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馮桂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冯桂芬
馮桂芬
《清代學者象傳》之馮桂芬像
清代學者象傳》之馮桂芬像
大清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
籍貫江蘇蘇州府吳縣
族裔漢族
字號字林一,號景亭
室名校邠廬、顯志堂、十五焦書館、獨善兼善之室
出生嘉慶十四年(1809年)
逝世同治十三年(1874年)
出身
  • 道光二十年庚子科進士及第

冯桂芬(1809年—1874年),林一景亭,晚号邓尉山人江苏省苏州府吴县木渎镇(今属苏州市吴中区)人,清朝思想家、散文家。

生平

[编辑]

馮桂芬出生在富貴家庭,敏而好學,文名極盛。早年為生員。道光二十年(1840年)高中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授翰林院編修,是林則徐門生。道光二十四年充廣西鄉試正考官,二十五年教習庶吉士[1]李鸿章深“服其学问精洽”。

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天國南京建都,馮桂芬奉命在南京附近的蘇州組織團練,與太平軍對抗,升右中允。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攻克蘇州,馮桂芬逃往上海,繼續參加組織由江浙官紳與英、法、美等國領事組成的全防局,1862年以後參與李鴻章湘軍以協助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以英美兵器經驗自創淮軍。晚年曾先後在金陵、上海、蘇州等書院講學,從事著述。同治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冯桂芬病死里第(冯桂芬故居),葬天池山冯桂芬墓)。[2]光緒二年,入祀名宦乡贤祠。

思想

[编辑]

他提出“采西學、制洋器、籌國用、改科擧”的新建議,主張「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即“中体西用”,為洋務運動的擁護者。著有《校邠廬抗議》(1861年)、《顯志堂集》。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486》,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分类

参考文献

[编辑]
  1. ^《显志堂稿》卷8,第34页
  2. ^《显志堂稿》,李鸿章《墓志銘》

参见

[编辑]
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87名
殷壽彭 -莊受祺 -王祖培 -廉師敏 -顧嘉蘅 -金肇洛 -莫以枋 -厲恩官 -陳 枚 -黃麟祥
鄒正杰 -邵 綸 -李載熙 -史 淳 -鄭元璧 -卓 橒 -翁同书 -董 醇 -方允鐶 -王 沆
吳敬羲 -万青藜 -葉 球 -沈元泰 -秦金鑑 -鄭瓊詔 -吳保泰 -朱 瀚 -黃兆麟 -李希郊
戚 貞 -彭飛鴻 -許振礽 -甘守先 -鮑錫年 -匡 源 -毓 雯 -朱時中 -范承典 -馬 鑄
祥 恩 -洪起燾 -龔紹仁 -周炳鑑 -劉寶楠 -慕維城 -黃 倬 -宗室和潤-方奎炯 -鄭大誠
顏履敬 -蕭時馥 -陳洪鐘 -車順軌 -楊從矩 -白雙南 -萬起鴻 -顧 份 -蔣琦淳 -鄭 鈞
吳台朗 -殷兆鏞 -尹宗淳 -周鎮南 -李铭皖 -龔 瑛 -王爰相 -椿 壽 -林鶚騰 -張爾宇
王繼閥 -張同登 -蔡殿齊 -倪應復 -洪國治 -湯雲松 -邱 璋 -周誠之 -顧開第 -李 煒
雷維翰 -曹 炯 -趙啓春 -王啓圖 -吳廷溥 -陳 魯 -胡光泰 - --- - --- - ---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90名
何其仁 -邱文藻 -鍾 英 -黃桂馥 -張清泰 -周連仲 -宋衍鏞 -湯師祺 -李祝齡 -虞家泰
王 晉 -韓錦雲 -薛鴻兆 -楊福五 -黃贊禹 -楊汝芝 -梁寶書 -許 倫 -魏睦庭 -梁國珍
李 祜 -玉 衡 -曹士鶴 -李樹澤 -賈洪詔 -范 梁 -孫晉墀 -武汝清 -黃夢菊 -樓 瓊
馮 杰 -白聯元 -姚近韓 -方銘賢 -三 壽 -晏 棻 -何杓朗 -善 泰 -韓捧日 -查日華
李金鼇 -吳世涵 -朱以升 -楊春和 -孫肇元 -鄭慶崧 -李 焜 -崔 洲 -朱 鎮 -崇 亮
魏光宇 -侯履中 -艾 暢 -華翊亨 -李蒙泉 -延 愷 -謝寶樹 -姚銘鼎 -黃賜履 -安 鑌
李 淳 -生永錫 -王廷幹 -善 恒 -王元善 -杜廷楷 -李 曉 -劉松嶺 -鍾漢章 -王金相
張鵬程 -王清渠 -熊燦奎 -張鳴曉 -甯曾綸 -趙 垣 -恒 福 -閻朝貴 -佈彥泰 -熙 恬
王筠節 -劉麟圖 -段金甌 -姚師錫 -敬 和 -陳 錕 -陳嘉勳 -謝重毅 -湯廷詔 -卜葆鈖
国际
各地
人物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馮桂芬&oldid=85393649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