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公館鄉 (台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公館鄉 (臺灣)
公館鄉
Gongguan Township
舊稱:隘寮下、蛤仔市
公館鄉位置圖
公館鄉位置圖地图
公館鄉官方圖章
公館鄉徽
坐标:24°31′N120°51′E / 24.51°N 120.85°E /24.51; 120.85
國家中華民國
臺灣省(已虛級化)
上級區劃苗栗縣
下級區劃19279
政府
 • 行政机构公館鄉公所
(立法機關:公館鄉民代表會
 • 鄉長何在鑫公館鄉鄉長列表)
面积
 • 总计71.4523 平方公里(27.5879 平方英里)
海拔247 公尺(810 英尺)
人口(2025年9月)(11,541[1][2]戶)
 • 總計30,555[1][2]
 • 排名苗栗縣的第6位
 • 密度428人/平方公里(1,108人/平方英里)
时区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郵遞區號363
戶政資料代碼10005090
毗鄰頭屋鄉苗栗市銅鑼鄉大湖鄉獅潭鄉
網站http://www.kungkuan.gov.tw/

公館鄉臺灣客家語四縣腔:gungˊ gonˋ hiongˊ),舊稱「隘寮下」、「蛤仔市」,位於臺灣苗栗縣中央偏西,八角崠山脈西側。北毗頭屋鄉,西北臨苗栗市,西南連銅鑼鄉,東鄰獅潭鄉,東南接大湖鄉。氣候屬於亞熱帶,溫和多雨,年平均溼度約80%。人口組成方面,以客家人為主要族群(約占84%)[3]

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有天然氣、煤、石英砂及黏土等礦產,清領時期開發「亞洲第一口油井」,使其油氣開發歷史已有百年,有「油氣之鄉」及「陶藝重鎮」之美譽。蔬果特產方面主要為草莓、紅棗,因此有草莓季、紅棗季與黃金小鎮等文化活動。

歷史

[编辑]

公館鄉舊稱「隘寮下」(或稱「隘寮腳」)、「蛤仔市」,前者得名由來係因早期先民入墾當地時,常受八角崠山區以東的原住民騷擾,於1870年在今日的苗栗縣境內設置銅鑼灣、芎中七、大坑口、蛤仔市四處隘寮,其中後三處隘寮位於當地境內,招集隘勇守衛,聚落位於隘寮下方,故名;後者名稱則是由於當地四周山丘環繞,中間為由後龍溪沖積而成的形似蛤仔的苗栗河谷平原[4]:36。後因墾戶在此拓墾時所建立租館,乃改名為「公館」[5]

公館鄉早期為客家人北移苗栗開發時的核心地區。1737年廣東鎮平的客家人徐華均、徐華殿兄弟入墾;1817年,以客家人吳琳芳為首,組織了八十四股開墾石圍牆、中小義一帶。客家人初在福基、石墻開墾時設隘寮守衛,因福基舊稱「上隘寮」,故稱公館街為「隘寮下」;道光年間形成街市;後因當地多為官府辦公或公共建築之辦公事務所在地,因此在1896年初設公館區庄場,1920年實施地方制度後設公館庄;此後「公館」之名沿用至今。

1935年的新竹台中地震造成公館庄250人死亡、1,294戶住家全壞。[6]

1945年,臺灣由中華民國接管[7]:8,全臺分八縣、九省轄市,公館鄉屬新竹縣苗栗區[8]:205-206。1950年10月25日,苗栗立縣,與新竹縣分治,公館鄉改隸苗栗縣[7]:9

地理

[编辑]

氣候

[编辑]
公館(平均數據1991–2020 極端數據1995–present)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31.3
(88.3)
34.0
(93.2)
33.8
(92.8)
37.0
(98.6)
38.0
(100.4)
38.1
(100.6)
39.2
(102.6)
39.9
(103.8)
40.0
(104.0)
37.3
(99.1)
34.1
(93.4)
31.3
(88.3)
40.0
(104.0)
平均高温 °C(°F)19.9
(67.8)
20.3
(68.5)
22.7
(72.9)
26.6
(79.9)
29.7
(85.5)
32.0
(89.6)
33.3
(91.9)
32.7
(90.9)
31.6
(88.9)
28.8
(83.8)
25.8
(78.4)
21.8
(71.2)
27.1
(80.8)
日均气温 °C(°F)15.0
(59.0)
15.6
(60.1)
17.8
(64.0)
21.7
(71.1)
25.0
(77.0)
27.4
(81.3)
28.4
(83.1)
27.9
(82.2)
26.4
(79.5)
23.5
(74.3)
20.5
(68.9)
16.8
(62.2)
22.2
(71.9)
平均低温 °C(°F)11.6
(52.9)
12.2
(54.0)
14.3
(57.7)
18.0
(64.4)
21.3
(70.3)
24.0
(75.2)
24.8
(76.6)
24.5
(76.1)
22.7
(72.9)
19.7
(67.5)
16.7
(62.1)
13.0
(55.4)
18.6
(65.4)
历史最低温 °C(°F)1.4
(34.5)
3.6
(38.5)
5.1
(41.2)
6.8
(44.2)
12.4
(54.3)
16.4
(61.5)
21.8
(71.2)
21.6
(70.9)
16.4
(61.5)
9.9
(49.8)
5.8
(42.4)
1.9
(35.4)
1.4
(34.5)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52.5
(2.07)
85.9
(3.38)
130.9
(5.15)
146.3
(5.76)
217.5
(8.56)
282.8
(11.13)
198.0
(7.80)
283.3
(11.15)
167.6
(6.60)
38.1
(1.50)
34.3
(1.35)
40.6
(1.60)
1,677.8
(66.05)
平均降水天数6.27.610.19.610.311.69.011.47.23.44.75.997
平均相對濕度(%)83.084.483.682.882.480.180.182.784.181.381.881.482.3
月均日照時數135.1112.7145.2155.7178.1198.5229.1210.8214.5212.5162.1143.52,097.8
数据来源:Central Weather Administration (precipitation days 1995–2020, sun 2008–2020)[9]

人口

[编辑]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4622,571—    
195124,648+9.2%
195627,280+10.7%
196129,182+7.0%
196635,645+22.1%
197132,718−8.2%
197632,818+0.3%
198133,074+0.8%
198632,984−0.3%
199133,182+0.6%
199634,702+4.6%
200134,875+0.5%
200634,577−0.9%
201134,847+0.8%
201634,210−1.8%
202131,867−6.8%
來源:
  1. 黃鼎松 1994,第146頁,第三篇·住民
  2. 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內政部. [2019-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0). 

根據苗栗縣政府民政處統計,2024年底公館鄉戶數約1.1萬戶,人口約3.1萬人,是苗栗縣人口最多的鄉,鄉內人口大多集中於雪山山脈以西與台6線沿線的平地各村,即縣道119甲線以西的後龍溪沖積平原地區,人口最多與最少的村分別是館南村與南河村,2024年底兩村人口分別為4,058人與226人,其中南河村也是苗栗縣人口最少的村里[1];人口密度最高與最低的村分別是館中村與南河村,2024年底兩村人口密度分別為每平方公里7,079人與24人[4]:37[1]

公館鄉歷年人口變化(1948年-2030年)[10]:146[11]
由于技术原因,此旧版图表已停用,並須迁移至新版图表。造成您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

政治

[编辑]

歷屆鄉長

[编辑]
任次姓名備註
1黃榮桂
2謝阿盛
3謝阿盛
4鍾錦洹
5鍾錦洹
6邱其湘
7江聰仁
8徐金錫
9徐金錫
10謝傳禎
11謝傳禎
12謝桂麟
13謝桂麟中途離職
13徐志榮補選上任
14徐志榮
15彭德台
16彭德台
17曾美露
18曾美露
19何在鑫現任

鄉政組織

[编辑]

公館鄉公所是公館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公館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苗栗縣政府。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公館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及3個附屬機關[12]

公館鄉民代表會是公館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公館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公館鄉民代表會共有11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公館區)5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福基區)2席鄉民代表、第三選區(鶴岡區)4席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13][14]

行政區

[编辑]

現今公館鄉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20年,日本將臺灣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設公館庄屬新竹州苗栗郡[8]:205。公館庄轄公館、麻薺寮、中小義、大坑、福基、石圍墻、出磺坑、五穀岡、鶴子岡、尖山、南河、北河等12個大字[8]:218。1945年,改為「公館鄉」,屬新竹縣苗栗區[8]:205-206。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公館鄉改隸新成立的苗栗縣[8]:206

公館鄉共轄19個村,其行政區域分布情形為[4]:36

公館鄉行政區劃
次分區村名
公館區館中村館東村館南村中義村玉泉村大坑村
福基區福基村福德村福星村石墻村開礦村
鶴岡區五谷村玉谷村鶴岡村鶴山村尖山村仁安村南河村北河村

金融機構

[编辑]

教育

[编辑]

國民中學

[编辑]

國民小學

[编辑]

交通

[编辑]

公路

[编辑]

客運

[编辑]

休閒旅遊

[编辑]

景點

[编辑]
  • 五榖文化村:中山高苗栗交流道旁,往公館方向。
  • 台灣油礦陳列館:位於出磺坑,行政區屬公館鄉開礦村。
  • 福樂麵店
  • 穿龍老屋豆腐坊
  • 客屬大橋
  • 苗栗公館夜市

寺廟

[编辑]

古厝

[编辑]

特產與資源

[编辑]

特產

[编辑]

公館鄉的特產有紅棗草莓福菜榨菜杭菊紫蘇柑桔柿子芋頭桃子陶瓷樟腦土雞油桐花(福德村「打鹿坑」山區最多)、稻米台粳九號。其中,紅棗為石墻村人陳北開在戰後時期初帶動石墻村村民開始種植。

礦產

[编辑]
出磺坑

開礦村-天然氣礦產台灣中油公司長期開採的出磺坑油井,開採量、蘊藏量均是全台第一。並於自2009年8月3日開鑽當地出礦坑145號,而自2010年5月1日鑽抵預定井深3800公尺後停鑽,共發現11層未曾生產過的含油氣層,預計2011年底可加入生產,估計未來新增可採天然氣資源量逾10億立方公尺,共可生產20年。[15]

參考資料

[编辑]
引用來源
  1. ^1.01.11.21.3苗栗縣政府民政處.苗栗縣各里戶數、人口數詳細資料表. 苗栗縣戶政服務網. [2022-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4)(中文(臺灣)). 
  2. ^2.02.1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 中華民國 內政部戶政司 全球資訊網. [2025-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中文(臺灣)). 
  3. ^各鄉鎮客家人口統計(PDF). [2017-10-11]. (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17-10-10). 
  4. ^4.04.14.2黃鼎松; 馮秋田 (编). 第一篇·開拓. 《公館鄉誌》. 公館鄉: 公館鄉公所. 1994(中文(臺灣)). 
  5. ^施添福 2006,第419頁.
  6. ^昭和十年 臺灣震災誌. 臺灣總督府. 1936-03-25. 
  7. ^7.07.1黃鼎松; 林乾新 (编). 大事記. 《公館鄉誌》. 公館鄉: 公館鄉公所. 1994(中文(臺灣)). 
  8. ^8.08.18.28.38.4黃鼎松; 林乾新; 朱錦龍; 邱振昌; 鄭錦宏; 湛松鳳; 蔡富昌; 江欽仁 (编). 第四篇·政事. 《公館鄉誌》. 公館鄉: 公館鄉公所. 1994(中文(臺灣)). 
  9. ^農業氣象觀測網監測系統 : 苗栗農改(K2E360). Central Weather Administration. [13 October 2024]. 
  10. ^黃鼎松; 徐清明 (编). 第三篇·住民. 《公館鄉誌》. 公館鄉: 公館鄉公所. 1994(中文(臺灣)). 
  11.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XLS). 內政部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0-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12. ^公所簡介-組織架構. 公館鄉公所. [2021-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中文(臺灣)). 
  13. ^代表會-代表會簡介. 公館鄉公所. [2021-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2)(中文(臺灣)). 
  14. ^代表會-現任代表資料. 公館鄉公所. [2021-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2)(中文(臺灣)). 
  15. ^苗栗老油田 發現大量天然氣[永久失效連結]
書籍
  • 黃鼎松等編纂. 《公館鄉誌》. 公館鄉: 公館鄉公所. 1994(中文(臺灣)). 
  • 施添福等編纂. 第十二章·公館鄉. 《臺灣地名辭書·卷十三·苗栗縣》. 南投市: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6.ISBN 978-986-00-6416-2(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编辑]
公館鄉 (台灣)在维基百科的姊妹项目
縣轄市
苗栗縣縣徽
山地鄉
桃園市
臺灣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
新竹縣
新竹市
苗栗縣
臺中市
南投縣
雲林縣
高雄市
屏東縣
臺東縣
花蓮縣
註: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公館鄉_(台灣)&oldid=89563879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