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和戰兩手策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24年1月15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和戰兩手策略"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2025年5月4日)
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添加相关内联标签和删除原创研究内容以改善这篇条目。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和戰兩手策略,又稱和戰兩手軟硬兩手兩手策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解決台灣問題統一戰線方針,由共產黨唯物辯證法建立,與中國戰國時期連橫策略接近。最早起源於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國共內戰國共和談中的策略,透過和平談判戰爭兩大手段,擴大敵方內部的矛盾,讓敵方自行崩潰,使中國人民解放軍獲得最後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兩岸分治形成台灣問題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持續保持這個胡蘿蔔加大棒策略,希望最終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臺灣

概論

[编辑]

對於台灣問題,中國共產黨以「和平统一一國兩制」为基本原则,提出和平談判統一,但同時保持不放棄武力攻台的戰爭手段作為壓力。其目的在於吸引臺灣親中共派人士和團體,支持中國統一,並以戰爭手段對台獨團體施壓。使統派與台獨兩派系間的矛盾升高,政府與民間的衝突增高,激化台灣內部的敵我對立,最終使台灣從內部自行崩潰,完成中國統一。而面对武力攻台可能引发的外军协防台湾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具體方針為:

  1. 對民間:通過對企業家的優待,實施以商逼政,對中華民國政府施壓,進行和談。吸收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間人士,建立代理人,在台灣內部激化統獨鬥爭,讓社會不安。
  2. 對政府:以民間、企業、軍事與外交等手段,增加對中華民國政府的壓力,同時拋出「和平談判、一國兩制」的和平手段,誘使中華民國政府主動提出統一和談。
  3. 軍事上:在軍事上,以增加軍備、導彈等手段,利用軍事演習與媒體,宣傳武力解放台灣,使中華民國內部對於抵抗心生恐懼。
  4. 外交上:封鎖中華民國對外的外交關係,阻止中華民國政府參加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誘使中華民國邦交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同時與中華民國斷交,壓縮中華民國的國際空間。

中國問題專家認為,在2022年中共二十大之後,再次連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仍然會保持對台灣的和戰兩手策略[1][2]

註釋

[编辑]
  1. ^王韋婷.中共二十大/學者:2024前習對台維持「和戰」兩手策略. 中央廣播電台. 2022-11-01 [2022-11-20]. 
  2. ^陳逸平.趙春山:習將採「和戰兩手」達成促統 10年內啓動兩岸政治談判. 信傳媒. 2022-10-24 [202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0). 
概述
組織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
其他團體
中華民國
政黨
派出機構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澳門中華民國兩岸四地之間的派出機構
中华人民共和国 依照海峽兩岸協議成立中華民國
中国大陆派駐台湾
台湾派駐中国大陆
中央人民政府派驻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派驻内地
澳門特别行政区政府派驻内地
備註:刪除綫表示已停止運作之機構。
術語
一个中国
中国统一
两个中国
一中一臺
臺灣獨立
其他
歷史
1949年前
1949-1979
1979-1996
1996-2008
2008-2016
2016至今
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
海峽兩岸
美國
美国美國國會所認可通過之臺灣相關重要文件中華民國
基於《美國憲法》之三權分立政府權限
其他
其他
政治
交通
現行規劃
已廢止
流行文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和戰兩手策略&oldid=89411453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