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路话 | |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
| 区域 |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西北部、尤溪县西南部 |
| 語系 | |
| 語言代碼 | |
| ISO 639-3 | – |
| ISO 639-6 | wjib |
后路话,又称广平话、新桥话、池田话,通行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北部、尤溪县西南部(八字桥镇、管前镇、新阳镇)、永安市东部(槐南镇、青水畲族乡)以及沙县区南端(湖源乡、大洛镇、南霞乡)。
后路话的中心区域位于大田县北部的广平镇、建设镇、奇韬镇、文江乡,操后路话的人占大田全县总人口的22.45%。后路话带有许多闽中语的特点,但与周边其他方言都难以互通。
后路话是数种闽语语言交界处的混合型土语,因此其在语言学归属上存在较大争议。在《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后路话被划为闽南语的大田片;[1]在《福建省志·方言志》中,被认为“归入哪种方言区都是勉强的”,将其归属到“闽方言过渡区”中;[2]《三明市志》认为后路话“近于闽中话”;[3]在ISO 639-6中,则被列为闽语下属大田片的一种方言。[4]
后路话有声母18个(除零声母外)、韵母41个、声调7个。
| p 崩 | pʰ 棚 | b 茅 | |
| t 东 | tʰ 通 | l 老 | |
| ts 宗 | tsʰ 充 | s 商 | |
| tɕ 正 | tɕʰ 车 | ɕ 城 | ʑ 央 |
| k 工 | kʰ 空 | g 牙 | x 丰 |
| a 亚 | e 台 | ø 因 | ə 翁 | ɯ 郭 | o 窝 | ɔ 盒 | i 衣 | u 乌 | y 于 |
| ai 备 | aɯ 宝 | ||||||||
| ia 夜 | ie 役 | iə 用 | iɯ 腰 | io 要 | iɔ 优 | ||||
| ua 拖 | ue 坏 | uə 恩 | ui 妹 | ||||||
| yø 水 | |||||||||
| ã 坎 | ẽ 哀 | ə̃ 担 | ɪ̃ 见 | ỹ 桥 | |||||
| aĩ 边 | |||||||||
| iã 院 | iə̃ 岩 | ||||||||
| uĩ 门 | |||||||||
| aʔ 肉 | ɔʔ 北 | ||||||||
| ieʔ 笔 |
| 標號 | 1 | 2 | 3 | 4 | 5 | 6 | 7 |
| 調類 | 陰平 | 陽平 | 陰上 | 陽上 | 去聲 (陰去) | 陰入 | 陽入 |
| 音值 | ˧˧ (33) | ˨˦ (24) | ˦˨ (42) | ˥˥ (55) | ˨˩ (21) | ˨˩ (21) | ˧˧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