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吴法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10年2月4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吴法宪"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吴法宪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2任司令员
任期
1965年5月-1971年9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2任政治委员
任期
1957年2月 - 1965年5月
个人资料
本名吴文玉
别名新福生、吴臣清、吴澄清
出生1915年8月25日
 中華民國江西省永丰县君埠乡大安村
逝世2004年10月17日(2004-10-17)(89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济南市
墓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永丰县君埠乡大安村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1932年 - 1973年8月20日被开除党籍)
军衔空军中将
参与战争第一次国共内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第二次国共内战
配偶陈绥圻
亲属儿子:吴新潮
女儿:吴仲秋、吴金秋、吴巴璀、吴梦璀
养女:陈采芹(侄女)
学历
    • 铁炉下村小学
勋章奖章
军衔记录

吴法宪(1915年8月25日—2004年10月17日),江西永丰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原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原副国级领导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1965年接任空軍司令員文革時升任解放军副總參謀長和「軍委辦事組」副組長。他被认为是林彪集团的重要成员,“四大金刚”之一。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吴法宪,原名吴文玉,1915年出生于江西永丰县君埠乡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吴功信,母亲曾氏。自7岁起,吴法宪进入当地的私塾、小学读书。1930年5月,其祖父吴芳德去世,家道逐渐中落,吴法宪遂辍学[2]:2

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

[编辑]

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到达永丰[3],组织起苏维埃政权,吴法宪加入村里的儿童团,并在第一次反围剿中参与为红军送信、放哨、护送伤员等任务[2]:4。随后,吴法宪加入共青团,并于当年12月参军,被编入红军赣东游击队。1931年初,赣东游击队编入赣东独立团,吴法宪因年纪太小不被接受,辗转至宁都地区加入宁都独立团[2]:13,参加了一些战斗,并曾负责押送“AB团”成员[2]:4

1931年,宁都独立团改番号为广南独立团,吴法宪成为通讯员,又因粗通文墨,做了连队文书[2]:17。1932年春,广南独立团被编为广昌独立师十一团,吴法宪进入十团(原红十二军第105团)担任政治处青年干事(主任赖际发[2]:20。1932年5月,吴法宪被师政委史犹生调至师政治部任青年科长。10月,进入中央苏区的团校学习,年底返回已被改编为红二十二军六十四师的部队,继续担任师政治部青年科长[2]:27

第四次围剿后,红二十二军六十四师在“藤田整编”中被编为红一军团二师六团,自此吴法宪开始在林彪麾下从军[2]:30。1933年,吴法宪被调往红一师任政治部青年干事(主任谭政)。1934年,随红一军团参加长征,先后担任红一师直属队总支书记、红一师三团(团长黄永胜)总支书记,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二大队总支书记,红一军团二师(师长刘亚楼)二团政委。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战斗东征阎锡山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任115师第343旅685团政训处副主任[2]:42-117

抗日戰爭时期

[编辑]

1937年9月,吴法宪参与了115师驰援平型关的战斗,其间杨得志代替黄永胜担任685团团长,1938年初,吴法宪接替邓华担任685团政委。1938年10月,685团作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东进微山湖地区进行敌后作战,期间吴法宪改掉了吴文玉的原名,后因“湖西肃托”事件,被降职为团政治部主任[2]:245-246

1940年8月,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吴法宪任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后升任第五纵队政治部主任[2]:258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吴法宪仍任政治部主任。1942年10月,吴法宪与女学生陈绥圻结婚[2]:313

新四军第3师部分领导人合影。左起:彭明治吴信泉杨光池刘震吴法宪洪学智李一氓

第二次國共內戰时期

[编辑]

1945年9月,中共中央电令黄克诚率领新四军第三师前往东北,吴法宪随军前往。1946年任辽西军区副政委。后新四军第三师的八旅、十旅、独立旅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刘震,吴法宪任政委。二纵是东北民主联军的王牌纵队,歼敌数量位居东北野战军第一,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最先攻入锦州沈阳。1948年末,吴法宪随军进入关内,参加了平津战役。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二纵改为第三十九军,吴法宪仍担任政委。第三十九军隶属第十四兵团,后吴法宪改任十四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在四野南下的过程中,吴法宪因打猎时枪管爆炸,左手拇指被炸断,留在武汉养伤,未随十四兵团司令刘亚楼进京组建空军。1949年下半年,吴法宪改任四野第十三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与进军广西[2]

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

[编辑]

吴法宪在回忆录中表示,在朝鮮戰爭爆發前的1950年5月,中共中央軍委決定要黃永勝、吴法宪等人準備帶領十三兵團的四個軍入朝[2],但并未成行。1950年5月5日,在刘亚楼的要求下,吴法宪被中央军委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吴法宪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1959年庐山会议时,参与了对老上级黄克诚邓华的批判,揭发了黄克诚的“黄金问题”,引起軒然大波。在空军领导工作中,刘亚楼脾气火爆,以治军严格著称,而吴法宪则性情和蔼,没有脾气,所以二人长久合作,关系较好[4]。1965年刘亚楼病逝前曾交代吴法宪将林彪的女儿林立衡安排进入空军报社工作。之后在刘亚楼病逝前的推荐和林彪的提名下,吴法宪于1965年5月继任空军司令员[2]

1957年5月,空军和防空军合并后空军领导人合影。左起:成钧徐深吉刘亚楼曹里怀谭家述吴法宪王辉球刘震常乾坤

文化大革命

[编辑]

打倒罗瑞卿

[编辑]

1965年12月,林彪之妻叶群交给吴法宪批判罗瑞卿的材料[2]。12月8日至15日,批判罗瑞卿的中央会议在上海举行,吴法宪按照叶群的交代发言指责罗瑞卿反对林彪。之后又搜集罗瑞卿向刘亚楼说“四条”[a]意见,反对林彪的证据[6]。1966年3月4日开始的在京西宾馆举行的批斗罗瑞卿的会议上,吴法宪说:“罗瑞卿有野心,反对林副主席,向党伸手,阴谋夺取军权,你跑遍全国看地形,干什么?就是为将来你自己指挥军队,你准备……” ,并揭发了罗瑞卿向刘亚楼所说的“四条”[6][7]

空军会议

[编辑]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正式爆发,吴法宪此时正在西北参与中国第一次氢弹空投试验的准备工作,本不打算马上回北京,叶群让余立金转告吴法宪:“要尽快赶回北京,否则就会变成‘恩克鲁玛’了(被政变推翻)”[8]。此时,去世的刘亚楼被批评与罗瑞卿关系不正常,而空军的一些高级领导本就对吴法宪接任空军司令存在不满[9],因此在1966年6月6日开始的空军会议上,刘震曹里怀徐深吉成钧谭家述常乾坤王辉球等空军副司令、副政委联合批判吴法宪迟迟不返回北京参加“文化大革命”,且个人存在作风问题、生活问题、工作问题、干部问题[8]。但随后林彪表态支持吴法宪,在7月11日举行的军委常委会议上,贺龙叶剑英聂荣臻等人批评了刘震张廷发等人的行为,之后刘震、张廷发停职检讨[8]。吴法宪得知成钧傅传作等人曾向老领导贺龙汇报空军会议的情况,当时贺龙表示:“吴法宪、余立金有错误”[2]。于是吴法宪将材料汇总,写成报告称以“贺龙元帅为首的黑线”操控空军会议,上报毛泽东林彪,该信成为贺龙被打倒的导火索之一[10]

军委办事组

[编辑]
更多信息:军委办事组

1966年冬至1967年初,吴法宪受到空军院校和空军机关“造反派”的冲击,据吴法宪回忆,毛泽东曾表示“吴法宪可以炮轰、火烧,但不能打倒”,吴法宪由此受到了江青的保护,在写好检讨后得以重新主持空军工作,并在之后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2]。同年,在叶群的要求下,吴法宪将林彪之子林立果安排进入空军司令部担任秘书。1967年七·二〇事件后,吴法宪在批斗陈再道的中央会议上打了陈再道一个耳光[2]

由于“二月逆流”后,叶剑英、聂荣臻、萧华等军委老干部被迫“靠边站”,1967年8月17日,由周恩来提议,毛泽东批准,军委看守小组成立,吴法宪任组长。9月24日,周恩来和中央文革小组又决定增加杨成武为办事组成员,并指定杨成武为组长,吴法宪为副组长,主持军委日常工作[11]

1968年3月发生的杨、余、傅事件中,杨成武、余立金和吴法宪在对单世充(余立金秘书)和杨毅(杨成武女儿)的婚外恋丑闻处理方法上产生矛盾[12],余立金向叶群汇报,表示对吴法宪的不满,林彪得知后表态支持吴法宪,要他“腰杆子要挺起来,要顶住”。之后,毛泽东也表态支持吴法宪,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下令撤消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三人职务,余立金被指为“叛徒”遭逮捕。3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办事组改组,毛泽东等任命黄永胜、吴法宪任正、副组长[13][14]。之后因温玉成秘书告密事件,黄永胜、吴法宪等军委办事组成员和以江青为首的中央文革小组的矛盾公开化[15]

矛盾激化

[编辑]
更多信息:庐山会议 (1970年)

1969年,吴法宪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参加了“九大”的筹备工作,4月1日,九大正式召开,会上,吴法宪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因黄永胜、吴法宪等人指示一些军队代表在选举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的过程中不投江青、康生张春桥姚文元等人的票,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2]

1970年,吴法宪成为宪法修改小组成员。8月14日,吴法宪、陈伯达、康生、张春桥四人在中南海开会讨论修改宪法问题,期间吴法宪与张春桥就三个副词(即林彪在《毛主席语录》再版前言中的口号‘毛泽东天才地、全面的、创造性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爆发激烈冲突。会后吴法宪将情况汇报给叶群,导致林彪在8月23日庐山会议第一天的发言中“称天才”,不点名地批评张春桥。但由于毛泽东对张春桥的支持,会议形势逆转,陈伯达被打倒,吴法宪也受到批判,与李作鹏邱会作一同被要求作检讨。庐山会议结束后,吴法宪再次写检讨给毛泽东,但遭毛泽东严厉批示,并要求其他人也继续作检讨。之后吴法宪的检讨一直无法“过关”,直到1971年初,毛泽东才批示“可以了”[2]

九·一三

[编辑]
更多信息:九·一三事件

在1969年10月17日,吴法宪应叶群要求将林立果提拔,任命其为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兼作战部副部长,并在之后对林立果说:“你在空军可以调动一切,可以指挥一切。”林立果周宇驰等人在空军内部扩散了该口号,并借此在空军掌握了极大的权力,为日后的九·一三事件埋下了伏笔[2]。1971年9月12日,吴法宪在周恩来的指导下,参与了对山海关机场三叉戟飞机的调查。9月13日,该飞机搭载林彪等人强行起飞后,吴法宪在空军雷达上监视飞机的动向,命令飞行员潘景寅飞往北京,但没有收到回复。飞机飞至赤峰附近时,吴法宪向周恩来提议拦截,周恩来请示毛泽东后未获批准。之后吴法宪又参与了对周宇驰乘坐的直升机强行起飞事件的处理等工作。直到9月24日,吴法宪才与黄永胜、李作鹏、邱会作四人一同被隔离审查[2]

入狱

[编辑]

隔离审查后,吴法宪被关押至北京卫戍区二师驻通县某连,期间多次被李震吴忠杨德中等人提审。专案组从吴法宪处得到供词招认,1970年7月葉群私下向吳法憲稱:「如果不設國家主席,林彪怎麼辦?往哪裡擺?」[16]:258,而吴法宪在回忆录中表示这是诱供造成的伪证,原话是汪东兴跟程世清说的,与叶群无关[2]

1973年吴法宪在中共十大上被开除党籍,并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76年12月,吴法宪被转送到北京市秦城监狱关押。1979年后获准被亲人探视。1980年作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被起诉,1981年以组织领导反革命集团罪、阴谋煽颠政府罪、诬告、诬陷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同年9月,被“保外就醫”,送至济南安置[2]

1988年,吴法宪刑满。2004年10月17日在山东济南逝世,享年89岁。

轶事

[编辑]

吴法宪因身材较矮胖,外号“吴胖子”。张爱萍和吴法宪曾一同在新四军第三师工作过,受过吴法宪帮助,认为其人品不错。在吴法宪揭发黄克诚后,张爱萍私下对妻子说道:“吴胖子到空军去这才几年啊,怎么就学的这么坏?”[17]

著作

[编辑]
  • 吴法宪. 《岁月艰难:吴法宪回忆录》. 香港: 北星出版社. 2006年9月.ISBN 962-86438-2-7. 

家人

[编辑]
  • 夫人陈绥圻
  • 儿子吴新潮、女儿吴仲秋、吴金秋、吴巴璀、吴梦璀、养女陈彩芹

注释

[编辑]
  1. ^第一,一个人早晚要出政治舞台,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出也要出,林总将来也要出政治舞台的;第二,要好好保护林总身体,这一点就靠你们了;第三,今后林总再不要多管军队的事情了,由他们去管好了,军队什么都有了,主要是落实问题,不要再去管了;第四,一切交给罗去管,对他多尊重,要放手让他去管。[5]

参考文献

[编辑]
  1. ^欧阳青. 大授衔 1955共和国将帅授衔档案 上. 北京: 长城出版社. 2011: 94-95. 
  2. ^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2.222.232.24吴法宪. 岁月艰难:吴法宪回忆录. 香港: 北星出版社. 2006年9月.ISBN 962-86438-2-7. 
  3. ^黄新仁. 苏区纪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永丰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编). 永丰文史资料 第4辑. 1989. 
  4. ^吴新潮眼中的父亲——你所不知道的吴法宪-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www.hybsl.cn. [2022-11-23]. [失效連結]
  5. ^丁凯文.文革前军内的一场大搏斗--罗瑞卿案辨析. 华夏文摘增刊 (中国新闻电脑网络). 2016-01-19, (1016) [2022-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4). 
  6. ^6.06.1黄瑶著. 内卫铁拳 罗瑞卿大将[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5.03. pp:309-314
  7. ^陈虹.杨成武谈揭批罗瑞卿实情. 华夏文摘增刊 (中国新闻电脑网络). 2005-12-19, (471) [2022-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3). 
  8. ^8.08.18.2余汝信. 文革初期空军党委三届十一次全会考. 华夏文摘增刊 (中国新闻电脑网络). 2007-05-08, (572). 
  9. ^谢雪畴,郭晓晔著. 百战将星 成钧[M].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0.01.pp: 377-378
  10. ^王爱枝主编. 当年鏖战急 毛泽东与军事人物的交往[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4.01.pp:209-210
  11. ^丁凯文.论文革期间的军委办事组(上). 华夏文摘增刊 (中国新闻电脑网络). 2012-05-12, (849) [2022-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3). 
  12. ^丁凯文.真实而沉重的历史回顾--《邱会作回忆录》述评. 华夏文摘增刊 (中国新闻电脑网络). 2011-02-21, (789) [2022-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3). 
  13. ^王年一. 大动乱的年代. 人民出版社. 2009: 209-212.ISBN 9787010078632. 
  14. ^孙瑞鸢,新中国史略,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ISBN 978-7-224-01777-9
  15. ^吴东峰著. 东野名将 新华社军事记者的第一手采访实录[M]. 成都:成都出版社, 1995.10.pp:163-165
  1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逄先知金沖及主編 (编). 《毛澤東傳(第六卷)》 香港第一版. 香港: 中和出版. 2011.ISBN 978-988-15116-8-3. 
  17. ^华新民.【华夏文摘增刊】第一三二八期(zk2207d)(作者:周捷,晓蔚,张胜) | CND刊物和论坛. [2023-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2)(中文(中国大陆)). 
中国人民解放军职务
前任:
刘亚楼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
1965年5月-1971年9月
繼任:
马宁
前任:
蕭華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員
1957年2月-1965年5月
繼任:
余立金
新頭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政治委员
1948年11月—1949年4月
繼任:
吴信泉
1969年4月28日中共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1969年4月至1973年8月任职
5-1常委会委员
毛泽东(主席) ·林彪(副主席,1971年逝世) ·周恩来 ·陈伯达(1971年1月隔离审查) ·康生
21-5 委员
毛泽东 ·林彪
其他按姓氏笔划为序:
叶群(1971年逝世) ·
叶剑英 ·刘伯承 ·江青 ·朱德 ·许世友 ·陈伯达(1971年1月隔离审查) ·陈锡联 ·李先念 ·李作鹏(1971年9月隔离审查) ·吴法宪(1971年1月隔离审查) ·张春桥 ·邱会作(1971年9月隔离审查) ·周恩来 ·姚文元 ·康生 ·黄永胜(1971年1月隔离审查) ·董必武 ·谢富治(1972年逝世)
4-1 候补委员
纪登奎 ·李雪峰(1971年1月隔离审查) ·李德生 ·汪东兴
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式中将肩章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修改宪法起草委员会(1970年)
1970年7月1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成立,1970年9月6日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基本通过宪法修改草案;
1975年1月10日中共十届二中全会通过宪法修改草案,1月17日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主任
副主任
委员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大陆人物群体
中共中央
中共第八届中
央政治局委员
委员
候补
委员
中共第八届中
央书记处书记
总书记
书记
候补
书记
中共第九届中
央政治局委员
委员
候补
委员
中共第十届中
央政治局委员
委员
  • 毛泽东(主席)
  • 王洪文(副主席)
  • 韦国清
  • 叶剑英(副主席)
  • 刘伯承
  • 江青
  • 朱德
  • 许世友
  • 华国锋
  • 纪登奎
  • 吴德
  • 汪东兴
  • 陈永贵
  • 陈锡联
  • 李先念
  • 李德生(副主席)
  • 张春桥
  • 周恩来(副主席)
  • 姚文元
  • 康生(副主席)
  • 董必武
  • 邓小平(十届二中全会增选副主席)
  • 候补
    委员
    中共中央
    办公厅主任
    文化革命
    五人小组
    中央文化
    革命小组
    组长
    顾问
    • 康生
    • 陶铸(1966年8月2日增补,1967年1月4日被批判)
    副组长
    成员
    • 谢镗忠(1967年5月被打倒)
    • 姚文元
    • 王力(1967年8月30日请假检讨)
    • 关锋(1967年8月30日请假检讨)
    • 戚本禹(1968年1月13日隔离审查)
    • 尹达(1966年被打倒)
    • 穆欣(1967年9月6日戴上特务帽子)
    • 郭影秋(1966年6月13日增补,1966年7月回人民大学)
    • 郑季翘(1966年6月13日增补,1966年被打倒)
    • 杨植霖(1966年6月13日增补,1966年被批斗)
    • 刘文珍(1966年6月13日增补,1966年被打倒)
    • 张平化(1966年6月13日增补,1966年8月30日回湖南)
    国务院
    1965-
    1975
    总理
    副总理
    秘书长
    1975-
    1978
    总理
    副总理
    中央军委
    1959-
    1969
    主席
    副主席
    常委
    秘书长
    副秘书长
    军委办公会议
    (1959-1967)
    军委办事组
    (1967-1969)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重大案件与
    事件中人物
    三家村反党集团
    彭、罗、陆、杨
    阴谋反党集团
    批判乌兰夫
    六十一人叛徒集团
    资产阶级反动
    路线代表人物
    贺龙事件
    二月逆流
    五一六分子
    王、关、戚事件
    杨、余、傅事件
    林彪反党集团
    批邓、反击
    右倾翻案风
    林彪、江青
    反革命集团案
    林彪集团
    江青集团
    红卫兵
    红小兵
    红卫兵领袖
    及知名人物
    造反派
    北京高校造反派五大领袖
    造反派”人物
    其他人物
    受害者
    被处决者
    被病死
    文革自殺者
    意外被害者
    英雄模范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十英雄
    川藏运输线上十英雄
    文化大革命期间或相关重大政治案件及批斗清洗对象
    三家村
    彭罗陆杨
    批判乌兰夫
    61人案
    “资反代表”
    贺龙事件
    二月逆流
    五一六
    王、关、戚事件
    杨、余、傅事件
    马明方案
    林彪集团
    批邓
    其他案
    林彪江青
    (文革后)
    “林彪集团”
    “江青集团”
    其他“主犯”
    平反
    国际
    各地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吴法宪&oldid=88486702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