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卡扎尔王朝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介紹的是1789年至1925年間的伊朗王室。关于卡扎尔王朝治下的伊朗,请见「伊朗崇高國」。
此條目可参照外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2022年4月28日)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卡扎爾王朝
母家族卡伊倫中的卡扎爾支
国家卡扎爾波斯
创立1789年
创立者阿迦·穆罕默德汗
(1789年—1797年)
末代君主艾哈邁德沙阿
(1909年—1925年)
头衔波斯沙阿
被推翻1925年
分支巴赫瑪尼家族英语Bahmani family
历史系列条目
伊朗历史
年代历史英语Timeline of Iranian history
伊朗主题

卡扎爾王朝波斯語سلسله قاجارSelsele-ye Qājār[註 1]聆聽讀音阿塞拜疆語Qacarlarقاجارلر)是伊朗歷史上的一個突厥裔[1]伊朗王朝[2][3][4],他們起源於突厥人卡扎爾族支。卡扎尔王朝统治时期的伊朗以伊朗崇高国作为国号之一。

1794年,卡扎爾族完全控制了伊朗,廢黜了桑德王朝的最後一位沙阿盧圖夫·阿里汗,並重新確立了伊朗高加索大部分地區的主權。1796年,阿迦·穆罕默德汗輕鬆拿下了馬什哈德[5] ,結束了阿夫沙爾王朝,穆罕默德汗在對伊朗的格魯吉亞臣民進行懲罰性的運動後正式加冕為國王。在19世紀,為了獲得和平,卡扎爾王朝把在高加索地方的多個地區如今天的格魯吉亞東部、達吉斯坦阿塞拜疆亞美尼亞等地方永久性割讓給俄國[6]。儘管領土損失,卡扎爾伊朗仍保持其政治獨立,並重塑了伊朗的王權概念[7]

歷史

[编辑]

起源

[编辑]

卡扎爾統治者是卡拉格茲或卡扎爾人的“黑眼”教派的成員,他們本身就是烏古斯土耳其人的卡扎爾人(部落)或拥有“黑帽”血統的成員[2][3]卡扎爾人最早在蒙古統治時期定居在亞美尼亞附近,是支持薩非王朝的七個奇茲爾巴什部落之一。薩非王朝將“亞蘭地區”(今阿塞拜疆)留給了當地的突厥可汗[8],並且在1554年,占賈沙赫韋爾迪蘇丹英语Shahverdi Sultan統治,他的家人來到亞然英语Arran (Caucasus)南部統治卡拉巴赫

历代沙阿

[编辑]
君主肖像头衔生卒年份统治始于统治终于
1阿迦·穆罕默德汗[9]
沙阿[9]
1742–17971789年[10]1797年6月17日
2法特赫-阿里沙阿王中之王[9]
可汗[9]
1772–18341797年6月17日1834年10月23日
3穆罕默德沙阿可汗的可汗子嗣[9]1808–18481834年10月23日1848年9月5日
4納賽爾丁沙阿Zell'ollah(神之影)[9]
Qebleh-ye 'ālam(宇宙枢纽)[9]
Islampanah(伊斯兰教的庇护人)[9]
1831–18961848年9月5日1896年5月1日
5穆扎法爾丁沙阿1853–19071896年5月1日1907年1月3日
6穆罕默德·阿里沙阿1872–19251907年1月3日1909年7月16日
7艾哈邁德沙阿1898–19301909年7月16日1925年10月31日

参考文献

[编辑]
  1. ^羅馬化又作
    1.Ghajar
    2.Kadjar
    3.Qachar
  1. ^阿巴斯·阿馬納,宇宙的支點:納西爾·阿爾丁·沙阿·卡賈爾和伊朗君主制, 1831–1896, I. B. Tauris, pp 2–3
  2. ^2.02.1賽勒斯·加尼《伊朗和禮薩國王的崛起:從卡扎爾崩潰到巴列維政權》,I. B. Tauris, 2000,ISBN 1-86064-629-8, p. 1
  3. ^3.03.1帕爾維茲·坎賓博士英语Parviz Kambin, “伊朗高原的歷史:一個帝國的興衰”,宇宙,2011 年,第 36 頁,online edition 網絡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傑米斯·托克斯和安東尼·戈爾曼,《非洲和中東人民的大百科全書》,2010,P.707,Online Edition 網絡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薩法維王朝和卡扎爾王朝分別是 1501 年至 1722 年和 1795 年至 1925 年在伊朗的實際統治王朝,他們起源於突厥人。"
  5. ^H. 舍爾; 亞施克, 格哈德; H.布勞恩; 斯普勒, 貝托德; T·科辛諾夫斯基; 巴格利, 佛蘭克.穆斯林世界. 布里爾檔案. 1981: 65, 370 [2012年9月28日].ISBN 978-90-04-06196-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6月29日). 
  6. ^蒂莫西·C·道林Russia at War: From the Mongol Conquest to Afghanistan, Chechnya, and Beyon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p 728-730 ABC-CLIO, 2015年12月2日ISBN 1598849484
  7. ^Abass 2017,第177頁. sfn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Abass2017 (幫助)
  8. ^K. M. Röhrborn, Provinzen und Zentralgewalt Persiens im 16. und 17. Jahrhundert, Berlin, 1966, p. 4
  9. ^9.09.19.29.39.49.59.69.7Amanat, Abbas, Pivot of the Universe: Nasir Al-Din Shah Qajar and the Iranian Monarchy, 1831-1896, Comparative studies on Muslim societies, I. B. Tauris: 10, 1997,ISBN 9781860640971 
  10. ^Perry, J. R.ĀḠĀ MOḤAMMAD KHAN QĀJĀR.Yarshater, Ehsan (编).伊朗百科全书I/6: 602–605. 1984 [2022-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6).in Ramażān, 1210/ March, 1796, he was officially crowned shah of Iran. 

延伸阅读

[编辑]

卡扎爾王朝沙阿

阿迦·穆罕默德汗(1794年-1797年) ·法特赫-阿里沙阿(1797年-1834年) ·穆罕默德沙阿(1834年-1848年) ·納賽爾丁沙阿(1848年-1896年) ·穆扎法爾丁沙阿(1896年-1907年) ·穆罕默德·阿里沙阿(1907年-1909年) ·艾哈邁德沙阿(1909年-1925年)

国际
各地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卡扎尔王朝&oldid=89908290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