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合眾殖民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關於"新英格蘭合眾殖民地",請見新英格蘭邦聯,成立於1643年的新英格蘭殖民地臨時軍事同盟。
建議将北美聯合殖民地併入此條目或章節。(討論
北美合眾殖民地(1775–1776)
合眾殖民地(1776)
美利堅合眾國(1776–1781)
Grand Union Flag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1777–1795)
北美十三州: 深棕 = 新英格蘭殖民地(英语:New England colonies) 淡棕 = 中部殖民地(英语:Middle Colonies) 紅棕 = 南部殖民地(英语:Southern colonies)
北美十三州:
深棕 =新英格蘭殖民地英语New England colonies
淡棕 =中部殖民地英语Middle Colonies
紅棕 =南部殖民地英语Southern colonies
地位受部分承認的國家雛型
首都費城
(事實上)
常用语言英語
政府革命邦聯
大陸會議總統 
• 1775
Peyton Randolph英语Peyton Randolph (始)
• 1779-1781
山繆·杭廷頓 (末)
立法机构大陸會議
历史时期美國獨立戰爭
1775年5月10日
1776年7月2日
1776年7月4日
货币大陸幣
前身
继承
北美十三州
[[美利堅合眾國(邦聯條例)]]

北美合眾殖民地(The United Colonies of North-America[1][2])是第二次大陸會議費城召開時,對十三殖民地於1775年至1776年間所組成的準國家之官方正式名稱,該名在第二次大陸會議召開之前一直被用以指稱全體殖民地所成的集團。大陸幣在1775年5月至1777年2月期間的紙幣上即印有「合眾殖民地」之名。

字源

[编辑]

確切的起源時地已不可考。約翰·亞當斯早在1775年2月27日發表於《波士頓公報英语Boston Gazette》的公開信《致麻薩諸塞灣殖民地居民》("To the Inhabitants of the Colony of Massachusetts-Bay")中即使用過「合眾殖民地」一詞:

他們已將我們的事業當成自己家的——他們絕不會採納合眾殖民地中任何一處的先例,這樣議會即可奪走碼頭和其他合法資產,或廢除憲章;若他們那樣做,他們精神上就有把握,於幾年之內,美國人所有權利都將被奪走,而由首相所定奪的殖民地總督和議會將成地方上唯一的合法機構。

1775年6月19日,第二屆大陸會議成員自命為“合眾殖民地代表”,並任命喬治·華盛頓為“合眾殖民地軍之將軍兼總司令”。[3]

1776年6月7日,理查·亨利·李於接獲第五次維吉尼亞會議英语Fifth Virginia Convention之指示及措辭後,向議會提案斷絕與大不列顛之政治聯繫,宣告獨立並制憲,即後世所稱之「李氏決議文」。提案於1776年7月2日由代表們通過,其中也論及合眾殖民地,部分內容如下:

茲決議,諸合眾殖民地為,且理應為,自由且獨立之諸國,解消對英國王室之擁護,而其與大不列顛國間之一切政治聯繫為,且理應為,完全解消。

兩日後,即1776年7月4日,第二屆大陸會議56名代表一致通過《美國獨立宣言》。宣言由五人小組起草,主筆湯瑪斯·傑佛遜1776年6月於費城歷時兩週完稿。

1776年9月9日,第二屆大陸會議正式揚棄「北美合眾殖民地」之名,在《獨立宣言》中以「美利堅合眾國」之名宣告獨立。

殖民地動員

[编辑]
更多信息:美國革命美國獨立戰爭美國獨立宣言
A 1776 eight-dollar banknote featuring the "United Colonies" name with the inscription ""EIGHT DOLLARS. THIS Bill entitles the Bearer to receive EIGHT Spanish milled DOLLARS, or the Value thereof in Gold or Silver, according to a Resolution of CONGRESS, passed at Philadelphia February 17, 1776." ; Within border cuts: "Continental Currency" and "The United Colonies". ; Within circle: "MAJORA. MINORIBUS. CONSONANT". ; Verso: "EIGHT DOLLARS. PHILADELPHIA: PRINTED BY HALL & SELLERS. 1776."
1776年的八美元大陸幣紙幣英语Continental currency banknotes印有「合眾殖民地」之名。

議會呼籲各殖民地自行制定新憲以改稱為州。1776年3月14日,約翰·亞當斯向國會提議:

茲決議建請合眾殖民地諸治安議會、會議和委員會或理事會,即刻將各自殖民地內,所有明顯不滿於美利堅之事業,或不予合作,拒絕協助武力保衛諸合眾殖民地,抵禦不列顛海陸軍隊敵對企圖者,解除武裝……[4]

在1775年4月的萊辛頓和康科德戰役之後,新英格蘭地區的愛國者動員包圍駐紮在波士頓英軍。1775年7月6日,在費城舉行的第二屆大陸會議由已在費城召開全體會議的北美合眾殖民地代表發佈宣言,闡述執干戈以出之故與其必要性,總結道:「吾等無意解散彼此之間長久共榮之聯盟,冀望見及其重建……吾等之建軍不具脫離大不列顛獨立建國之野心。」[5]

1775年5月10日,第二屆大陸會議一致決議:

建請合眾殖民地各可敬之議會和會議,凡迄今尚無政府以應急者,選定政府。其應,就人民代表之所見,最有利於其選民之幸福與安全,特別是,全美利堅。[6]

在準備獨立的進程中,大陸會議將叛國罪定為對合眾殖民地掀起戰爭、效忠英王、助敵或資敵。[7]

1776年初,湯瑪斯·潘恩的小冊子《常識》廣泛宣傳獨立事業,呼籲十三殖民地立新憲:

以其職責為制定大陸憲章,或稱合眾殖民地憲章(以應所謂之英格蘭《大憲章》);確立國會或州議會的議員數和推舉之法,及其任期,並劃定各人之職責與轄區;(永遠記住,大陸才是我們的力量,不是地域。)保障全民之自由與資產,而最重要的是宗教自由,全憑良心;以及憲章所有之應其他事項。[8]

大陸會議1776年7月2日以通過《李氏決議文》,決議獨立。兩天後的7月4日,國會一致通過由湯瑪斯·傑佛遜主筆的《獨立宣言》宣告獨立,部分內容如下:

以各殖民地良善人士之名義及其授權,莊嚴公開並聲明諸合眾殖民地為,且理所當然為,自由獨立之諸國;解除對不列顛王室之效忠,其與大不列顛政府間之一切政治聯繫為,且應為,完全解除。[9]

新機構

[编辑]

1775年6月19日,大陸會議任命喬治·華盛頓為「合眾殖民地軍連同各地所有已成軍或將編成部隊之將軍兼總司令」。[3]並於6月22日責成其主掌波士頓之圍[10]大陸會議又以合眾殖民地之名義創建一系列新機構,其中包括一支海軍。[11]

1775年9月14日,「北美合眾殖民地軍總司令」華盛頓命班奈狄克·阿諾上校入侵魁北克,奪取軍用物資,鼓動法裔加拿大人參與美國革命[12]

1776年9月9日,第二屆大陸會議正式揚棄「合眾殖民地」之名,改用「美利堅合眾國」。國會命令:「特此,所有大陸委員會和其他機構中,於茲先前使用『合眾殖民地』字樣者,今後盡改為『合眾國』。」[13]

參見

[编辑]

備註

[编辑]
  1. ^Aitken, R. I. Journals of Congress. Philadelphia. 1777: 143–8.A Declaration by the Reprensentatives of the United Colonies of North-America, now met in Congress at Philadelphia, setting forth the Causes and Necessity of their taking up Arms. 
  2. ^Reprensentatives of the United Colonies of North-America.A Declaration by the Reprensentatives of the United Colonies of North-America, now met in Congress at Philadelphia, setting forth the Causes and Necessity of their taking up Arms.. Philadelphia. July 6, 1775.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25, 2018).A Declaration by the Reprensentatives of the United Colonies of North-America, now met in Congress at Philadelphia, setting forth the Causes and Necessity of their taking up Arms. 
  3. ^3.03.1Founders Online, Commission to George Washington, 19 June 1775
  4. ^See"Thursday March 14. 1776"
  5. ^Merrill Jensen, ed.,English Historical Documents: volume IX: American Colonial Documents to 1776 (1955) pp 843–847; also seeonline.
  6. ^John R. Vile.Founding Documents of America. ABC-CLIO. 2015: 94.ISBN 9781440839290. 
  7. ^Holger Hoock.Scars of Independence: America's Violent Birth. Crown/Archetype. 2017: 118.ISBN 9780804137294. 
  8. ^Thomas Paine,Common Sense (1776)
  9. ^Mary Beth Norton.A People and a Nation: A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Volume I: To 1877. Cengage Learning. 2007: 466.ISBN 9780618947164. 
  10. ^See"Instructions from the Continental Congress"
  11. ^See"Rules for the Regulation of the Navy of the United Colonies" November 28, 1775
  12. ^see"Instructions to Colonel Benedict Arnold"
  13. ^George Henry Moore.Prytaneum Bostoniense: Notes on the History of the Old State House, Formerly Known as the Town House in Boston, the Court House in Boston, the Province Court House, the State House, and the City Hall. Cupples, Upham. 1886: 40. 

進階閱讀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索引
历史
事件
主题
地理
政治
联邦
行政机构
立法机构
司法机构
法律
情报单位
制服单位
经济
社会
文化
阶层
交通
议题
哲学
效忠派
英国议会法
相关连接
殖民地
事件
  • 参战方
  • 战役
  • 战区
  • 战斗
  • 事件
  • 殖民地
参战方
十三殖民地
大不列顛王國
殖民地盟友
战役和战区
主词条美国独立战争战役列表英语List of 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 battles
其他事件
相关冲突
参与程度(以 
殖民地或地点为序)
十三殖民地
英国殖民地
领导人
英国
军方
文职
殖民地方
军方
文职
殖民地盟友
法国
后续
  • 相关话题
军事
政治
其他话题
  • 早期英國殖民實體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合眾殖民地&oldid=89649237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