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北碇島

坐标24°25′38.4″N118°30′17.6″E / 24.427333°N 118.504889°E /24.427333; 118.504889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碇」重定向至此。关于危地马拉省份“Petén”,请见「 佩滕省」。
北碇島
北椗島
北碇島在臺灣的位置
北碇島
北碇島
北碇島在臺灣的位置
显示臺灣的地图
北碇島在福建的位置
北碇島
北碇島
北碇島 (福建)
显示福建的地图
北碇島在中国东海的位置
北碇島
北碇島
北碇島 (中国东海)
显示中国东海的地图
自然地理
坐标24°25′38.4″N118°30′17.6″E / 24.427333°N 118.504889°E /24.427333; 118.504889
所处海域東亞
周围水域臺灣海峽
总面積0.08平方公里(0.031平方英里)
管轄
中華民國
福建省
金門縣
金湖鎮

北碇島(又作北椗島[1]),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金湖鎮管理的島嶼,位於金門東面,距復國墩漁港約4,200公尺,面積0.08平方公里,比東碇島大。

北碇島以前是金門縣境之極東點所在,是中華民國所屬外島中的離島,由中華民國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派駐之官兵進行守衛。[2][3][4]

北碇島燈塔

[编辑]
北椗島燈塔
位置中華民國金門縣金湖鎮北碇島
官方名称北椗島燈塔
類型登錄等級:縣定古蹟
登錄種類:燈塔
评定时间2020年10月8日
詳細登錄資料

北碇島上有由英國籍工程師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設計興建,自1875年(光緒元年)起提出興建計畫,4年後向歐洲製造商訂購燈器,1882年(光緒8年)動工,隔年10月18日(光緒9年9月18日)點燈,在歷史上北碇島燈塔則以不同別稱出現於多項英文文獻中,足見其為國際航運之要角。

北碇島燈塔及其附屬設施包括辦公室、宿舍、花崗石儲水池、旗杆等設施,原應設有霧砲,但已遭移除,各項建築興建於該島南端高峰之上,基地呈不規則形,其範圍幾乎佔滿全島。

北碇島燈塔為圓形磚造,外牆塗白漆,塔身中央設有3條花崗石嵌框,以加強結構安全,並以白色花崗石為塔身貼面,是唯一使用花崗石嵌框的燈塔,塔高17.5公尺,燈高36.3公尺。初建燈器採用頭等鏡機六蕊燈頭之煤油燈,1913年換置英國張氏兄弟公司(Chance Brothers and Co. Ltd.)製造之煤油蒸汽燈,搭配85公厘白熾紗罩,為英國張氏兄弟公司生產之最佳專利品,其後經歷3度設備更新,戰後改換新式燈器(即現今使用之電燈),公稱光程達11.3浬。

北碇島燈塔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塔身及塔頂燈器室曾遭盟軍轟炸機炸毀,後僅能以簡易三角鐵架安置燈具,維持燈塔運作,炸落之頂蓋改建為紀念座並設立於基地中。

北碇島燈塔於1920至1930年代曾被選為外籍燈塔管理員訓練之所,後因燈塔守之職位逐漸由華人遞補,該訓練計畫因此終止。

1949年第二次國共內戰後北碇島開始由國軍進入駐紮,陸軍於島上興建防禦設施及地下坑道,因距離中國大陸較遠,未受後續戰役影響,維持正常燈塔運作功能,塔身設有3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浮雕泥塑標語,呈現軍事管制時期之特殊風貌。

財政部關務署曾於1986年整修塔身,即為現今可見之樣貌,2013年由財政部關務署移撥交通部航港局負責管理,北碇島燈塔與東碇島燈塔合稱為「金門雙碇」。[5][6][7][8][9]

北碇島舊名比定㠘(1864年)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金門志卷五「又東北遠嶼為北椗。」
  2. ^金門縣概況.國家圖書館. [201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7). 
  3. ^金門縣統計月報 中華民國一Ο六年十二月份. 金門縣政府主計處. [201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6). 
  4. ^王信龍視導金門部隊 關懷官兵.青年日報. 2017-09-07 [201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6). 
  5. ^北椗島燈塔.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23-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3). 
  6. ^臺灣燈塔風情(PDF).交通部航港局. 2016年11月 [2020-10-02]. (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0-09-14). 
  7. ^北椗島燈塔. 金門縣文化局. [2023-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3). 
  8. ^北椗島燈塔. 交通部數位交通博物館. [201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6). 
  9. ^金門﹐已經不一樣了. 金門日報. 2014-06-07 [201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6). 

外部連結

[编辑]
臺灣本島及附島(65)
北臺灣(26)
  • 內溝溪五分埤生態濕地生態島(新北市–臺北市)
基隆市(6)
新北市(6)
宜蘭縣(9)
桃園市(1)
新竹縣(1)
新竹市(2)
中臺灣(10)
苗栗縣(3)
  • 明德水庫湖島(日新島、鴛鴦島、海棠島
臺中市(1)
彰化縣(1)
南投縣(1)
雲林縣(4)
南臺灣(13)
嘉義縣(2)
臺南市(6)
高雄市(2)
旗津區(1)
屏東縣(3)
琉球鄉(1)
東臺灣(15)
花蓮縣(3)
臺東縣(12)
綠島鄉(7)
  • 綠島(青魚嶼、樓門岩、樓門巖、內巖、島卵岩、飛岩)
蘭嶼鄉(4)
澎湖群島(106)
(澎湖縣管轄)
馬公市(7)
湖西鄉(14)
白沙鄉(45)
西嶼鄉(3)
望安鄉(35)
七美鄉(1)
金門群島(52)
(金門縣管轄)
金城鎮(3)
金湖鎮(4)
金沙鎮(16)
  • 白巖
  • 大撥
  • 小撥
  • 官澳礁
  • 西礁
  • 照西礁
  • 后嶼、草嶼、東割、后嶼坡、烽遂角、鬼礁尾、振武頭
  • 狗嶼
  • 西園嶼
  • 洋山嶼
金寧鄉(1)
  • 大墘
烈嶼鄉(27)
烏坵列嶼(13)
(金門縣代管[注 1])
烏坵鄉
  • 大坵嶼(新娘房(2)、龍爪(3))
  • 小坵嶼(新郎房、青蛙石(4)、一線天東側)
馬祖列島
(40,連江縣管轄[注 2]
南竿鄉(5)
北竿鄉(18)
東引鄉(10)
莒光鄉(7)
南海诸岛(5)
(高雄市旗津區代管[注 3])
旗津區(5)
註釋
北臺灣
中臺灣
南臺灣
東臺灣
澎湖
金馬
南海諸島
主管機關:交通部航港局
金沙鎮
國定古蹟
縣定古蹟
歷史建築
金湖鎮
國定古蹟
縣定古蹟
歷史建築
聚落
金寧鄉
縣定古蹟
歷史建築
金城鎮
國定古蹟
縣定古蹟
歷史建築
烈嶼鄉
縣定古蹟
歷史建築
烏坵鄉
國定古蹟
8一級行政區(6直轄市、2)、16二級行政區(3、13
現行自由地區行政區劃
直轄市
[註 2]
臺灣省
福建省
原公告行政區劃
(2005年)[註 3]
直轄市
華中
華南
華北
塞北
東北
西部
特別行政區
地方
大陸時期行政區劃
1949年
直轄市(院轄市)
特別行政區
地方
1933年
(院轄)市
行政區
地方
1927年
特別區
地方
商埠
1914年
特別區
地方
區域
  1. ^自1949年(民國38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遷台起成為中央政府所在地
  2. ^自1999年起虛級化,不再具有地方自治團體地位
  3. ^「中華民國各省(市)縣(市)行政區域代碼」自2005年起停止適用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北碇島&oldid=89519970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