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郡,中国古郡名。秦国于前272年设置,辖境在今河南省西南部、湖北省北部交界一帶。其后辖境多有变化。唐朝乾元时,全国废郡改州,改为邓州。
秦将白起攻楚占宛,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设南阳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辖境相当今南阳市地域,及鲁山、叶县、舞阳、栾川的一部分和湖北的随州、枣阳一带。
西汉时,南阳归荆州刺史部,下辖县:
东汉时,南阳郡仍属荆州部,南阳郡辖县和西汉大体相同,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宛城)。领县[2]:
东汉末年,南阳太守张咨被长沙太守孙坚所杀。袁术继为南阳太守,后在匡亭之战兵败后出逃。荆州牧刘表置张绣于宛城。后来张绣投降曹操。
三国时,南阳为曹魏所有,隶属荆州。晋,南阳曾为南阳国,辖十四县,都宛。东晋,南北朝仍为南阳郡。
南梁,天监十年(511年)析武陵郡侨置南阳郡,以安置南阳郡南下的流民。治建昌县(今湖南省辰溪县西北),属卢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南阳郡置寿州。
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南阳郡为邓州,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南阳郡,领县八,范围大大缩小。
唐代,唐初复废南阳郡为邓州。天宝(公元742年)到至德二年(757年)置以邓州为中心的南阳郡,郡治邓州穰城(今河南省邓州市)。下辖穰县、新野县、南阳县、临湍县(今河南省内乡县大桥子乡衮子岗古城)、向城县、内乡县、菊潭县(今河南省西峡县丹水镇石盆冈古城)[3]。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南阳郡称邓州,此后不再设置。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现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仍有一高岗名为“卧龙岗”。[5][6]
| 關中地區 | |
|---|---|
| 河南地區 | |
| 河北地區 | |
| 淮汉以南 | |
| 待考 | |
注1:本模板依五十四郡說列出秦郡。此外皆列入待考一欄。下劃線者為前221年秦代的36個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以其最後使用的名稱為準,並在()中注明曾用名稱。 | |
| 行部 | |||||
|---|---|---|---|---|---|
| 司隸校尉部 |
| ||||
| 豫州刺史部 | |||||
| 冀州刺史部 | |||||
| 兗州刺史部 | |||||
| 徐州刺史部 | |||||
| 青州刺史部 | |||||
| 荊州刺史部 | |||||
| 揚州刺史部 | |||||
| 益州刺史部 | |||||
| 涼州刺史部 |
| ||||
| 并州刺史部 | |||||
| 幽州刺史部 | |||||
| 交州刺史部 | |||||
| 雍州刺史部 | 武威郡 | 張掖郡 | 酒泉郡 | 敦煌郡 | 西海郡 | 西平郡 | 西郡 | ||||
| 西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