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周自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周自齐
性别
出生同治八年十月十四日(1869年11月17日)
 大清广东省潮州府
逝世1923年10月21日(1923-10-21)(53歲)
 中華民國北京
国籍 大清(1869年–1911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23年)
别名周子廙、周芝簃
职业國務院總理兼教育總長
配偶(原配)王氏 (续娶)唐康玉、李顺勤
亲属(父)周鎬秀
(子)周伦岐
(女)周美岐、周善岐、周宁岐、周庆岐
学历
  • 广州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
周自齊

周自齊(1869年11月17日—1923年10月21日[1]),字子廙山東省單縣人。中國近代政治人物、外交家、清华学堂创办人、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北洋政府第五任国家元首。

生平

[编辑]

同治八年十月十四日(1869年11月17日)出生于广东潮州[2]。其父周鎬秀,曾任廣東候補巡檢与粤关执事,其母是李氏。1886年6月,进入广州同文馆学习,是月其父病逝,全家由伯父周京秀(号绍堂)抚养。1889年6月广州同文馆毕业,1890年被张之洞推荐入京师同文馆深造。1894年毕业后在北京总理衙门工作,同年考中光绪甲午顺天乡试副贡。1896年参加中日通商行船条约谈判。同年底被驻美公使伍廷芳奏调,派任驻美公使馆随员,1897年4月随伍廷芳赴美。在驻美公使馆工作期间,曾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哥伦比亚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前身)学习。1900年任纽约正领事。1902年任驻古巴代办。1903年任驻旧金山总领事,不久又派署驻美二等参赞。1907年7月至1908年3月代理清驻美国、墨西哥、秘鲁、古巴公使。1908年3月回国,在外务部任职。1909年初,署外务部左参议,5月补任左参议,8月署右丞,不久改为署左丞。8月25日,兼任学部丞参上行走、游美学务处总办,主持选派庚款留美学生,并创办了游美学务处肄业馆(后改名为清華學堂,即清华大学前身)。1911年4月清华学堂正式开学,周自齐任监督(校长)[3]

1911年11月丁忧期满,由清华学堂监督补原官外务部署左丞,12月迁度支部任副大臣(袁世凱內閣财政次长),仍任游美学务处总办兼清华学堂监督至1912年4月初。1912年3月改任山东都督[4],1913年1月兼山东民政长。1913年8月任中国银行总裁,9月任交通部總長,12月兼陆军部总长。1914年5月任财政总长兼盐务署督办。1915年4月任农商总长,继续推动民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工业革命进程,制订与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同年,支持袁世凯称帝,任大典筹备处委员。1916年署财政总长。6月6日,袁世凯病死,7月,与楊度等八人被黎元洪通缉[5],逃入天津英租界,8月在纽约时报发表英文长篇文章《中国工业革命进程综述》[6]。9月去日本,1917年8月回国。1918年2月获大总统冯国璋特赦,任参议院副议长、总统府高等顾问。10月,与熊希龄等24人通电发起“和平期成会”,主张南北言和。12月任北京总统府财政委员会委员长。1920年8月任北京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署督办、币制局督办。次年11月,以中国代表团高级顾问身份出席华盛顿会议

1922年任徐世昌大总统下的國務院總理兼教育總長,6月2日徐世昌辭職,將印信交由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權,周自齊等通電表示,將大總統職權交還國會,以國民資格維持一切,聽候接收[7]。是日,国务院召开紧急会议,周自齐率內閣成員发布大总统令,国务总理周自齐同时发布国务院令[8],宣告国务院依法摄行大总统职权,并于6月2日至6月11日发布大总统令一百一十余道,任免政府官员,维持政府正常运转与社会稳定[9][10],直到6月11日黎元洪復職。后不满直系军阀,退出政界。同年赴欧美考察实业,回国后筹办孔雀电影制片公司。

1923年10月21日,周自齐在北京病逝[11]。葬于今北京市门头沟区周自齐墓

参考文献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周自齊
  1. ^出生日期1869年11月17日来自周自齐墓志铭,《辛亥人物碑传集》,页324。
  2. ^周纶岐《周自齐讣告》附件《哀启》. [2016-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3. ^存档副本. [2020-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0). 
  4. ^大總統命令. 申報 (上海). 1912-03-30.三月二十八日,臨時大總統命令:署山東都督張廣建着來京,任命周自齊爲山東都督,未到任以前,任命余則達署理。 
  5. ^命令(PDF). 政府公报. 1916-07-15, (190號).大總統申令:自變更國體之議起,全國擾攘,幾陷淪亡,始禍諸人,實尸其咎。楊度、孫毓筠、顧鰲、梁士詒、夏壽田、朱啓鈐、周自齊、薛大可,均著拏交法庭詳確訊鞫,嚴行懲辦,爲後世戒,其餘一概寬免。此令。中華民國五年七月十四日 
  6. ^The New York Times, 1916-08-27, 中文译文载郑曦原编:《共和十年:社会篇,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2-1921)》当代中国出版社,1911,页387-395
  7. ^吳宗慈,「中華民國憲法史後編」頁5
  8. ^政府公报1916-06-03(2245号),国务总理教育总长周自齐率其他阁员发布“大总统令:查大总统选举法第五条内载,大总统因故不能执行职务时以副总统代理之。又载副总统同时缺位时由国务院摄行其职务各等语。本大总统现因衰病宣告辞职,法应由国务院摄行职务。此令。(大总统盖印)。”“国务院令:本日徐大总统宣告辞职,由国务院依法摄行职务,所有各官署公务,均仍照常进行。京师地方治安关系重要,应由京畿卫戍总司令督同步军统领、京兆尹、警察总监妥慎办理,此令。(国务院印),中华民国十一年六月二日,国务总理周自齐。”
  9. ^政府公报2246-2255号
  10. ^颜惠庆:《颜惠庆自传:一位民国元老的历史记忆》,页160-161
  11. ^周纶岐《周自齐讣告》. [2016-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大清
前任:
创设
游美学务处总办
1909年7月 - 1912年5月
(1911年曾由颜惠庆短暂代理)
繼任:
废止
 中國北京政府
前任:
張广建
山東都督
1912年3月 - 1913年8月
繼任:
靳雲鵬
前任:
葉恭綽
交通总長
1913年9月 - 1914年2月
繼任:
朱啓鈐
前任:
段祺瑞
陸軍总長(兼任)
1913年12月 - 1914年2月
繼任:
段祺瑞
前任:
熊希龄
財政总長(署理)
1914年2月 - 1915年3月
繼任:
周学熙
前任:
張謇
農商总長
1915年4月 - 1916年4月
(1915年3月署理)
繼任:
金邦平
前任:
孫宝琦
財政总長(署理)
1916年5月 - 6月
繼任:
陳錦濤
前任:
潘復
財政总長(署理)
1920年8月 - 1921年5月
繼任:
李士伟
前任:
顔惠慶
国務总理
1922年4月 - 6月
繼任:
顔惠慶
前任:
齐耀珊
教育总長(兼任)
1922年4月 - 6月
繼任:
黄炎培
沿革
历史
校園
環境
園林建築
早期建筑
歷史建築
近現代建築
现代(東區)
现代(西區)
交通
校外
学术
校办
机构
学校
企业
设计院
医院
地方
组织
领导机构
群众组织
其他组织
网络组织
活动
正式
校长
沿革
學術單位
研究中心
  • 原子科學技術發展中心
  • 奈微與材料科技中心生物醫學科技研發中心
  • 電腦與通訊科技研發中心
  • 國家理論科學研究中心
  • 積體電路設計技術研發中心
  • 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 光電研究中心
  • 清華/工研院聯合研發中心
  • 當代中國研究中心
  • 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
  • 腦科學研究中心
  • 貴重儀器使用中心
  • 人文社會研究中心
  • 科學儀器中心
  • 基礎科學研究中心
  • 亞洲政策中心
  • 物理研究推動中心
  • 人工智慧研發中心
  • 運動科技中心
  • 智慧製造與循環經濟研究中心
  • 運動事業及政策中心
  • 科技考古與文物鑑定研究中心
  • 生物資訊中心
  • 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 技術創新與創業研究中心
  • 全球化經濟研究中心
  • 生物倫理與法律研究中心
  • 財務風險控管研究中心
  • 服務創新與分析研究中心
  • 社會企業研究中心
  • 安富金融工程研究中心
  • 區塊鏈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
  • 音樂、科技與健康研究中心
  • 科技藝術研究中心
  • 區域創新中心
  • 實創中心
  • 教育學院教育與心智科學研究中心
  • K-12課程與師培研究發展中心
行政機構
附屬學校與單位
基金會
校園媒體與活動
歷任校長
學生組織
相關
清朝欽命憲政編查館職官(1907年-1911年)
管理事務大臣
提調
總核
參議
總務處
總辦
幫總辦
科員
編制局
局長
吳廷燮    
副局長
正科員
副科員
統計局
局長
沈林一    
副局長
錢承鋕    
正科員
副科員
考核專科
總辦
會辦
幫辦
正科員
副科員
官報局
局長
华世奎    
編輯科員
校對科員
印刷科員
傅範初    
委員
譯書處
總纂
一等諮議官
二等諮議官
籌安會六君子
七凶
臨時政府時期
臨時大總統


北京政府時期
大總統
袁世凯黎元洪(繼任)馮國璋(代理)徐世昌周自齊國務院攝行)黎元洪(復任)高凌霨(國務院攝行)曹錕黄郛(國務院攝行)
臨時執政
段祺瑞胡惟德(國務院攝行)
大總統
颜惠庆(國務院攝行)杜錫珪(國務院攝行)顾维钧(國務院攝行)胡惟德(國務院攝行)
陸海軍大元帥
广州政府時期
非常大總統
廣東政府時期
陆海军大元帅
孫中山胡汉民(代理)
國民政府時期
國民政府主席
行憲政府時期
總統
蔣中正李宗仁(代理)蔣中正(復行視事)嚴家淦(繼任)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賴清德
五色旗北洋政府(1912–1928)
國務總理
1912–1914
唐绍仪陸徵祥(代)陸徵祥赵秉钧(代)赵秉钧段祺瑞(代)朱启钤(代,未就任)段祺瑞(代)熊希齡孫寶琦(代)
國務卿 1914–1916
徐世昌陸徵祥(代)陸徵祥(二次)徐世昌(二次)段祺瑞
國務總理
1916–1928
段祺瑞(二次)伍廷芳(代)李經羲江朝宗(代)段祺瑞(三次)汪大燮(代)王士珍钱能训(代)段祺瑞(四次)钱能训(代)钱能训龔心湛(代)靳雲鵬(代)靳雲鵬薩鎮冰(代)靳雲鵬(二次)靳雲鵬(三次)顏惠慶(代)梁士诒颜惠庆(代)周自齊(代)颜惠庆王寵惠(代)唐绍仪(未就任)王寵惠汪大燮王正廷(代)張紹曾李根源(代)高凌霨(代)孫寶琦顾维钧(代)顏惠慶(二次)黄郛→ 不設國務總理許世英賈德耀(代)賈德耀胡惟德(代)颜惠庆(三次)杜錫珪(代)顾维钧(代)顾维钧胡惟德(代)潘復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國民政府(1928–1948)
行政院院長
1928–1948
譚延闓宋子文(代)蔣中正陳銘樞(代)孫 科汪兆銘宋子文(代)孔祥熙(代)蔣中正(二次)孔祥熙(代)王寵惠(代)孔祥熙蔣中正(三次)宋子文(代)宋子文蔣中正(代)張群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中華民國政府(1948年至今)
行政院院長
1948年至今
國民黨第一次執政
(1948–2000)
民進黨第一次執政
(2000–2008)
國民黨第二次執政
(2008–2016)
民進黨第二次執政
(2016–)
 中華民國
財政部財政總長
臨時政府時期
北洋政府時期
 中華民國
財政部部長
國民政府時期
中華民國政府時期
實業部實業總長
(參見相關模板
農林部農林總長
臨時政府時期
北洋政府時期
農商部農商總長
张謇周自齊金邦平(代理)章宗祥(代理)张国淦(代理)谷鍾秀李盛铎(代理)张国淦田文烈江天鐸(代理)王迺斌齊耀珊张国淦(代理)盧信(代理,未就任)江天鐸(代理)高凌霨(代理)李根源林大閭(代理)袁乃寬(代理)颜惠庆高凌霨(代理)王迺斌杨庶堪(未就任)刘治洲(代理)莫德惠(代理)陈宧(代理)寇遐楊文愷高凌霨(代理)楊文愷
農工部農工總長
實業部部長
(參見相關模板
農礦部部長
實業部部長
(參見相關模板
經濟部部長
(參見相關模板
農林部部長
國民政府時期
行憲政府時期
糧食部部長
國民政府時期
行憲政府時期
經濟部部長
(參見相關模板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主任委員
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農業部部長
教育部教育總長
臨時政府時期
蔡元培范源廉刘冠雄(代理)陳振先(代理)董鴻褘(代理)汪大燮
北洋政府時期
汪大燮严修(未就任)蔡儒楷(代理)汤化龙章宗祥(代理)張一麐张国淦吳闓生(代理)范源廉袁希濤(代理)傅增湘袁希濤(代理)傅嶽棻(代理)范源廉马邻翼(代理)黄炎培(未就任)齊耀珊(代理)周自齊(代理)黄炎培(未就任)高恩洪(代理)湯爾和(代理)王寵惠(代理)湯爾和(代理)彭允彝(代理)黄郛(代理)范源廉张国淦黄郛易培基(代理)王九齡(代理)马叙伦(代理)章士釗(代理)易培基马君武胡仁源王寵惠任可澄劉哲
教育行政委員會委員
大學院院長
教育部部長
國民政府時期
蒋梦麟高魯(未就任)蔣中正(代理)李书华朱家驊段锡朋(代理)翁文灝(未就任)朱家驊王世杰(代理)陳立夫朱家驊
中華民國政府時期
山东行政长官(1912年至今)
附:山东全省各界联合会总会会长
山东大总统山东都督
山东军政府山东烟台军政分府都督
中華民國山东军政府都督
中華民國山东都督府都督
張廣建周自齊余则达署)靳雲鵬(代)靳雲鵬(署)
中華民國山东行政公署民政长
附:中華民國 泰武将军督理山东军务
附:中華民國 济武将军督理山东军务
中華民國山东巡按使公署巡按使
附:中華民國督办山东军务善后事宜
张怀芝張樹元(代)張樹元(署)田中玉(署)鄭士琦張宗昌
中華民國山东省长公署省长
孫發緒(署)张怀芝張樹元沈铭昌屈映光(署)田中玉(署)齊耀珊田中玉(署)韓國鈞(未到任)王瑚熊炳琦龚积柄(暂兼护)龚积柄張宗昌林宪祖
中華民國山东省政府主席
中華民國山东省公署省长
山东省政府省长
中華民國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首席组长→ 主任委员
中華民國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華民國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人民委员会省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人民政府省长
山东巡抚 ·山东行政长官列表
各省行政长官索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港 ·澳 ·
參議院議長:梁士诒李盛铎/參議院副議長:朱启钤田應璜
第一會期全院委員長:鄧鎔/秘書長:梁鴻志李慶芳(代理)
直隸(5)

奉天(5)
吉林(5)
黑龍江(5)
江蘇(5)
段書雲 ·韓世昌 ·鄧邦述 ·徐果人 ·周作民 ·雷 奮(補) ·楊壽枏(補)
安徽(5)
江西(5)
浙江(5)
福建(5)
陳懋鼎 ·陈之麟 ·郭章鋆 ·林灏深 ·楊廷樑 ·張超南(補) ·施景琛(補)
湖北(5)
湖南(5)
山東(5)
河南(5)
山西(5)
陝西(5)
甘肅(5)
新疆(5)
四川(5)
未選出
廣東(5)
未選出
廣西(5)
未選出
雲南(5)
未選出
貴州(5)
未選出
京兆(1)
熱河(1)
察哈爾(1)
綏遠(1)
川邊(1)
蒙古(15)
青海(2)
西藏(6)
中央選舉會(1)
第一部(學界)(10)
第二部(政界)(8)
张元奇 ·朱启钤 ·周自齊 ·王揖唐 ·蔡儒楷 ·陳振先 ·熙 彥 ·吕调元 ·段書雲(補) ·李兆珍(補) ·畢桂芳(補) ·屈映光(補) ·王克敏(補) ·許世英(補)
第三部(商界)(5)
第四部(華僑)(4)
韋榮熙 ·譚雨三(更名譚瑞霖 ·盧諤生 ·林椒之(更名林韻宮
第五部(滿洲王公)(2)
第六部(回部王公)(1)
哈的爾 ·司迪克(補)
中華民國第二屆國會參議院議員
规范控制数据库:人物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周自齊&oldid=86826636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