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八旗察哈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八旗察哈尔

八旗察哈爾,亦稱“口外游牧察哈爾八旗”[1],是清代内属蒙古的建制,由原察哈爾部改置,初由驻京的八旗蒙古都统所辖,後由察哈爾都統總理遊牧事務。中华民国大陆时期被蒙政会改为察哈尔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并并入锡林郭勒盟。

建置沿革

[编辑]

天聰九年(1635年),後金察哈爾部皇太極林丹汗之子額哲亲王,其所部被安置於義州(今遼寧義縣一帶)。崇德元年(1636年)編為扎萨克旗,有一旗、四旗、八旗之說[2]

康熙十四年(1675年),林丹汗之孫布爾尼起兵反叛,不久敗亡,林丹汗一族絕嗣。於是將察哈爾部眾改編為八旗,每旗設總管、副總管各一人,遷於宣化大同邊外,成為內屬蒙古部落。其牧地“東至克什克騰界,西至歸化城土默特界,南至太僕寺牧廠及山西邊界,北至蘇尼特及四子部落界”[3]。後來又陸續將喀爾喀準噶爾等部投誠之人編為佐領,隸屬於察哈爾。

“康熙十四年(1675年),设游牧察哈尔八旗时,以迁察哈部衆于宣化府大同府边外,编为八旗如内制。三十八年(1699年),增设总管,初隸蒙古八旗都统,后又增设都统驻张家口。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增设都统、副都统以下官职有差”[4]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設察哈爾都統一人,駐張家口,“總理遊牧八旗事務,兼轄張家口駐防官兵”;“設副都統二人,在左右翼邊界駐紮。”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裁汰副都統一人,留一人駐張家口。[5]

八旗察哈爾

[编辑]
  • 鑲黃旗察哈爾:原駐啕濑庙,乾隆年间,移驻蘇明峰,在張家口以北三百四十里。旗地东起正白旗察哈尔,西到正黄旗察哈尔,南接正黄﹑镶黄二旗牧厂,北交苏尼特右翼旗。[6]辖区大致相当于今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全部,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卓资县和河北省康保县﹑尚义县的一部分。[7]
  • 正黃旗察哈爾:原駐木孫忒克山,在張家口西北三百二十里。同治年间,移驻大六号。旗地东北至镶黄旗察哈尔,西接正红旗察哈尔,南连太仆寺右翼牧厂,北邻苏尼特右翼旗。[6]辖区大致相当于今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察哈尔右翼前旗的大部分以及察哈尔右翼后旗的东部和商都县的一部分。[7]
  • 鑲紅旗察哈爾:駐布林泉,在張家口西北四百二十里。旗地东接正红旗察哈尔,西邻镶蓝旗察哈尔,北起四子部落界,南抵山西省大同府边。[6]辖区大致相当于今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东南部﹑卓资县东部﹑凉城县大部和丰镇市西部的一小部分。[7]
  • 正紅旗察哈爾:駐古爾板托羅海山,在張家口西北三百七十里。旗地东接正黄旗察哈尔,西南邻镶红旗察哈尔,南至太仆寺右翼牧厂,北抵四子部落界。[6]辖区大致相当于今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察哈尔右翼前﹑后二旗西部﹑卓资县东北部和丰镇市西部的一部分。[7]
  • 鑲白旗察哈爾:駐布雅阿海蘇默,在獨石口西北二百四十五里。 旗地东与南接太仆寺左翼牧厂,西至正白旗察哈尔,北抵正蓝旗察哈尔界。[6]辖区大致相当于今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东北部。[7]
  • 正白旗察哈爾:駐布爾噶臺,在獨石口西北二百九十里。旗地东及北接镶白旗察哈尔,南及西邻镶黄旗察哈尔。[6]辖区大致相当于今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西南部﹑太仆寺旗北部和河北省康保县的一部分。[7]
  • 鑲藍旗察哈爾:駐阿巴漢喀喇山,在殺虎口東北九十里。旗地东接镶红旗察哈尔,西连归化城土默特,南至山西省大同府边,北抵四子部落界。[6]辖区大致相当于今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西部及北部﹑卓资县大部和凉城县西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的一小部分也属其管辖。[7]
  • 正藍旗察哈爾:駐扎哈蘇臺泊,在獨石口東北三百六十里。旗地东接克什克腾,西至镶白旗察哈尔,南起御马厂,北抵阿巴噶左翼旗。[6]辖区大致相当于今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北部。[7]

另有太僕寺左翼、右翼牧群、商都牧群(御马厂)及明安牧群等四個牧群,給清廷放牧牲畜。四牧群與察哈爾八旗合稱察哈爾十二旗群。

伊犁察哈爾八旗

[编辑]

乾隆二十年(1755年)至二十四年(1759年),清廷發兵滅準噶爾部,又平定阿睦爾撒納大小和卓之亂,從征的八旗察哈爾、錫伯官兵遂留守新疆伊犁。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置伊犁察哈爾八旗:

  • 左翼: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
  • 右翼:正黃旗、鑲藍旗、正紅旗、鑲紅旗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八旗制度. 新加坡清史研究学会. [202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15). 
  2. ^《清代藩部研究》,133頁
  3. ^清朝通志》卷三十一地理略
  4. ^《钦定八旗通志:兵制志》卷三十二
  5. ^光緒《大清會典事例》卷九百七十七
  6. ^6.06.16.26.36.46.56.66.7《清史稿》地理志察哈爾
  7. ^7.07.17.27.37.47.57.67.7清代察哈尔八旗四牧群及其历史地理. 国学经典. 2014-05-10. 

来源

[编辑]
  • 清朝通志
  • 光緒《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制中心影印光緒殿本
  • 清史稿》,中華書局排印本
  • 張文江,2001,《清代藩部研究》,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關外
東三省驻防將軍
建省
漢地
蒙古
內屬蒙古
外藩蒙古
內札薩克蒙古
外札薩克蒙古
藏地
西藏
藏区分治
新疆
準部
回部
建省
參見:藩部清朝的省 表示遭撤銷的行政區劃。
八旗蒙古
內屬蒙古
呼倫貝爾
察哈爾
綏遠
唐努乌梁海
科布多
西藏
外藩蒙古
內札薩克蒙古
二十四部
哲里木盟四部
昭烏達盟八部
卓索圖盟二部
锡林郭勒盟五部
烏蘭察布盟四部
伊克昭盟一部
外札薩克蒙古
外喀尔喀四部
東路
中路
後路
西路
科布多衛拉特四部
賽音濟雅哈圖左、右翼盟
青塞特奇勒圖盟
科布多參贊大臣
西套额鲁特二旗
新疆衛拉特二部
烏訥恩素珠克圖盟
巴圖塞特奇勒圖盟
青海額魯特五部
黑龍江額魯特一旗
注釋
与盟范围相当的部落加粗显示。科布多所屬阿爾泰烏梁海、新土爾扈特部、新和碩特部後劃歸阿爾泰
黑龙江将军
呼伦贝尔副都统
索倫部八旗(含陳巴爾虎 ·新巴爾虎八旗 ·額魯特一旗 ·依克明安旗节制 ·郭尔罗斯后旗节制 ·扎赉特部节制 ·杜爾伯特部节制
吉林将军
吉林副都统节制
盛京将军节制
熱河都統节制
察哈爾都統
鑲黃旗察哈爾 · 正黃旗察哈爾 · 鑲紅旗察哈爾 · 正紅旗察哈爾 · 鑲白旗察哈爾 · 正白旗察哈爾 · 鑲藍旗察哈爾 · 正藍旗察哈爾 ·锡林郭勒盟节制
绥远城将军
陕甘总督节制
烏里雅蘇臺將軍
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节制
庫倫辦事大臣节制
科布多參贊大臣
阿爾泰辦事大臣
直辖
西寧辦事大臣节制
青海和碩特部 · 青海輝特部 · 青海綽羅斯部 · 青海土爾扈特部 · 青海喀爾喀部
駐藏大臣
伊犁將軍
會盟
內蒙古
外蒙古
科布多
新疆
青海
喇嘛
駐京國師
左翼
右翼
遊牧喇嘛
寺廟
內蒙古
多倫諾爾呼和蘇默(汇宗寺) · 歸化城五當召(廣覺寺) ·美岱召(壽靈寺) ·大召(無量寺) ·席力圖召(延壽寺) · 錫哷圖庫倫三大寺(兴源寺) · 阿巴哈納爾贝子庙(崇善寺)
外蒙古
新疆
事件
條約
其它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八旗察哈爾&oldid=88531200
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