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餘澤(16世紀—17世紀),字恩徵,號厚吾,武骧左卫軍籍山東济南府滨州人。明朝政治人物。
九月初三日生,治春秋。寄籍宛平县,弟侄多科目显仕者[1]。万历四年(1576年)丙子科順天府鄉試第一百十五名舉人[2],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二甲第三十三名进士[3],吏部觀政,选送翰林院读书[4],改庶吉士。二十五年八月授禮科给事中[5],二十六年巡视皇城、京营,二十七年二月出为陕西佥事、分巡关内道[6],三十年三月升右参议兼佥事,调管榆林中路兵备[7]。歴升陕西延綏兵备副使,三十五年二月調任山西岢岚兵备副使[8],歷升山西参政、山西按察使,三十七年二月以三品满考,加升山西右布政使,仍管岢岚兵备[9]。
曾祖劉通。祖劉㝢,贈户部主事。父劉绳祖。母胡氏。慈侍下。娶尹氏,子芳声。弟劉餘光(庚子经魁)。
- ^《滨州志》
- ^《山东通志》
- ^《萬曆二十三年乙未科進士履歷》:劉餘澤,厚吾,春秋房,丁卯九月初三日生。武骧左未籍山東賓州人,丙午八十五名,會試一百二十五名,二甲三十三名。吏部政,改翰林院庶吉士,丁酉授禮科給事中,戊戌巡视皇城,本年巡视京营,己亥升陕西佥事,升右參議,升付使,加升按察使,己酉加升右布政,降二级。
- ^万历二十三年六月甲寅,大学士赵志皋等奏以准改庶吉士高承祚、何宗彦、顾秉謙、黄志清、林秉汉、白瑜、郭淐、孙如游、朱延禧、赵用光、邓士龙、梁有年、南师仲、陈之龙、刘一燝、刘纲、刘余泽、佴祺等一十八人与同一甲进士朱之蕃、汤宾尹、孙慎行俱送翰林院读书进学。
- ^万历二十五年八月,授庶吉士刘馀泽、白瑜、佴祺为科道官。
- ^万历二十七年二月,以年例升翰林院编修董其昌为湖广副使,给事中刘余泽为陕西佥事,御史汪先岸为四川佥事。
- ^万历三十年三月,升陕西分巡关内道佥事刘余泽为右参议兼佥事,调管榆林中路兵备。
- ^万历三十五年二月,升陕西右布政张维新为陕西左布政,工部主事魏时应为吏部稽勋司主事,陕西副使刘余泽为山西岢岚兵备副使,起原任江西副使李开藻为江西提学副使。
- ^万历三十七年二月戊辰,以三品满考,加山西按察使刘余泽右布政使,仍管岢岚兵备。
萬曆四年(1576年)丙子科順天鄉試榜 |
|---|
中式舉人 135名 | |
|---|
|
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殿試金榜 |
|---|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 |
|---|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57名 | |
|---|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244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