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文王 | |||||||||
|---|---|---|---|---|---|---|---|---|---|
明人繪周文王像 | |||||||||
| 前任 | 季历 | ||||||||
| 繼任 | 周武王 | ||||||||
| 安葬 | |||||||||
| 配偶 | 太姒 | ||||||||
| 子嗣 | 子: | ||||||||
| |||||||||
| 政权 | 周國 | ||||||||
| 父親 | 季历 | ||||||||
| 母親 | 太任 | ||||||||
周文王(前1112年—前1050年),姬姓,周氏[2],名昌,又称西伯昌。中國商朝末期诸侯国周国君主。後世視之為道統的傳人之一。

周文王出生于公元前1112年。據《竹書紀年》,商朝末年,文王父親季历被帝文丁囚禁而死[3]。文王繼任,为西伯,故亦称「伯昌」。在文丁之子帝乙繼位後二年,周人伐商[4]。據《易經》[5]及《詩經》[6],帝乙將其妹嫁給文王。
任用太颠、散宜生等能人,施行裕民政策,国力日盛,卻为帝辛所忌,囚之于羑里,囚禁期间,写下《周易》一书。后献「有莘氏之女」、「骊戎之文马」等寶物及疏通朝臣始得获释。他曾解决虞、芮两国的争端,出兵进攻犬戎、密须、黎、邗,又击灭崇,修建都城丰邑(今陕西省户县),并扩充势力到长江、汉水、汝水等流域,為灭商作准备,諸侯紛紛服從文王,传说其晚年已取得“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
文王臨死時囑其次子發早圖滅商。「發」繼位西伯,秉承父志。受命十一年(約前1046年),「西伯發」於見時機己到,發兵行都朝歌,討伐商天子帝辛。兩軍戰於牧野,商軍大敗,帝辛自焚於鹿台,商朝亡。「發」建立周朝,是為周武王,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周武王首先追封父親為周文王。
傳說現在通行之《易經》及《後天八卦》(故又名《文王八卦》)皆為文王所著(先天八卦則屬於遠古河圖洛書)[7][8]。

周文王本人好飲酒,“饮酒千钟”[9]。
《孟子》引述孟子稱文王「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10]
武则天改國號周時,自称武家为周文王後代,追尊周文王為始祖文皇帝。
孟子曰:「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文王生於岐周,卒於畢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餘里;世之相後也,千有餘歲。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後聖,其揆一也。」
— 孟子, 離婁下
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次曰管叔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處,次曰康叔封,次曰厓季載。厓季載最少。
| 前任: 周王季 | 周部落首領、西伯 - | 繼任: 周武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