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臺灣料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台菜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21年5月29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臺灣料理"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台灣料理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
漢字台灣料理/台灣菜
注音ㄊㄞˊㄨㄢ ㄌㄧㄠˋㄌㄧˇ/ㄊㄞˊㄨㄢ ㄘㄞˋ
威妥瑪拼音Tai2wan1 Liao4li3/Tai2wan1tsai4
台語白話字Tâi-oân liāu-lí/Tâi-oân-chhài
台語羅馬字Tâi-uân liāu-lí/Tâi-uân-tshài
客語白話字Thòi-vàn(vân)liau-lî/Thòi-vàn(vân)chhoi
客羅Toiˇ Vanˇ(van´) liau li´/Toiˇ Vanˇ(van´)coi
排灣語kakanen na se Taivang
布農語kakaunun mas Taiuancin
鄒語'oanʉ ta Taivangʉ

台灣料理,又稱台灣菜,是台灣獨樹一幟的料理文化。台灣料理經歷過非常豐富的歷史變遷,從最初期的台灣原住民料理,到荷蘭-西班牙殖民時代的西洋料理,再到清代福建人带来的閩菜、以及客家人带来的客家菜;從日治時期獲得的日本料理日式洋食,再到國府遷台時期而獲得的眷村菜,以及隨著其他國家的移民而來的各國料理。這些美食在台灣400年的歷史中互相模倣滲透,最終揉合為一套兼俱東洋和西洋特色的料理文化,这即是“台湾料理”。

定義

[编辑]

包括台灣存在的台灣原住民料理、閩菜客家菜外省菜,也包括從日本東南亞西洋傳來但被臺灣人改造過的料理。

特點

[编辑]

台灣料理繼承並融合了各個時代、各個民族的特色,而形成了今日所見的豐富料理文化[1][2],例如聞名的臺灣牛肉麵珍珠奶茶臭豆腐等都是台灣文化融合的結果。

台灣地跨副熱帶熱帶地區,蔬菜水果種類繁多、香甜可口。而每遇節慶,台菜師傅喜愛以中藥材熬燉各種食材作為藥膳食補,因此依節氣進補也是台灣飲食的主要習慣之一。另外,臺灣茶葉聞名於世,也有一些料理以茶入菜,如客家美食。醬油米酒麻油豆豉九層塔油蔥酥香菜是台菜最常使用也最有特色的調味料與香料。[3]

歷史

[编辑]
貢丸米粉湯,結合新竹的兩項特產:貢丸與米粉。
鴨肉飯與小菜
雞腿便當
台式迷你沙茶牛肉火鍋
一碗臺灣牛肉麵
臺灣鄉間的傳統早餐,除稀飯外,還有花生筍乾香腸肉鬆麵筋醬瓜等配菜。

臺灣人口超過7成是由福建下四府移民組成,與閩菜及廣東潮汕潮州菜淵源深厚,在光緒十一年(1885年)十月臺灣置省前,臺灣福州同屬於福建省。因臺灣與福州之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多有相似之處,故所而利用的食材也多有相同;且兩地飲食同屬於閩菜系中清、淡、鮮、脆之海路菜,口味無大差異。雖然當中有臺灣海峽的自然阻隔,但絲毫不影響在臺灣仍可發現諸多源自福州的飲食。根本原因,主要還是從清領時期與1949年兩地人民之間的往返,尤其是福州十邑人士東渡來臺,同時也帶來了福州的飲食文化[4];與此同時也受到客家菜廣府菜影響;日治時代台灣菜專指有別於日本料理的酒樓宴席大菜,日人稱為台灣料理,戰後由酒家菜、辦桌菜繼承特色如七仙女轉盤、魷魚螺肉蒜、紅燒水魚(鱉)、蘆筍蟳羹、金錢蝦餅、雪白官燕、金銀燒豬、炒雞片、火腿冬瓜、掛爐燒鴨等;清治時期即流傳於台南府城的「阿舍菜」亦是經典台菜,如鹹蛋四寶湯、白玉鳳眼、布袋雞、白玉圓棗、魯班鴨、文武過橋、豬腳魚翅等。

台灣日治時期,當時最高檔筵席料理「酒家菜」主要是由福州廚師父的手藝表現。「當時官商政要要交際應酬皆上酒家……位於臺北大稻埕的東薈芳(1915)、江山樓(1921)、蓬萊閣(1927)、黑美人(1930)等著名酒家相繼風騷」。而當時的酒家菜就是「以閩菜、福州菜為主,打著『支那料理』的名號,不僅食材高檔,做工也相當繁複」[5]。一直到今天,臺灣的筵席大菜還是以閩菜中的福州菜為主幹。而臺灣各地的風味小吃,亦多有源自福州者[6]。之後長達半世紀,也有部分風格融入台灣料理中,其餘大多仍以日本料理名義存在。沙西米味噌湯炸蝦天婦羅關東煮等也經改良、與在地口味融合,成為相當普遍的台灣小吃或菜餚並發展出台灣獨特特色。[7]

1949年後,許多外省人士相繼隨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到台灣,各省人士也各自將家鄉的料理特色融入台菜中或在台灣傳播,包含馬祖以及其所屬福州風格福州菜系[8]。而美援麵粉到來後,包括各式麵餅饅頭等北方麵食也在台灣傳播開來。此外,粵式飲茶廣式點心以及燒臘文化亦透過香港在臺灣流行,街頭可見許多燒臘店。之後隨國際化時代的到來,美國東南亞韓國歐洲等世界各國的料理也進入台灣社會,使得台灣飲食文化顯得更加的多元化[7]

早期特色

[编辑]

大致有海鮮豐富、醬菜入菜、節令食補等特色;傾向自然原味,調味不求繁複,「清、淡、鮮、醇」是臺灣菜烹調的重點,不論燉、炒、蒸或水煮,趨於清淡,且喜以額外的蘸料佐味。而臺灣普遍炎熱的天候也使不少帶有「酸甜味」、開胃的菜餚出現在台灣菜中。[7]

清代早期因渡臺禁令移民來台的漢人限男性;因忙於農耕開墾,當時物質也不如今日充裕,為了方便,時常煮一鍋「可為湯又可為菜」的菜,既營養又方便。羹湯類至今在臺灣民間依然受各族群喜愛,如花枝羹蝦仁羹香菇肉羹湯魷魚羹、虱目魚羹、旗魚羹、西魯肉、滷白菜、土魠魚羹……等。

早餐

[编辑]

臺灣早餐通常有西式、中式,並具有臺灣特色。西式主要有肉蛋/火腿蛋/肉鬆蛋/鮪魚吐司、各式三明治漢堡、潛艇堡、法式燒餅貝果可頌、軟法、佛卡夏;中式則有豆漿、米漿、鹹豆漿、包子饅頭飯糰燒餅蛋餅蘿蔔糕乾麵油條、粥等傳統食品為主,亦有蔬菜水果潤餅等融合式的現代健康飲食。現今中西式早餐界線已經並不明顯了,常可見西式早餐店兼賣豆漿蘿蔔糕等。此外,中式以清粥小菜等也是許多老一輩臺灣人的早餐選擇,細部特色東西部、北中南各有差異,閩客習慣亦不盡相同,如台南可能習慣吃虱目魚肚粥、牛肉湯,彰化則會吃焢肉飯,台中的炒麵豬血湯。台灣的早餐文化中近20年開始流行中西式混合的連鎖型早餐店盛行起來。[9]

小吃

[编辑]
主条目:台灣小吃

小吃的台語為小點台語白話字:sió-tiám),如台灣夜市路邊攤、土雞城所見。百元快炒也是台灣飲食文化的一部分,通常以海產為主要食材,有提供啤酒促銷。有別於中國北方熱的鹹的豆腐腦,台灣豆花通常是甜的,在夏天販售的通常是冰的。另外有一種在燒餅油條店賣的鹹豆漿,是熱的鹹湯裡有豆腐花。「熱炒店」是很本土的餐飲形式。

咖啡座

[编辑]

從臺灣日治時期就引進。而現今的連鎖咖啡店有丹堤咖啡、怡客咖啡、西雅圖咖啡、日資的羅多倫咖啡、統一星巴克85度C路易莎多那之等。咖啡店也是藝術家、音樂家、作家沉思、聚會或表演的空間。此外隨著台灣市場的成熟。咖啡店現今多引入西式甜點麵包搭配咖啡一起販售。[10]

外省菜

[编辑]
主条目:眷村菜

隨著國共內戰國民政府遷台,不少中國大陸移民帶來許多各省特色菜色,如湘菜淮揚菜廣東菜江浙菜川菜魯菜豫菜東北菜晉菜鄂菜等。今已與本地口味混合,不全然像原先當地的口味。但眷村舊址附近或城市大街小巷常有外省菜小餐館或外省菜道地口味的小餐館。

飲料店

[编辑]

臺灣戰後時期,獨自開發出新型態的泡沫紅茶飲料店,從早期的小歇、快可立、葵可利,到後來的85度CCoCo日出茶太清心福全……等。這些飲料連鎖店主要以加盟方式經營。若是在水質不佳的地區開店,通常會在店內使用逆滲透净水器以淨化水質。冷飲使用的冰塊,則主要使用店內接上净水器的自來水製冰機使用。主要販售各式冷熱之紅茶綠茶烏龍茶普洱茶冬瓜茶奶茶可可果汁、果茶……等。

素食

[编辑]

一些比較有規模的星級飯店也會供應素食齋菜,並供應一些仿葷的素食菜色。城市巷弄間的自助餐店亦常有素食菜色可選擇。

主要宴客飯館菜色

[编辑]
台式宴席中的各式冷盤
  • 豆腐類料理:
    • 蟹黃豆腐、麻婆豆腐、蔥燒豆腐、海鮮豆腐羹、鐵板豆腐、老皮嫩肉

特色料理

[编辑]
路邊攤小吃店的菜色

特色食材

[编辑]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林怡廷.復刻台菜 尋找遺失的美好. 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 [2022-03-03]. 
  2. ^沈佩臻.什麼是台灣味?美食評論家Liz高琹雯:台灣料理本來就是「混」的. 500輯. 聯合線上公司. [2022-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1). 
  3. ^台灣菜 介紹. May's Blog. [2025-05-27]. 
  4. ^閩都文化研究會. 《閩都文化與臺灣》.福州: 海峽文藝出版社. 2015.01: 288.ISBN 978-7-5550-0396-0(中文(中国大陆)).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5. ^台灣美食華麗上菜.臺灣光華雜誌. [20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10-27). 
  6. ^閩都文化研究會. 《閩都文化與臺灣》.福州: 海峽文藝出版社. 2015.01: 308.ISBN 978-7-5550-0396-0(中文(中国大陆)).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7. ^7.07.17.2樱桃花.台湾菜介绍. 美亚旅游网. 2010-07-29 [2011-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4)(中文(中国大陆)). 
  8. ^精選書摘.《味道的航線》:繼光餅不只是小吃,更是逃難到台灣的外省福州人面對創傷的象徵.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25-02-28 [2025-06-24](中文(臺灣)). 
  9. ^【國際早餐日2025】台灣早餐演變史:從稀飯到漢堡,原來跟「戰爭」有關?. Tatler Asia. Tatler Asia. [2025-05-27]. 
  10. ^【產業競爭地圖】台灣連鎖咖啡店:新外需箭頭. Mirai Barista. Mirai. [2025-05-27]. 

外部連結

[编辑]
正餐料理
飯、粥類
麵食類
主菜、配菜類
湯、鍋類
小吃
甜點
飲料
原料與醬料
其他菜系
文化
臺灣主題
历史
歷史年表
兩岸關係史
對外關係史
亞太
歐美
地理
政治
內部
外部
議題
经济
交通
社会
概觀
文化輸出
文化
人口
媒體
媒體操縱
醫療
教育
環境
國家象徵
亚洲各国家和地區料理
聯合國會員國
聯合國观察员國
未受国际普遍承认国家
属地和其他特殊政區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臺灣料理&oldid=89700480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