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
ホーム
URL:
画像なし
夜間モード
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
分类索引
特色内容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条目
帮助
帮助
维基社群
方针与指引
互助客栈
知识问答
字词转换
IRC即时聊天
联络我们
关于维基百科
特殊页面
搜索
搜索
外观
资助维基百科
创建账号
登录
个人工具
资助维基百科
创建账号
登录
目录
移至侧栏
隐藏
序言
1
主流河段與支流
2
歷史文化
3
動植物生態
4
遊憩景點
5
參考文獻
开关目录
南勢角溪
添加语言
添加链接
条目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编辑
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
编辑
查看历史
常规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上传文件
固定链接
页面信息
引用此页
获取短链接
下载二维码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
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数据项目
外观
移至侧栏
隐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勢角溪
中和溝福祥橋到勝利橋段
别名
南山溝
流域
流向
新店溪
源頭
• 位置
橫路里山區
位置
中和區
本貌
長度
8公里(5.0英里)
南勢角溪
為
新店溪
的支流支一,貫穿
台灣
新北市
的
中和區
,發源於橫路里山區,全長約8公里,目前已被整治為混凝土排水溝。
主流河段與支流
[
编辑
]
中和鄉地形圖 中和鄉志
南勢角溪大致分成主流中和溝與東側支流瓦磘溝和西側支流二八張溝:
瓦磘溝
(瓦嗂溝、瓦窯溝、瓦瑤溝):舊名潭墘溝,是中和區與永和區界河,長達四公里。
二八張溝
:於勝利橋附近匯入南勢角溪,上游水流為
中和排水路
所截斷,改道由中和抽水站直接排入新店溪。
中和溝
:主流中和溝因為加蓋工程,可以見到的河段變得支離破碎,一般將下游稱為
中和溝
,上游稱為
南山溝
,不過在諸多文獻中,南勢角溪亦被稱為南山溝、中和溝。
南山溝:南勢角溪發源於中和區之橫路里,稱為石門溝,東北行約一公里餘,至內南里界有番仔壁清(番仔壁溝)匯入,即稱南山溝,再流一公里至壽南里界,漸折而向北,約一公里半,至外南里界,經和興、新南等里,又流往漳和里。後略折而西北向(由中和國小往中和路與泰和街街角方向流),約半公里左右,有小水(圓通溝)自廟美里來會,改稱中和溝
[
1
]
。南山溝長達3公里
[
2
]
。根據《中和庄誌》南勢角與漳和間曾有座橋「第一號橋」,而外南勢角頂南勢角間有座橋「第二號橋」,都是跨「南寮川」,故「南寮川」應是南山溝舊名之一。
圓通溝:有一上源中坑溝,源於土城區延安街41巷,往東北方向流,流經中和區第五墓園北側,轉向往東行,然後轉東北繞過錦和運動公園的壘球場到中正高架橋後,轉東南穿過400米操場,有一小水自圓通寺北流而來匯合,改稱圓通溝,再轉東北,約在圓通路169號匯入已地下化的南山溝
[
3
]
。中和排水路興建後,將中坑溝與來自圓通寺的溪水引流,經中和抽水站排入新店溪,以減少瓦磘抽水站的負擔。
中和溝
[
4
]
(廟仔尾溝):由此再北,乃東向成一大彎曲(過中和路,續往廟美橋〔廟美路〕,直到枋寮街福德宮後方,轉往廣福橋,過廟美綠林小徑、中山橋〔中山路二段〕後重見天日);再折而東北,共一公里(過添福橋、莊敬橋、福祥臨時市場、三官大帝廟、福祥里活動中心、福美里活動中心、福祥橋、勝利橋),至中原里界;有小水(即二八張溝)自中原、廟美二里界上來會。由此東北向,再半公里,瓦磘溝自永和市來會;而注入新店溪。中和溝就是廟子尾溝
[
5
]
[
6
]
[
7
]
。根據《中和庄誌》枋寮廟子尾間有座「枋寮橋」跨「枋寮川」,故「枋寮川」應就是中和溝的舊名之一。
中和溝已是水泥化的排水溝,此為福祥橋到勝利橋段
排水路連城支線(連城大排)可能是圓通溝與中坑溝截彎取直所改建的排水渠道
可能是來自圓通寺方向的圓通溝支流改建的渠道,隱約可見雙和醫院
歷史文化
[
编辑
]
南山溝上游的石門溝
中和廟仔(子)尾溝位於
福和、廣濟兩宮
之尾而得名
[
8
]
。中和溝的水以往相當豐沛, 枋寮街的人出入和載貨,都可以從中和溝搭船。「從土地公廟後面,下石梯到河水邊, 就是行船碼頭」
[
5
]
。因為中和溝(廟仔尾溝)水運的便利,清朝乾隆年間,河岸邊移民聚居,就已經形成了現今枋寮街的雛形。
枋寮街福德宮
後面,就是當年船運的碼頭,也是開發中和的先民們著陸的地點」
[
9
]
。當年福和宮前臨溪畔舟楫來往時,廟內鐘聲一起,有深幽的意境之美,即是著名的中和八景之一「
福和鐘聲
」
[
10
]
。
石門灘音:在南勢角有兩塊巨石,恰似構成兩片門一般,清澈的流水流過此間所產生的聲音就像演奏的音樂一樣
[
11
]
。
南勢角溪上游石門溝的上源,於紫竹寺步道旁的瀑布群
動植物生態
[
编辑
]
廟仔尾溝旁冬季轉色的大葉欖仁
廟仔尾溝旁盛開的台灣魚木及台灣粉蝶
廟仔尾溝畔的穗花棋盤腳
鳥類:夜鷺、小白鷺...等
[
12
]
。
樹木:中和溝添福橋旁有一株高大的老朴樹,是保育類蝶種大紫蛺蝶(在中和市四周的萬華、新店、三峽曾有採集記錄)的幼蟲食草
[
13
]
。
遊憩景點
[
编辑
]
中和溝:
福和宮
[
14
]
、
廣濟宮
(中和廟口)
[
15
]
與
廟美綠林小徑
[
16
]
。
福祥公園
福祥橋至勝利橋間溝邊步道(下階梯後的平台將開放遛狗)與相鄰之
福美宮
、
山北公園
(山北社區)、
福美公園
圓通溝:
錦和運動公園(詳見
中坑山
條目)
中坑溝
漳和人工濕地
參考文獻
[
编辑
]
^
中和市公所全球資訊網
[
永久失效連結
]
^
《南山溝加蓋 不能當替代道路》,自由時報
[
永久失效連結
]
^
《台灣交通旅遊玩樂通》,金蘋(書局)企業有限公司2009年出版發行
^
台北縣中和市行政區域圖
[
永久失效連結
]
^
5.0
5.1
《枋寮街畔中和溝》,中和枋寮老街-漁人打魚記
.
[
2010-01-25
]
. (原始内容
存档
于2013-12-21).
^
《中和鄉志》,中和鄉志編纂委員會印
^
《中和市志》,中和市公所出版
^
《麻雀變鳳凰 中和市廟子尾溝變綠林小徑》,聯合影音網
[
永久失效連結
]
^
《中和枋寮街 歷史上的位置》,中和枋寮老街-漁人打魚記
.
[
2010-01-25
]
. (原始内容
存档
于2013-12-21).
^
《華中橋》,中和庄文史研究協會
.
[
2010-01-25
]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9-09-19).
^
《中和庄誌》,中和庄文史協會出版
^
《鳥兒們!明天家還在嗎?》,中和枋寮老街-漁人打魚記
.
[
2010-01-25
]
. (原始内容
存档
于2013-12-21).
^
《台灣的保育類蝴蝶》,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
[
2010-01-25
]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3-10-19).
^
《暢遊中和 > 主題旅遊 > 福和宮》,中和市公所全球資訊網
[
永久失效連結
]
^
《暢遊中和 > 主題旅遊 > 廣濟宮》,中和市公所全球資訊網
[
永久失效連結
]
^
《暢遊中和 > 公園簡介 > 廟美綠林小徑》,中和市公所全球資訊網
[
永久失效連結
]
查
论
编
淡水河
水系
橋樑
水利設施
𤩲瑪蘭坑溪
米粉寮溪
西門溝
庄子內溪
鼻頭溪
黃高溪
竿蓁林溪
八勢溪
高厝溪
烏山頭溝
樹梅坑溪
龍形溪
艋舺溪
中港河
觀音坑溪
洲子尾溝
溪美大排
基隆河
水系
磺港溪
內溝溪
草濫溪
下寮溪
北峰溪
叭嗹溪
北港溪
康誥坑溪
智慧溪
禮門溪
茄苳溪
鄉長溪
保長坑溪
鹿寮溪
瑪陵坑溪
拔西猴溪
大武崙溪
暖暖溪
𫙮魚坑溪
深澳坑溪
新寮溪
灰窯溪
芊蓁林溪
三坑溪
大坑溪
四分溪
山豬窟溪
橫科溪
外雙溪
玉潮坑溪
石角溪
新安溪
菁礐溪
內雙溪
磺溪
松溪
紫明溪
下湖溪
陽明溪
內雙溪
內厝溪
內雙溝溪
塭子川
水系
大窠溪
舊塭子川
五股坑溪
貴子坑溪
中港排水溝
新店溪
水系
中原溝
安坑溪(五重溪)
青潭溪
粗坑溪
磺窟溪
平廣溪
萬盛溪
北勢溪
金瓜寮溪
𩻸魚堀溪
後坑溪
石硿子溪
灣潭溪
溪尾寮溪
後寮溪
泰平溪
南勢溪
加九寮溪
烏砂溪
內洞溪
斯其野溪
大羅蘭溪
扎孔溪
波露溪
露門溪
哈盆溪
桶後溪
阿玉溪
景美溪
指南溪
昇高坑溪
永定溪
烏塗溪
崩山溪
南勢角溪
瓦磘溝
二八張溝
中和溝
大漢溪
水系
湳仔溝
塔寮坑溪
鶯歌溪
草嶺溪
打鐵坑溪
三民溪
奎輝溪
霞雲溪
宇內溪
義興溪
高坡溪
雪霧鬧溪
榮華溪
寶里苦溪
卡拉溪
三峽河
橫溪
五寮河
東眼溪
大豹溪
熊空溪
中坑溪
三光溪
塔曼溪
馬里闊丸溪
抬耀溪
泰平溪
石磊溪
薩克亞金溪
泰崗溪
塔克金溪
斯烏庫斯溪
–
鴛鴦湖
检索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南勢角溪&oldid=86763008
”
分类
:
淡水河水系
中和區
新店溪水系
隐藏分类:
自2017年11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
条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链接
自2019年10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
搜索
搜索
开关目录
南勢角溪
添加语言
添加话题
[8]
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