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刘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于笔名阿斗的人物,請見「左舜生」。
蜀漢後主
蜀汉孝懷皇帝
西晉安樂县思公
驃騎將軍
蜀漢皇帝
統治223年6月10日-263年12月23日(40年196天) 投降
前任漢昭烈帝劉備
繼任蜀汉灭亡
晉文帝司馬昭(曹魏、前西晉
汉光文帝劉淵(汉赵
曹魏西晉安樂公
任期
  • 263年-266年(曹魏)
  • 266年-271年(西晉)
前任无(职位初设)
繼任劉恂
出生207年
逝世271年(64岁)
安葬
洛阳孟津翟泉村东
年號
建興:223年5月-237年
延熙:237年-257年
景耀:257年-263年7月
炎興:263年8月-11月
谥号
思公(司馬炎諡)
孝懷皇帝劉淵諡)
政权蜀漢
父親漢昭烈帝劉備
母親甘梅

shàn(禅又音chán,207年—271年),公嗣,又字升之[1],幼名阿斗[2]昭烈帝劉備之子,蜀漢最後一位皇帝陳壽著《三國志》稱其為後主十六国时期的汉赵政权諡其为孝懷皇帝,史称漢懷帝蜀漢後主。劉禪在位達41年(223年-263年),是整个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3]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据《三国志》记载,劉禪由刘备的妾室昭烈皇后甘梅所生,是刘备三位庶子中最为年长的。[4][5]

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的军队当阳长阪坡追擊刘备,刘禅和生母甘氏与刘备的部队走失,幸好得到赵云的保护,母子都幸免于难。

212年(建安十七年),刘备入蜀,孙权派人接回孫夫人,孫夫人想将五歲的刘禅一并带走,诸葛亮派遣赵云夺回[6]

221年(建安二十五年)五月,立為太子。

在位期間

[编辑]

刘禅继位初期确实听从父亲的遗命,放权于丞相诸葛亮处理军政大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

延熙元年(公元238年),詔命蔣琬應嚴整治軍,率各軍屯紮漢中,等東吳行動,兩國構成東西犄角之勢,伺機伐

劉禪始“乃自攝國事”,由蔣琬、費禕董允等人主政,修养生息,積蓄力量後从长计议再北伐的政策。劉禪對於寵臣陳祗宦官黃皓也頗為寵信,姜維畏懼黃皓,只得擁兵屯墾汉中沓中(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姜維上表後主:「聽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畫進一步拓取土地之意,宜一併派遺張翼廖化督率各軍,分別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患於未然」,黃皓徵求鬼巫信息,謂敵人終究不會自來,而劉禪也信了鬼巫,滿朝文武竟沒有一人知曉。

最后邓艾偷渡阴平大军压境,刘禅與群臣商議如何抵禦,決定派諸葛瞻領兵迎戰,但諸葛瞻戰敗。最後,刘禅接受谯周的建议,在农历十一月曹魏投降。劉禪派太僕蔣顯劍閣,傳令姜維等部投降,漢軍悲憤不已,紛紛拔刀砍石。邓艾承制拜刘禅为骠骑将军

樂不思蜀

[编辑]

蜀漢滅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路上蜀漢舊臣只有郤正及殿中督张通陪同[7]曹魏朝廷封刘禅為安乐县公常璩则作北巫县安乐乡公[8])。某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囑咐演奏蜀乐曲,并以歌舞助兴时,蜀漢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或低頭流泪。獨刘禅怡然自若,不為悲傷。司马昭见到,便问刘禅:“安樂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他的旧臣郤正闻此言,趁上廁所時对他说:“下次如司马昭若再问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視著宮殿的上方,接著閉上眼睛一陣子,最後張開雙眼,很認真地說:‘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説了一遍。司马昭听了,即回以:“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大感惊奇道:“你怎麼知道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忠懇,从此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度过餘生,這也是“乐不思蜀”一詞的典故。[9]

西晉晉武帝泰始七年(271年),刘禅去世,諡刘禅為思公

刘禅太子刘璿钟会之乱中丧生,按次序应该立次子刘瑶为继承人,但刘禅偏爱六子刘恂,立刘恂为继承人,旧臣文立劝谏,不听,于是刘恂袭为安乐公。[10]

西晉末年,南匈奴出身的劉淵起事,國號為漢,即汉赵政权,追諡刘禅為孝怀皇帝

住所

[编辑]

刘禅在洛阳的住宅位于洛阳城东阳门外二里御道的北侧,被称为晖文里,原本是晋朝的马道里,北魏时期,该处成为太傅李延寔的住宅[11]

評價

[编辑]
  • 刘备遗诏中说:「射君(射援)到,说丞相叹卿(即刘禅)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
  • 諸葛亮與杜微書中評價後主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 蜀郡太守王崇論後主曰:「昔世祖内資神武之大才、外拔四屯之奇將、猶勤而獲濟。然乃登天衢、車不輟駕、坐不安席。非淵明弘鑒、則中興之業何容易哉。後主庸常之君、雖有一亮之經緯、内無胥附之謀、外無爪牙之將、焉可包括天下也。」“鄧艾以疲兵二万溢出江油。姜维举十万之师,案道南归,艾易成禽。禽艾已讫,复还拒会,则蜀之存亡未可量也。乃回道之巴,远至五城。使艾轻进,径及成都。兵分家灭,己自招之。然以钟会之知略,称为子房;姜维陷之莫至,克揵筹斥相应优劣。惜哉!”(華陽國志
  • 司马昭:「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 陳壽於《三国志》:“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礼,国君继体,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则革称建兴,考之古义,体理为违。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没后,兹制渐亏,优劣著矣!”、認為劉禪是「素絲無常,唯所染之」,早年得諸葛亮輔助,所以「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但後來寵信黃皓,敗壞政事,卻是「惑閹豎則為昏闇之后」。但與暴虐好殺的孫皓相比,劉禪要更為善於處理政務且與大臣們保持著良好的互動。
  • 薛珝:“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有菜色。”
  • 晉朝張華李密:「安樂公(劉禪)何如?」密曰:「可次齊桓。」華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晉書‧李密傳)
  • 裴松之为《三国志·三少帝纪》作,在评论郭修刺杀费祎事时,称刘禅为“凡下之主”。
  • 孫盛:“刘禅暗弱,无猜险之性。”“禅虽庸主,实无桀、纣之酷,战虽屡北,未有土崩之乱,纵不能君臣固守,背城借一,自可退次东鄙以思后图。”認為劉禪是「庸主」。
  • 李特:“刘禅有如此江山而降于人,岂非庸才?”(華陽國志
  • 常璩:“主非中兴之器。”(華陽國志
  • 张璠:“刘禅懦弱,心无害戾。”
  • 朱敬则:“若乃投井求生,横奔畏死,面缚请罪,膝行待刑,是其谋也。马上唱无愁之歌,侍宴索达摩之曲,刘禅不思陇蜀,叔宝绝无心肝,对贾充以不忠之词,和晋帝以邻国之咏,是其才也。纵黄皓,嬖岑昏,宠高壤,狎江总,是其任也。剥面凿眼,孙皓之刑;弃亲即雠,高纬之志。其馀细故,不可殚论。听吾子之悬衡,任夫人之明镜。”(《全唐文》)
  • 陈世崇:“孔明之子、孙战死,张飞之孙遵,赵云次子广亦战死,北平王谌哭于昭烈庙,先杀妻子乃自杀,魏以蜀宫人赐将士,李昭仪不辱自杀。禅不特愧于将士,亦且愧于妇人矣。”
  • 俞德邻:“禅以暗弱之资,而又惑于阉竖,使无此谶,其能与魏争乎?”
  • 郑玉:“孔明盖社稷之臣也,今刘禅昏愚暗弱,纵使伊尹阿衡、周公辅相,亦必危亡而后已,虽百孔明,如之何哉?”“孔明既死,刘禅卒就擒缚。及其入魏,屈辱百端,略无愧耻。岂惟刘氏之宗社不嗣,遂使高祖、光武含羞地下,抱憾无穷。”
  • 王夫之:「後主失德而亡,非失險也,恃險也,恃則未有不失者也。君恃之而棄德,將恃之而棄謀,士卒恃之而棄勇。伏弩飛石,恃以卻敵;危石叢薄,恃以全身;無致死之心,一失其恃,則匍伏奔竄之恐後;扼以於蹊徑,而淩峭壁以下攻,則首尾不相顧而潰。故謂後主信巫言而失陰平之守以亡國,非也。陰平守,而亙數百里之山厓谿谷,皆可度越,陰平一旅,亦贅疣而已。李特過劍閣而歎劉禪之不能守,艸竅之智,乘晉亂以茍延爾。譙縱、王建、孟知祥、明玉珍蹶然而起,熸然而滅,恃險愈甚,其亡愈速矣。」《讀通鑒論·卷十
  • 罗贯中:“祈哀请命拜征尘,盖为当时宠乱臣。五十四州王霸业,等闲抛弃属他人。”“魏兵数万入川来,后主偷生失自裁。黄皓终存欺国意,姜维空负济时才。全忠义士心何烈,守节王孙志可哀。昭烈经营良不易,一朝功业顿成灰。”
  • 潘时彤:“可惜三分鼎,空怜六尺孤。大权归宦竖,强敌问神巫。斫石军心愤,回天将胆粗。山头曾学射,一矢报仇无。”
  • 《三國志》盧弼集解引周壽昌說:「五丈原头大星夜陨,至千载下犹有余恫。廖公渊、李正方俱为武侯贬退,侯死皆痛泣而卒。李邈何人敢为此疏,直是全无心肝。使非后主之明断,则谗慝生心,乘间构衅,恐唐魏元成仆碑之祸,明张太岳籍没之惨,不待死肉寒而君心早变矣。见疏生怒,立正刑诛,君子谓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樂不思蜀一事)恐傳聞失實,不則養晦以自全耳。」
  • 清朝方苞《望溪先生文集》中有〈蜀漢後主論〉一文,論曰:「亡國之君若劉後主者,其為世詬歷也久矣,而有合乎聖人之道一焉,則任賢勿貳是也。其奉先主之遗命也,一以国事推之孔明而己不与,世犹曰以师保受寄托,威望信于国人,故不敢贰也。然孔明既殁,而奉其遗言以任蒋琬、董允者,一如受命于先主。及琬与允殁,然后以军事属姜维,而维亦孔明所识任也。夫孔明之殁,其年乃五十有四耳。使天假之年而得乘司马氏君臣之瑕衅,虽北定中原可也。即琬与允不相继以殁,亦长保蜀汉可也。然则蜀之亡,会汉祚之当终耳,岂后主有必亡之道哉!嗚呼!使置後主他行而獨舉其任孔明以衡君德,則太甲、成王當之有愧色矣!」
  • 蔡东藩:“成都虽危,尚堪背城借一,后主宁从谯周,不从北地王谌,面缚出降,坐丧蜀土,是咎在后主。”

幼名爭議

[编辑]

劉禪的幼名「阿斗」被後世用作無能者的代名詞[12]。然而,「阿」極有可能是「阿」之誤。

「升」字古音同「登」,與「斗」字語轉相同,「升」「斗」本爲一語、同指一物(「十升爲斗」乃後世之制),後因音變二字分化,「升」字由「斗」字加筆區分,二字往往形近致誤[13]。古文獻中「斗」「升」二字經常相混。在《三国志》現存常見版本中,亦有多個地方學術界認為「斗」字應作「升」字,其中較著名的包括劉禪的幼名「阿斗」疑應作「阿升」,姜維「膽大如斗」疑應作「膽大如升」[14]。清代陳景雲指出《三國志》卷三《魏書·明帝紀》註釋中稱劉禪爲「劉升之」[15]可爲依據,吳金華《三國志校詁》認爲稱「劉升之」爲「阿升」,如同《三國志·蜀書五·諸葛亮傳》註釋中稱黃承彥爲「阿承」[16],都是當時習俗[17]。《漢書·卷六·武帝紀》記載漢武帝「登泰山,……升肅然」[18],「䄠」即「禪」之異體字,「升」「禪」含義關聯。養子名爲「劉封」,長子名爲「劉禪」,亦反映劉備志向。

軼事

[编辑]

魏国史书《魏略》中记载,刘禅在刘备于徐州被曹操攻打时与家人走失,因而被人口贩子拐卖,到了汉中,被一个叫做刘括的人收养。后来刘备入蜀之后,一名簡姓將軍(疑為簡雍)到汉中出使,刘禅找到他并讲解儿时故事,記得父親字玄德,证明自己的确是刘备儿子。张鲁于是下令把刘禅还给刘备,刘备才把他立为继承人。间接来讲,若这个记载为真,赵云在当阳救刘禅以及拦江截阿斗都是蜀汉编造的故事。然而裴松之根据《三国志》的说法对这个记载提出质疑,指出年齡上並不符合,后世也多采信裴松之。

家庭

[编辑]

[编辑]

[编辑]

后妃

[编辑]
  • 敬哀皇后,張氏,張飛長女。劉禪為太子時立為太子妃。於223年立為皇后,237年去世。
  • 張皇后張飛次女。敬哀皇后死後,於238年正月立為皇后。蜀漢滅亡後,隨劉禪到洛陽。
  • 王貴人,劉禪後宮劉璿生母。原本是敬哀皇后的侍女。
  • 李昭儀,劉禪後宮,蜀漢滅亡時自殺。

兄弟

[编辑]
  • 劉永,字公壽,鄉侯。
  • 劉理,字奉孝,諡曰悼王。

[编辑]

刘禅的儿子见于《三国志》记载的有以下七人,其中刘琮亡国之前已过世,劉璿于蜀漢亡後的锺会之乱中被殺,劉諶于亡國當日自殺,其余投降並與後主同時被遷往洛陽。在永嘉之亂后,刘禅子孙全部死绝。[19]

姓名生卒年
劉璿224年-264年
劉瑤?-?
劉琮?-262年
劉瓚?-?
劉諶?-263年
劉恂?-?
劉璩?-?

[编辑]

史书无明确记载,《三国志》中记载的三位公主应是他的女儿

艺术形象

[编辑]

歇后语

[编辑]
  •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 阿斗的江山——白送
  •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 司马昭试探刘禅投降——乐不思蜀
  • 扶不起的阿斗

影视形象

[编辑]

動漫形象

[编辑]

遊戲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维基文库中该作者的作品:
刘禅
  1. ^见《三国志·明帝纪》引《魏略》及《三国志集解》
  2. ^或爲「阿升」之文獻誤字,詳見刘禅#幼名爭議
  3. ^孫權掌權52年(200年-252年),但其至229年方稱帝號,在位23年。
  4. ^建安元年(196年),刘备至少已有一个儿子,但身份已不可考。
  5. ^《三国志 蜀书二 先主传第二》曹公表先主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是岁建安元年也。建安元年也。先主与术相持经月,吕布乘虚袭下邳。下邳守将曹豹反,间迎布。布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海西。
  6. ^东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先主入益州,吴遣迎孙夫人。夫人欲将太子归吴,诸葛亮使赵云勒兵断江留太子,乃得止。”
  7. ^《郤正传》. [2022-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1). 
  8. ^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補图注·卷二·汉中志》上庸郡北巫县:安樂鄉,〈劉、李本作鄉。他各本皆作「縣」,并作郡屬縣款式,提行或空格。成六縣。當非。〉咸熙元年為公國,封劉後主也。〈廖本此下注云:「按當有誤也。上文言屬縣五,而今有六縣。或不數公國耳。但考《晉書‧地理志》幽州燕國有「安樂國相。蜀主劉禪封此縣公」,明不得屬上庸。此之云然,所未詳矣。」廖刻不考板本,未見劉本與《函海》注,自迷惘。〉
  9. ^《三國志.卷三三.蜀書.後主禪傳》 - 「樂不思蜀」典故原文. [2018-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6). 
  10. ^《华阳国志》卷十一:安乐思公世子早没,次子宜嗣,而思公立所爱者,文立谏之,不纳。及爱子立,骄暴。
  11. ^《洛阳伽蓝记·卷二·城东》:在东阳门外二里御道北,所谓晖文里。里内有太保崔光、太傅李延寔、冀州刺史李韶、秘书监郑道昭等四宅。并丰堂崛起,高门洞开。赵逸云:“晖文里是晋马道里,延寔宅是蜀主刘禅宅,延寔宅东有脩和宅,是吴主孙皓宅,李韶宅是晋司空张华宅。”
  12. ^辭典檢視 [阿斗 : ㄚ ㄉㄡˇ].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中華民國教育部. [2022-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1). 
  13. ^李學勤 主編. 字源.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3.ISBN 9787552800692. 
  14. ^苏杰. 异文与文字研究. 《三国志》异文研究. 濟南: 齊魯書社. 2006: 57–58.ISBN 7-5333-1612-6(中文(中国大陆)). 
  15. ^陳壽. 链接至维基文库 三國志/卷03. 维基文库. 
  16. ^陳壽. 链接至维基文库 三國志/卷35#諸葛亮. 维基文库. 
  17. ^吳金華. 三國志校詁.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3.ISBN 9787572020087. 
  18. ^班固. 链接至维基文库 漢書/卷006. 维基文库. 
  19. ^《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第四》注引孙盛《蜀世谱》:璿弟,瑶、琮、瓒、谌、恂、璩六人。蜀败,谌自杀,馀皆内徙。值永嘉大乱,子孙绝灭。唯永孙玄奔蜀,李雄伪署安乐公以嗣禅后。
  20. ^《三国志 蜀书五 诸葛亮传第五》瞻字思远。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
  21. ^《三国志 蜀书十四 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子承嗣,为黄门侍郎。承弟恭,尚公主。【裴注《祎别传》曰:恭为尚书郎,显名当世,早卒。祎长女配太子璿为妃。】
  22. ^《三国志 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三國志/卷33》,出自陳壽三國志
刘禅
出生于:207年逝世於:271年
統治者頭銜
前任:
烈祖昭烈皇帝
劉備
— 名义上的 —
漢朝皇帝
223年-263年
繼任:
汉朝滅亡
蜀漢皇帝
223年-263年
繼任:
蜀漢滅亡
蜀地君主
223年-263年
繼任:
魏元帝
曹奐
王室頭銜
新頭銜安樂縣公
263年-271年
繼任:
劉恂
西汉
尊封
统治
新朝
玄汉
宗室自立诸政权
东汉
尊封
统治
季汉
魏国
世系
追尊
统治
蜀汉
世系

统治

东吳
世系
追尊
统治
燕国
世系

统治

陈寿著《三國志》立傳人物
卷1 武帝紀
卷2 文帝紀
卷3 明帝紀
卷4 三少帝紀
卷5 后妃传
卷6 董二袁劉传
卷7 呂布臧洪传
卷8 二公孫陶四張传
卷9 諸夏侯曹传
卷10 荀彧荀攸賈詡传
卷11 袁張涼国田王邴管传
卷12 崔毛徐何邢司馬传
卷13 鍾繇華歆王朗传
卷14 程郭董劉蒋劉传
卷15 劉司馬梁張温賈传
卷16 任蘇杜鄭倉传
卷17 張樂于張徐传
卷18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传
卷19 任城陳蕭王传
卷20 武文世王公传
卷21 王衛二劉傅传
卷22 桓二陳徐衛盧传
卷23 和常楊杜趙裴传
卷24 韓崔高孫王传
卷25 辛毗楊阜高堂隆传
卷26 滿田牽郭传
卷27 徐胡二王传
卷28 王毌丘諸葛鄧鍾传
卷29 方技传
卷30 烏丸鮮卑東夷传
卷31 劉二牧传
卷32 先主传
卷33 後主传
卷34 二主妃子传
卷35 諸葛亮传
卷36 关張馬黄趙传
卷37 龐統法正传
卷38 許糜孫簡伊秦传
卷39 董劉馬陳董呂传
卷40 劉彭廖李劉魏楊传
卷41 霍王向張楊費传
卷42 杜周杜許孟来尹李譙郤传
卷43 黄李呂馬王張传
卷44 蒋琬費禕姜維传
卷45 鄧張宗楊传
卷46 孫破虜討逆传
卷47 吴主传
卷48 三嗣主传
卷49 劉繇太史慈士燮传
卷50 妃嬪传
卷51 宗室传
卷52 張顧諸葛步传
卷53 張严程闞薛传
張紘張尚)・严畯裴玄)・程秉徵崇)・阚泽唐固)・薛綜薛珝薛瑩
卷54 周瑜魯肃呂蒙传
卷55 程黄韓蒋周陳董甘淩徐潘丁传
卷56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传
卷57 虞陸張駱陸吾朱传
卷58 陸遜传
卷59 吴主五子传
卷60 賀全呂周鍾離传
卷61 潘濬陸凱传
卷62 是儀胡綜传
卷63 吴範劉惇趙達传
卷64 諸葛滕二孫濮陽传
卷65 王楼賀韋華传
洛阳古墓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其它
邙山陵墓群洛阳古墓博物馆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
战国
西汉
东汉





三国曹魏
晋朝西晋
西


南北朝北魏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后梁
后唐
后晋
宋朝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多处之一 ?:存疑 位于邙山
规范控制数据库:人物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刘禅&oldid=89193950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