對立。哈雅方言辅音有浊、清不送气和清送气三套,但送气清辅音只同鬆元音结合,不送气清辅音只同紧元音结合,因此辅音的送气特征和元音的松紧特征处于互补分布(但汉语借词则有些许例外)。豪白方言和碧卡方言则只有清不送气和清送气两套声母,而且松紧元音都可以配合,这两种方言的清不送气声母对应哈雅方言的浊声母,清送气声母对应哈雅方言的清声母。

哈尼语的标准语以绿春县大寨话为基础,属于哈尼次方言。标准语有四个声调(55、33、31、24,其中24調只出现在近代汉语借词中)。

辅音

[编辑]
绿春方言辅音
唇音齿龈音龈腭音软腭音
模式音颚化
塞音清音ptk
送气pʰʲ
浊音bdɡ
塞擦音清音ts
送气tsʰtɕʰ
浊音dz
擦音清音fsɕx
浊音zɣ
鼻音mnȵŋ
近音lj

元音

[编辑]

元音长度有对立。[2]:3–16

绿春方言的元音
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
闭元音iɯu
中元音eøɤo
ɔ
开元音a
成音节辅音ɹ̩
前元音后元音
双元音闭元音ue
中元音ie
开元音iaua

文字

[编辑]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李浩寨乡中学的校标,以哈尼语(音素文字)、彝语(音节文字)和汉语书写。

哈尼人的口述历史中包含史前文字的部分,据传说所说,在从四川迁来时遗失了。基于绿春县方言的标准哈尼语可以用中国政府在1950年代推行的一套罗马化文字书写。和基于拉丁字母的壮文苗文优勉语一样,在韵尾后加的辅音字母表示声调

哈尼文辅音和汉语拼音的发音对应,有两个附加的浊擦音变音符号,见下表(张佩芝 1998)。[3]

哈尼语IPA
hhɣ
ssz

在元音后,-v用于标记紧元音。

哈尼语IPA
aa
aoɔ
eɤ
eeɯ
eie
ii
oo
uu
yuø
iiɨ

哈尼语有4个声调,由词尾的字母表示,中平调[33]无标。[3]声调轮廓如下。

哈尼语IPA
l[55] (高平调)
(无)[33] (中平调)
q[31] (低降调)
f[24] (升调)

语例

[编辑]
哈尼语汉语
Aqsol liq yoqdeivq yoqpyuq bo, meeqyaovq ssolnei colpyuq qiq kov dei. Davqtavcolssaq neenyuq bel neema meeq ya siq, laongaoq meilnaol nadul meil e gaq ssol hhyul hha bavqduv nia.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參見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Hani.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2. ^永燧, 李; 尔松, 王. 哈尼语简志.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6. 
  3. ^3.03.13.2张佩芝. 1998. 《哈尼语哈雅方言土语词汇对照》.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李永燧、王尔松,《哈尼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6;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委员会 《哈尼、汉词汇对照》,云南民族出版社,1984

外部链接

[编辑]
  • 哈尼和辞典(日語),根据张佩芝编《哈尼语哈雅方言土语词汇对照》,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
汉藏语系
汉语
官话
晋语
粤语
客家话
湘語
贛語
吴语
闽语
徽语
平话和土话
混合语
古汉语
參見
白語支
藏缅语族
藏-喜语群
藏语支
白马语支
  • 白马语
    • 平武白马语
    • 文县白马语
    • 九寨沟白马语
    • 松潘白马语
    • 书面白马语
东部藏语群
仓洛语支
达芒语支
西喜马拉雅语支
基兰特语支
羌语群
嘉绒语支
羌语支
羌语组
贵琼语组
尔苏语支
纳语支
昌都语群
緬彝語群
彝語支
彝语北部方言
彝语东部方言
彝语南部方言
彝语东南部方言
普佤语群
普拉语群
东南部方言未分类
卡卓语组
拉邬语组
拉祜语组
努苏语组
傈僳语组
彝语中部方言
彝语西部方言
他鲁语群
哈尼语支
其他彝语支
曼子语支
緬語支
其他语群
萨尔语群
侬语支
达尼语支
鲁苏语支
义都—达让语支
桑朗语支
舍朱奔语支
格曼语支
未归类
壯侗語系
黎语支
仡央语群
拉珈语支
侗水语支
臨高語
壯傣語支
壮语
傣语
古越语
混合语
苗瑶语系
苗语族
巴哼语支
东部语支
畲语支
中部语支
西部语支
瑶语族
混合語
南亚语系
佤德昂语支
克木语支
莽语支
越語支
南島語系
台灣南島語言
马来-波利
尼西亚语族
巴丹語群
亞齊-占語群
混合語
突厥语系
西伯利亞語支
萨彦語支
葛逻禄语支
钦察语支
烏古斯語支
烏古爾語族
古突厥语
蒙古语系
通用蒙古语语支
西喇古儿语支
达斡尔语支
古蒙古语
旁蒙古语族
混合语
满-通古斯语系
北通古斯语群
南通古斯语群
西南通古斯语群
古通古斯语
扶余語系
日琉语系
朝鲜语系
亚非语系
印欧语系
印度-伊朗语族
斯拉夫语族
吐火罗语族
日耳曼語族
拉丁語族
混合语
語系不明
辅助语言
手語
手語
手语字母
外語教學
註:絕跡語言中国境内绝迹语言) ·极危语言中国境内极危语言) ·可能存在于中国境内的语言
參見:中國境內的民族和族群一覽(按語言系屬分類) ·中國漢語方言保護
关于港澳地区的语言,参见:香港語文澳门语言
关于台澎金马的语言,参见:台湾语言
 老挝语言
官方語言
本地語言
南亚语系
巴拿语支
戈都语支
克木语支
佤德昂语支
越語支
苗瑶语系
汉藏语系
壯侗語族
主要外語
手語
官方语言
本地语言
南亚语系
巴拿語支
戈都语支
越芒語支
其他
南島語系
苗瑶语系
汉藏语系
壯侗语系
主要外语
越南手语英语Vietnamese sign languages
曼子语支
西北曼子语
核心曼子语
缅语支
北部
南部
彝语支
哈尼语支
哈尼语
雅尼次方言
哈尼次方言
豪白方言
毕苏语群
西拉语群
碧卡方言
姆毕语
基诺语
(中部彝语?)
拉邬语组
拉祜语组
努苏语组
傈僳语组
彝语西部方言
他鲁语群
卡卓语支
彝语东南部方言
北部彝语
(Nisoid)
彝语北部方言
彝语东部方言
东南彝语
(尼泼-普泼)
彝语南部方言
彝语东南部方言
普佤语群
普拉语群
未分类
其他
未分类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哈尼语&oldid=84668447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