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彝语南部方言 | |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中国 |
| 区域 | 云南省南部 |
母语使用人数 | 50万 |
| 語系 | |
| 文字 | 彝文 |
| 語言代碼 | |
| ISO 639-2 | sit (其他汉藏语) |
| ISO 639-3 | 分別為:nos – 东尼苏语yiv – 北尼苏语nsd – 南尼苏语nsv – 西南尼苏语nsv – 西北尼苏语ktp – 卡卓语 |
彝语南部方言,又称尼苏语,是彝语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使用人数达50万。操这种方言的人多自称“尼苏”/ni55su33/、“聂苏泼”/ȵḛ33su55pʰo31/或“纳苏泼”/na̰33su55pʰo31/。分布范围北至晋宁县,东至开远市、蒙自市,西至双柏县、普洱市,南至江城县、金平县,还延伸到越南、老挝的邻近地区。
彝语南部方言内部差别不大,不同土语之间能在一定程度上互相通话。
《彝语简志》将南部方言分为三个土语。朱文旭(2005)进一步分出多个次土语。
南部方言的特点是:声母数量比北部方言和东部方言少,没有鼻冠浊辅音和清鼻辅音;松紧元音对应整齐。下面具体介绍新平音系。
| 唇音 | 齿龈音 | 卷舌音 | 腭化齿龈音 | 软腭音 | 喉音 | ||
|---|---|---|---|---|---|---|---|
| 塞音 | 清不送气 | b/p/ | d/t/ | g/k/ | |||
| 清送气 | p/pʰ/ | t/tʰ/ | k/kʰ/ | ||||
| 浊 | bb/b/ | dd/d/ | gg/ɡ/ | ||||
| 塞擦音 | 清不送气 | z/ʦ/ | zh/t͡ʂ/ | j/ʨ/ | |||
| 清送气 | c/ʦʰ/ | ch/t͡ʂʰ/ | q/ʨʰ/ | ||||
| 浊 | zz/ʣ/ | rr/d͡ʐ/ | jj/ʥ/ | ||||
| 擦音 | 清 | f/f/ | s/s/ | sh/ʂ/ | x/ɕ/ | h/x/ | hx/h/ |
| 浊 | v/v/ | ss/z/ | r/ʐ/ | y/ʑ/ | w/ɣ/ | ||
| 鼻音 | 浊 | m/m/ | n/n/ | ny/ȵ/ | ng/ŋ/ | ||
| 边音 | 清 | hl/l̥/ | |||||
| 浊 | l/l/ | ||||||
韵母有18个,都是由一个单元音构成。下表列出9个松元音,还有9个相应的紧元音。
| 舌尖元音 | 前元音 | 后元音 | |
|---|---|---|---|
| 闭 | /ɿ/ | /i/ | /ɯ/,/u/ |
| 半闭 | /e/ | /ɤ/,/o/ | |
| 半开 | /ɛ/ | ||
| 开 | /a/ |
其中舌尖元音/ɿ/类似于普通话“四”的韵母。
有3个声调。
紧元音不能出现在高平调音节里。
南部方言有传统文字,字形简练,笔画流畅。明清临安府(今建水县)实行过彝文会考制度,使用的正是这种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