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刑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文獻,但因為沒有文內引註而使來源仍然不明(2024年9月10日)
请加上合适的文內引註来改善这篇条目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24年9月10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刑部"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刑部
汉语名称
汉语刑部
标音
越南语名称
國語字Bộ Hình ‧ Hình bộ
汉喃 部刑 ‧ 刑部
朝鲜语名稱
諺文형부 ‧ 형조
汉字刑部 ‧ 刑曺
标音
文观部式Hyeongbu ‧ Hyeongjo
马-赖式Hyǒngpu ‧ Hyǒngcho
满语名称
满文 ᠪᡝᡳᡩᡝᡵᡝ ᠵᡠᡵᡤᠠᠨ
穆麟德转写beidere jurgan

刑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之一。其長官為刑部尚书

历史

[编辑]

刑部最早出自隋朝五省六曹制,其時設有都官尚书,後來改為刑部尚书,為六部之一,長官為刑部尚書。其後由,此制歷代相沿。唐玄宗朝,曾改为宪部。

两代,刑部作為主管全國刑事司法的机构,与都察院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刑部的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刑部的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是按。清代刑部各司除分核本省刑名外,职掌他省及衙门的部分文书收发和某些日常政务。此外,清设督捕司,掌督捕旗人逃亡事;秋审处,掌核秋审朝审各案;减等处,掌汇核各省及现审各案之遇赦减等事;提牢厅,掌管狱卒,稽察南北所监狱罪犯,发放囚衣、囚粮及药物等;赃罚库,掌收放现审案内赃款及没收各物件,并保管本部现银及堂印;赎罚处,掌罚罪事;律例馆,掌修订法律。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设立法部,其长官称司法大臣,刑部遂废。

其他國家

[编辑]

受中國文化影響,朝鮮半島高麗王朝也設有刑部,其長官為刑部尚書。至朝鮮王朝時期,改稱刑曹,長官改稱刑曹判書。越南古代亦設有刑部的機構。

朝鮮

[编辑]

朝鮮王朝時期,刑曹的本曹設置官員五十四名,分別為判書一名(正二品)、參判一名(從二品)、參議一名(正三品)、正郎三名(正五品)、銓郎三名(正六品)、律學教授一名(從六品)、別提二名(從六品)、明律一名(從七品)、審律二名(從八品)、律學訓導一名(正九品)、檢律二名(從九品)。刑曹之下設有掌隷院典獄署兩個衙門。

越南

[编辑]

阮朝時,刑部設尚書一、參知二、侍郎二,輔官若干。保大八年(1933年),保大帝改組內閣,將刑部改設為司法部,但民間依然稱作“刑部”。

日本

[编辑]

受中国唐代文化影响,日本古代相应采取了二官八省制,设立刑部省主管司法事务。其后相沿至近代。

参考文献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刑部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參見

[编辑]
三省及其主要官职
尚书省下属六部及其主要官职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参见:宰相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刑部&oldid=84165662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