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永祥 | |
|---|---|
| 性别 | 男 |
| 出生 | 卢振河 1867年 |
| 逝世 | 1933年(65—66歲) |
| 国籍 | |
| 别名 | 卢子嘉 |
| 活跃时期 | 20世纪 |
学历 | |
代表作
| |
卢永祥(1867年—1933年),原名振河,字子嘉,男,山東省济南府济阳县人,祖籍浙江省宁波府。清末民初军事将领。子卢小嘉。

1887年(光绪十三年),盧永祥考进天津武備学堂,1891年(光绪十七年)毕业,畢業後留校擔任助教,光緒二十五年(1899),在甲午戰爭兵敗的淮軍遭到撤銷,盧永祥投靠袁世凱擔任軍官,進入袁世凱指揮的武卫右军,晉升為武卫右军先锋队右营帮带。
光緒二十八年(1902),盧永祥升任武衛右軍左翼步兵第四營營長,隨著袁世凱編練新軍擴張,盧永祥的軍職也持續高升,先後擔任過陸軍第二鎮標統,陸軍第三鎮第五協统领,他因镇压革命黨有功,先后升任总兵、提督、副都督。加授墨尔赓额巴图鲁勇号暨陆军副都统[1]。
民國成立後,盧永祥的職務從第五協統領更名為第5旅旅長,袁世凱在民国元年(1912年)8月曾意圖將盧永祥升任為陆军第二十镇統制,但是被該鎮軍官所抵制,雖然袁發布任職令,但並沒有實際赴職。民國三年(1914年),袁世凱任命盧永祥升調陸軍第10師師長[1],獲授中將軍階。盧永祥因此調任離開陸軍第三鎮系統,駐上海。此後盧永祥歷任淞滬軍副使。
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凱稱帝,盧永祥授封一等男爵。袁世凱死後,盧永祥因為加入段祺瑞主導的皖系陣營。段祺瑞也因此重用盧永祥,希望藉由其軍事力量擴大控制地盤,民國六年(1917)1月,盧永祥升任松滬護軍使;在同年7月張勳復辟失敗,護法運動啟動後,段祺瑞在立場上偏向以戰爭夷平南方政府,因此加授盧永祥江蘇軍務會辦,兼湘粵方面軍司令。但是在直系軍閥的干預下,盧永祥未能率軍進入湖南省。
民國七年(1918),段祺瑞授予盧永祥浙江督軍職務。民国九年(1920年)7月直皖战争皖系敗北後,盧永祥的陸軍第10師成為皖系部隊戰力較為完整的軍事資本,同時為了生存他和奉系軍閥的關係也開始拉近。民国十年(1921年)6月4日,他向全国发出聯省自治的通電。
民国十一年(1922年),他任浙江軍務善後督办。民国十三年(1924年)9月,直系的江蘇督軍齐燮元發兵南攻,和他开始了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前哨战江浙战争。因为齐燮元受到福建督軍孫传芳的支援,盧軍遭夾擊敗潰,盧永祥流亡日本,其松滬護軍使一職由齐燮元奪取,第10師師長則由佈署朱聲廣頂替。
此後,因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在第二次直奉戰爭獲勝的奉系軍閥張作霖與段祺瑞同盟成立聯合執政政府,盧永祥得到資訊後返國,出任直隸軍務善後督辦。在張宗昌擊敗齐燮元後,盧永祥被任命為蘇皖宣撫使,並在民國十四年(1925)1月兼任江蘇軍務督辦。但奉系並沒有與皖系共享權力的企圖,而是希望將控制力深入華中,盧永祥受到奉系排擠而無力作為,其第10師舊屬鄭俊彥率部投靠直系孫傳芳,缺少軍事後盾的盧永祥在同年8月宣布辭職下野退出軍界,長居天津。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5月5日,盧永祥病逝於天津,享年67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