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吉打

坐标6°07′42″N100°21′46″E / 6.12833°N 100.36278°E /6.12833; 100.36278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吉打州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資料,但文內引註不足,部分內容的來源仍然不明(2025年9月19日)
请加上合适的文內引註加以改善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吉達
吉打
吉打平安之邦
Kedah Darul Aman
قدح دار الامن
其他轉寫
 • 马来文Kedah
قدح爪夷文
 • 淡米尔文கெடா
吉打旗幟
旗幟
吉打徽章
徽章
綽號:米仓(Jelapang Padi
格言:吉打幸福,全民共享(Kedah Sejahtera Nikmat Untuk Semua
颂歌:真主保佑苏丹加冕(Allah Selamatkan Sultan Mahkota英语Allah Selamatkan Sultan Mahkota
   吉打 在    马来西亚
  吉打  马来西亚
坐标:6°07′42″N100°21′46″E / 6.12833°N 100.36278°E /6.12833; 100.36278
国家馬來西亞
首府亚罗士打
皇城安南武吉
政府
 • 苏丹苏丹沙烈胡丁
 • 州务大臣莫哈末沙努西国盟伊斯兰党
面积[1]
 • 总计9,427 平方公里(3,640 平方英里)
人口(2020)[2]
 • 總計2,131,427人
 • 密度226人/平方公里(586人/平方英里)
居民称谓吉打人(Kedahan)
HDI
 • HDI (2017)0.800 (极高) (第7位)
邮编英语List of postal codes in Malaysia05xxx到09xxx
电话区号英语Telephone numbers in Malaysia04
ISO 3166码MY-02
車牌編碼K
英國統治1909年
馬來亞日佔時期1942年
加入马来亚联合邦1948年
以馬來亞聯合邦成員聯合獨立1957年8月31日
網站kedah.gov.my

吉打馬來語Kedah)是马来西亚十三个州属之一,位于马来西亞半岛西北部。其西北与玻璃市州為鄰,北部及東部分別與泰国宋卡府惹拉府接壤,南邊為霹雳州,西南邊為槟城州威省,西邊为马六甲海峡。吉打州总面积约9,427平方公里,2015年总人口约207万人。

吉打州的首府是亚罗士打,皇城为安南武吉,其他主要城市有双溪大年居林等,岸外岛屿有著名旅游胜地浮罗交怡。吉打州盛产稻米,被誉为“米仓”,其他旅游景点包括亚罗士打电讯塔马哈塔等。马来西亚国父暨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第四任与第七任首相马哈迪·莫哈末都来自此州。

历史

[编辑]

印度教—佛教时期

[编辑]
主条目:古吉打

吉打州的布秧谷遗迹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一世纪,当时已有印度教佛教的寺庙、码头、炼铁场等砖砌建筑,是马来半岛最古老的聚居地之一。吉打在古印度文献中称为Kadaram、Kataha、Kataha-Nagara、Anda-Kataha等。阿拉伯文献则称Qilah、Kalah、Kalah-Bar等。[3]唐代僧人义净在七世纪《南海寄归内法传》记载为羯荼,距佛逝约三十天航程。[4]七至八世纪,吉打为室利佛逝所控制。[5]十一世纪,南印度的注辇王朝曾入侵吉打并确立宗主权。[6]

吉打州布秧谷陵庙遗迹

吉打苏丹国

[编辑]
主条目:吉打苏丹国

根据《吉打纪年》记载,吉打王国是由印度教君主摩隆摩诃王沙英语Merong Mahawangsa建立。其后代丕翁摩诃王沙英语Phra Ong Mahawangsa于1136年改信伊斯兰教,称为苏丹慕查法沙(Sultan Mudzafar Shah),自此建立吉打苏丹国。但亚齐史料则记载吉打统治者在1474年才改宗伊斯兰教,而这个较晚的年代也与《马来纪年》的记载相符。泰国史籍则认为吉打原为暹罗属城,后因穆斯林势力才转为马来苏丹国。[7]

宋代赵汝适的《诸蕃志》称吉打为吉陀元朝汪大渊的《岛夷志略》则记作苏洛鬲,来自古名Srokam。十五世纪吉打一度臣属于暹罗,但随后被马六甲苏丹国征服。十七世纪,吉打又先后遭到葡萄牙亚齐苏丹国、暹罗的攻击。十八世纪末,吉打苏丹为了获得英国庇护,将槟岛威省割让给英国。然而在1821年,吉打仍遭到暹罗入侵,并改名为赛武里ไทรบุรี,Syburi),意为“城”。1896年,吉打与玻璃市沙敦被纳入暹罗赛武里省(Monthon Syburi)版图。直至1909年《英暹条约》签订,吉打才被割让给英国,成为马来属邦的一员。[8]

清朝谢清高口述、杨炳南笔录的《海录》称作吉德。此外,当地华人早期也有译作吉礁

并入马来亚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将吉打交给其盟友暹罗管辖,并改名为赛武里,为马来四邦的一州。战后,吉打重归英国统治。1948年,吉打成为马来亚联合邦的一部分,1957年随马来亚独立。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吉打由此成为马来西亚的州属之一。[9]

行政区划

[编辑]
吉打州行政区划

吉打州分为12个和122个巫金[10]全州有12个地方政府[11]

吉打县份
县府面积(平方公里)巫金数量
1哥打士打县亚罗士打42319
2古邦巴素县日得拉94621
3巴东得腊县瓜拉尼浪马来语Bandar Kuala Nerang1,35711
4浮罗交怡县瓜埠4785
5瓜拉姆达县双溪大年92816
6铅县铅埠马来语Bandar Yan2425
7锡县锡埠马来语Bandar Sik1,6363
8华玲县华玲马来语Pekan Baling1,5308
9居林县居林马来语Kulim (bandar)76513
10万拉峇鲁县西岭马来语Bandar Serdang2717
11本同县本同马来语Bandar Pendang6298
12波各先那县波各先那马来语Bandar Pokok Sena2426

人口

[编辑]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70954,947—    
19801,077,815+12.9%
19911,302,241+20.8%
20001,571,077+20.6%
20101,899,751+20.9%
20202,131,427+12.2%
来源:[12]

吉打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州属,本地的吉打马来人是主要人口,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华人印度人暹人以及原住民塞芒人。吉打华人以闽南人居多,通行北马福建话。此外,州内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族群参参人(Sam Sam),他们信奉伊斯兰教,但部分社区至今仍使用暹语。吉打州的原住民还包括肯修人(Kensiu)和京达人(Kintaq),主要居住在华玲县[13]

种族

[编辑]

2010年,吉打州人口为194万7651人。其中土著马来人原住民)占75.2%,华人占13.1%,印度人占7.0%,其他族裔占1.2%,非马来西亚公民占3.4%。以下数据基于马来西亚统计局2010年的数据。[14]

2010年吉打族群比例
族群 / 国籍百分比
马来人
75%
其它土著
0.21%
华人
13.12%
印度人
7.01%
其他
1.22%
非马来西亚公民
3.43%
族群2010
人口百分比
马来人146074675%
其他土著41550.21%
华人25562813.12%
印度人1364827.01%
其他237721.22%
马来西亚公民总数188078396.57%
非马来西亚公民总数668683.43%
总数1947651100.00%


宗教

[编辑]

截至2010年,吉打州人口中77.2%为穆斯林,14.2%为佛教徒,6.7%为兴都教徒,0.8%为基督教徒,0.6%为未知,0.3%为道教华人民间信徒,0.1%为其他宗教信徒,0.1%为无宗教信仰者。[15]

交通及商場

[编辑]
主条目:马来西亚商场列表 § 北马

參考文献

[编辑]
  1. ^Laporan Kiraan Permulaan 2010. Jabatan Perangkaan Malaysia: 27. [201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8). 
  2. ^Population by States and Ethnic Group.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and Multimedia, Malaysia. 2015 [2015-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12). 
  3. ^R.O Winstedt –History of Kedah – Extracted from No. 81 Straits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SBRAS), March 1920(PDF). [2014-02-02]. 
  4. ^I-Tsing. A Record of the Buddhist Religion As Practised in India and the Malay Archipelago (A.D. 671–695). Asian Educational Services. 2005: xl – xli.ISBN 978-81-206-1622-6. 
  5. ^John Norman Miksic; Goh Geok Yian.Ancient Southeast Asia. Taylor & Francis. 2016-10-14: 288.ISBN 978-1-317-27904-4. 
  6. ^A history of Malaya, Richard Winstedt, Marican, 1962, p. 36
  7. ^Rajanubhab, Damrong.The royal chronicle in Rama II of Rattanakosin era. Vajirayana Digital Library(泰语). 
  8. ^R. Bonney,Kedah 1771–1821: The Search for Security and Independence (1971), Ch. VII.
  9. ^Malay Kingship in Kedah: Religion, Trade, and Society by Maziar Mozaffari Falarti p.25
  10. ^Portal Rasmi Pejabat Daerah & Tanah Negeri Kedah. 
  11. ^Portal PBT Kedah. 
  12. ^Key Finding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 of Malaysia 2020(pdf).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Malaysia.ISBN 978-967-2000-85-3(马来语及英语). 
  13. ^Bishop, Nancy.A Preliminary Description of Kensiu (Maniq) Phonology(PDF).Mon-Khmer Studies. 1996,25: 227–253. 
  14. ^Taburan Penduduk dan Ciri-ciri Asas Demografi 2010. Putrajaya: Jabatan Perangkaan Malaysia. 2011: 63.ISBN 978-983-9044-54-6. 
  15. ^2010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 of Malaysia(PDF).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Malaysia: 13. [2012-06-17]. (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12-10-11). 

外部链接

[编辑]
话题
社会
地方政府
市政厅
市议会
县议会
特区
行政区域
城市
城镇
鄉鎮
甘榜/新村
岛屿
特区
首都:吉隆坡   行政中心:布城
聯邦直轄區联邦直辖区
西马(马来西亚半岛)
  北马
  中馬
  南马
  西海岸
東馬(马来西亚婆罗洲)
  沙巴
沙巴 ·纳闽 ·南沙群岛部分岛礁(争议
砂拉越(南砂 ·中砂 ·北砂)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吉打&oldid=89201914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