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原始藏緬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始藏緬族(英語:Proto-Tibeto-Burman people),為使用原始藏緬語的古代族群。藏族、羌族、緬族等藏緬語系民族,皆為原始藏緬族後裔。

主流學說認為原始藏緬族即是原始漢藏族,原始漢族最先由原始漢藏族分化出去,餘下未分化的族群改稱為原始藏緬族[1]

概論

[编辑]

白保羅馬蒂索夫等支持漢藏語系學說的語言學者認為,藏語、緬語與漢語等現代族群有共同先祖,稱為原始漢藏族。最早從原始漢藏族中分離出去的,為原始漢族。在西元前6000年至4000年間,原始漢族分支出去之後,原有的原始漢藏族,仍然保持使用原始漢藏語,但因為漢族已經分化離開,此後改稱為原始藏緬族。原始藏緬族沿著黃河、長江等河谷,向上游及下游發展。當時包括阿爾泰民族、漢族、南島民族、壯侗語族與南亞民族等已經形成,原始藏緬族與這些民族交會後,逐漸產生分化,進一步分支出藏族、羌族等不同民族[2]

語言學者白桂思認為,原始藏緬族與原始漢族是兩隻獨立併行發展的族群,不源自共同先祖。

分化過程

[编辑]

原始漢族在黃河中游分化出去之後,原始藏緬族居住在原始漢族周圍,被視為野蠻外族,有氐羌戎狄等不同稱呼。在中國山西、陝西、河南、甘肅一帶的古羌人,學者認為就是原始藏緬族之一[3][4][5][6][7]。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馮時認為,殷商甲骨文中的人方以及西周所稱的東夷,即是藏緬族中的彝族[8]

古羌人一部份被原始漢族吸納,一部份成為匈奴所屬。在漢朝時,其餘殘留的部落形成西羌氐人黨項藏族等。一部分部落往新疆發展,被大月氏烏孫吸納。

在漢朝時,在漢朝西南的原始藏緬族,被稱為西南夷,與南島民族、壯侗民族、苗傜族等交會,逐步向亞洲南方擴展,在西元500年左右,原始藏緬族最終抵達中南半島與印度南方。隨著漢朝南擴,一部份藏緬族被吸納到漢族之中,其餘族群則形成彝族與緬族等不同分支。

考古遺址

[编辑]

大地灣文化馬家窑文化齊家文化可能是由原始藏緬族創造。

註釋

[编辑]
  1. ^van Driem, George. The diversity of the Tibeto-Burman language family and the linguistic ancestry of Chinese. Bulletin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007,1 (2): 211–270.doi:10.1163/2405478X-90000023. 
  2. ^Matisoff, James A. 2015.The 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 Description of the 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he Sino-Tibetan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and Thesaurus.
  3. ^Edwin G. Pulleyblank.Chapter 14 - The Chinese and Their Neighbors in Prehistoric and Early Historic Times. David Keightley (编).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3.ISBN 0-520-04229-8. 
  4. ^Sigfried J. de Laet, Joachim Herrmann:History of Humanity: From the seventh century B.C. to the seventh century A.D. UNESCO, 1996, page 501.
  5. ^Sanping Chen:Multicultural China in the Early Middle Ag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12.
  6. ^Patricia Buckley Ebrey:The Cambridg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Chin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page 69.
  7. ^Henry Luce Foundation Professor of East Asian Studies Nicola Di Cosmo, Nicola Di Cosmo, Don J Wyatt.Political Frontiers, Ethnic Boundaries and Human Geographies in Chinese History.Routledge, 2005, page 87.
  8. ^馮時《古文字與古史新論》,台灣書房,2007年。
语言系属划分
汉藏语系
汉语
白語支
藏緬語族
藏语群
羌语支
侬语支
緬彝語群
其他
壯侗語系
壮傣语支
布依族 ·壮族(含沙人 ·儂族等) ·傣族模板(含傣那傣端 ·掸族 ·泰族在港)等)
侗水语支
仡央语支
其他
苗瑶语系
蒙古语系模板
满-通古斯语系
北通古斯語族
南通古斯語族
突厥語系
葛逻禄语支
西伯利亞語支
钦察语支
烏古斯語支
南亚语系
南島語系
台灣南島語族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
馬來-松巴哇語群
菲律賓語族
印欧语系
斯拉夫语族
印度-伊朗语族
罗曼语族
日耳曼語族
其它語系
相关条目
粗體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方認定的56個民族(包括汉族少數民族
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模板 ·
主题中国模板
緬甸境內的族群
(按語言系屬分類)
漢藏語系
漢語族
果敢族(撣) ·汉族(緬華) ·潘泰人(回族) ·勐稳人(緬)
薩爾語群
克欽族(克欽) ·景颇族(克欽) ·高伊族(克欽) ·卡庫族(克欽)
儂語支
日旺族(克欽) ·达永族(克欽)
緬語支
馬尤族(克欽) ·勒期族(克欽) ·阿齊族(克欽) ·緬族(緬) ·土瓦英语Taungyo(緬) ·曼達族(撣)
彝語支
傈僳族(克欽) ·拉祜族(撣)
克倫語支
克耶族(克耶) ·扎延族(克耶) ·加揚族(克耶) ·蓋哥族(克耶) ·蓋巴族(克耶) ·巴亞伊族(克耶) ·馬努馬瑙族(克耶) ·因達萊族(克耶) ·因包族(克耶) ·克伦族(克倫) ·白克倫族(克倫) ·巴萊枝族(克倫) ·孟克倫族(克倫) ·斯高克倫族(克倫) ·達萊布瓦族(克倫) ·巴古族(克倫) ·貝族(克倫) ·毛內布瓦族(克倫) ·莫布瓦族(克倫) ·波克倫族(克倫) ·勃欧族(撣)
庫基-欽語支
欽族(欽) ·奧瓦卡米族(欽) ·卡米族(欽) ·加林高(盧謝)族英语Mizo people(欽) ·欽丹族(欽) ·燦贊族(欽) ·扎杭族(欽) ·燦丹族(欽) ·佐佩族(欽) ·佐族英语Zo people(欽) ·庫基人英语Kuki people(欽)
唐库尔语支
馬因族(欽) ·丹春族(欽)
藏语支
缅甸藏人(克欽)
其他語族
达朗族缅甸语ဒလောင်လူမျိုး(克欽,儂語支?) ·杜因族(克欽,萨尔語群?) ·梅泰族(克欽) ·察蘭族(欽) ·考諾族(欽) ·康索族(欽) ·康燦欽族(欽) ·誇欽姆族(欽) ·昆利(欽姆)族(欽) ·甘代族(欽) ·圭代族(欽) ·溫族(欽) ·齊山族(欽) ·達邦族(欽) ·贊尼亞族(欽) ·毛撣族(撣) ·那加族(欽)
南島語系
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
南亞語系
孟-高棉語族
孟族(孟) ·佤族(撣) ·克木族(撣)
侗傣語系
泰語支
撣族(撣) ·泰沅(撣)
印歐語系
印度-雅利安語支
日耳曼语族
羅曼语族
亞非語系
粗體字為緬甸政府認定的八大族群135個民族,未获政府承认的民族有緬甸華人果敢人勐稳人除外),巴裔孟加拉裔缅甸人卡曼人除外,为来自孟加拉国的混血民族,缅甸政府被指对他们种族压迫)等。
緬甸古代民族
漢藏語系
(阿)薩克语支缅甸语Luish languages
原始藏緬語
緬甸僑民
亚太
東亞
大洋洲
亞西
欧洲
美洲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原始藏緬族&oldid=85506057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