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半山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于与「半山仔」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請見「半山」。
半山仔
漢字半山仔
白話字Pòaⁿ-soaⁿ-á

半山仔闽南语pòaⁿ-soaⁿ-á客家话Pan-sân-è),又稱半唐山人,是台灣民間用語,指日治時代前往中國大陸旅居、戰後返台的台灣人士,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為國民黨[1]。此詞的原意為「半唐山的本省人」,「唐山」是臺灣話對中國大陸的代稱之一,當時本省人稱外省人為「唐山仔」(tn̂g-soaⁿ-á)、「阿山仔」(a-soaⁿ-á),故稱這種長居中國大陸的本省人為「半山仔」[2][3]

背景

[编辑]

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利,喪失中國大陸治權而撤退至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為了有效管理台灣本島,需要提拔台灣世族,卻又不信任台灣人,因此起用不少半山人士擔任高級公務員[4]台灣歷史上,由於半山人士早年在台灣政治與經濟領域擁有特權,導致本省人對其有所批評,例如作家吳濁流在其作品內(如《台灣連翹》)有暗示一些半山人士的劣行。其中包含連震東黃朝琴劉啟光游彌堅林頂立等半山台灣人製作黑名單,將台灣菁英列在其上,臺灣省黨部拿到這份名單後,交給陳儀、警備總司令。至今部分台灣人對半山人士及其家族仍有不良印象[2][3]

戰後初期,「半山」一詞在民間言談中,帶有貶損意味,因其與中華民國政府利益上的緊密連結,甚至有「新御用紳士」之稱;連官方對半山也頗有微詞,情治系統就以「撥弄於政府與臺胞間之政治魔術為臺胞所覺察」來定位半山。

著名的半山人士有連震東陳守山黃仲圖黃朝琴謝東閔劉啟光黃國書李友邦林頂立游彌堅李萬居谢挣强陳金水蔡繼琨蘇紹文林忠等人[2][3][5]

参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歷史流變看臺灣百年文化發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文化快遞,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2. ^2.02.12.2吳濁流 1995,第268頁.
  3. ^3.03.13.2林文月 2007,第216頁.
  4. ^第二章軍隊與社會關係的變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政黨輪替後我國軍人角色的調適,頁14,李樹仁,文化大學機構典藏CCUR,2008
  5. ^日治時期臺灣人在中國(PDF). 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 [2019-05-08]. (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9-05-08). 

書籍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原住民族
中央政府認定
地方政府認定
未獲認定
相關條目
參見:{{臺灣族群}}
戰前
閩海族群
客家族群
其他漢族
戰後
其他民族
其他民族移民
在臺大陸少數民族
新住民
按國籍
在臺外籍人士
在臺港澳人士
在臺大陸人士
海外僑民
亞洲
美洲
大洋洲
相關條目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半山仔&oldid=86292922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