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丈语 | |
|---|---|
| 島言葉sima kotoba |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
| 区域 | 伊豆群岛南部和大东群岛 |
母语使用人数 | < 1000 (2011)[1]:3–14[2]:13–14 |
| 語系 | |
| 早期形式 | |
| 語言代碼 | |
| ISO 639-3 | – |
| ISO 639-6 | hhjm |
| Glottolog | hach1239[3] |
| ELP | Hachijo |
| 瀕危程度 |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瀕危語言[4] 危险(UNESCO) | |

八丈语(日语:八丈方言/はちじょう ほうげん,罗马字:Hachijō hōgen),当地人称作岛语言(島言葉/しまことば,shima kotoba,日語發音:[ɕimakotoba]),是日语中最独特的一支方言,在另外一些分类方案中是日本语系下的单独一支(与本土日语、北琉球語群和南琉球語群并列)。[5]以此語為母語的人口分佈在八丈島和青島。沖繩縣的大東群島也說此語言,他們是在明治時代從伊豆群島遷過去的。根据相互理解性的标准,八丈语可被视作独立于日语的一种独特语言。[2]:100-120
八丈语是上代东国方言的后代,保留了8世纪《万叶集》中吾妻方言诗和《古风土记》所载常陆国方言特征。八丈语和九州方言的词汇也有相似之处,目前尚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6]
八丈語脫胎自上古日語的東國方言(日语:日本語の方言#上代東国方言),保留有很多上古日語的特色,與今日其他地區的日本語变体差別迥異,難以互通。但由於島民與本土交流變得頻繁,加上大氣電波的標準日語廣播對民眾的影響,會說八丈語的當地人變得愈來愈少。2009年2月19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瀕危語言[7][8]。
伊豆群岛的八丈方言根据八丈支厅内历史上不同的村庄建制,可分为八组。八丈岛上有大贺乡、三根、中之乡、㭴立、末吉方言;八丈小岛上有宇津木、鸟打方言;青岛村自成一支。大贺乡与三根方言十分相似,中之乡与㭴立也是如此;而青岛方言和末吉方言与它们都不太相同。宇津木、鸟打方言没有被归入八丈语,尽管鸟打方言在语音上和大贺乡十分相似。[9]:196–198大东群岛方言未被分类。
八丈语及其方言的分类由John Kupchik[10]:7和国立国语研究所(NINJAL)[9]:162–166[11]:9分别独立作出,在日本-琉球语系内部的分类地位如下:
青岛和㭴立方言与其他方言、与彼此均有较大差别。青岛方言与其他方言在语法上有细微的差异,[1]:39词汇上则有明显不同。㭴立方言在词汇上和鸟打方言、八丈岛诸方言十分相近,但经历了一些独特的音变,例如/s、ɾ/消失;其他村庄的人把失去后者称作シタギレチャッチャ(sitagirecjaQcja)“无舌者”。[9]:191–201
八丈岛的方言和其村庄一样,常被分为“坂上”和“坂下”两支。位于西北部的大贺乡和三根属于坂下,而位于南部的中之乡、㭴立和末吉属于坂上,尽管末吉方言与其他“坂上”方言并不太相近。[2]:95–96因此,末吉方言经常被排除在“坂上”方言之外。
由于八丈语剩余的使用者人数不详,每种方言剩余的使用者人数也不详。自1969年八丈小岛被遗弃为无人岛后,一些讲宇津木和鸟打方言的人搬到了八丈岛,并继续讲八丈语,不过他们的语言似乎已经与坂下方言趋同。[2]:95–96截至2009年,鸟打方言至少还有1名话者,宇津木方言至少还有5名。[12]
与标准日语类似,八丈语音节可表示为(C)(j)V(C):可选的声母辅音C;可选的颚介音/j/;强制的音节核元音V;可选的韵尾/N或Q/。韵尾/Q/只能出现在词中,音节核可以是短元音或长元音。
介音/j/表示前面的辅音颚化,有时也会导致特定辅音调音部位或调音方法发生变化。与日语相似,这些变化可在音位上被分析为颚化与不颚化的两类辅音。[2]:63–66然而,从形态、跨方言的视角来看,将颚化辅音视作/C+j/的序列要更加直接,本文也用此方法,遵循Kaneda (2001)的分析。[1]:15–16另外,当元音以闭前元音/i/起首,前面的辅音(若有)也会与有/j/一样被颚化。
八丈语区分三级音节重量,取决于音节的韵母:
超重音节在八丈语中几乎不存在,也几乎不参与任何动词变位。它们即便出现,韵尾也往往会消失,长元音也可能缩短,使其变为重音节。当使用后者时,罗马音可用联结符表示为⟨kogo͡oN⟩,或径直写作短元音⟨kogoN⟩“这边走”;本文采用前一种写法。这些被缩短的元音和短元音的长度完全相同,但它们在不同方言间的反映仍和长元音相同(后详)。
还有少数词存在以N做韵核的音节,如ンンマキャ(NNmakja)“好吃”[m̩ː.ma.kʲa](词根为NNma-,与日语美味いuma-i同源)。
八丈语所有方言都有下列5个短元音:[1]:15–16
| 前元音 | 央元音 | 后元音 | |
|---|---|---|---|
| 闭元音 | i i | u u[a] | |
| 中元音 | e e | o o | |
| 开元音 | a a |
八丈语很多长元音实际上是双元音。其中大部分的音值在不同方言间差异不小,有些方言中是单元音,另一些方言中是双元音。因此,本文的“长元音”也会包括双元音。不同方言间长元音的对应相当的直接:[1]:17–28[9]:129–134, 191–201
| 本文 | ii | uu | aa | ee | ei | oo | ou | aĭ | uĭ | oĭ |
|---|---|---|---|---|---|---|---|---|---|---|
| 㭴立 | iː | uː | aː | ia~jaː[a] | iː~ɪː~e̝ː[b] | oɐ[c] | ʊː~oː[d] | ai | ui | oi |
| 中之乡 | iː | uː | aː | ea~jaː[a] | ɪː~e̝ː~eː[b] | oɐ[c] | ʊː~oː[d] | ai | ui | oi |
| 末吉 | iː | uː | aː | eː | iː | aː | oː | ai | ui | oi |
| 三根 | iː | uː | aː | eː~ei[e] | ei | oː~ou[e] | ou | ai | ui | oi |
| 大贺乡 | iː | uː | aː | eː | eː | oː | oː | ai | ui | oi |
| 鸟打 | iː | uː | aː | eː | eː | oː | oː | ai | ui | oi |
| 宇津木 | iː | uː | aː | eː | ɐi[c] | oː | ɐu[c] | ɐi[c] | ui | oi |
| 青岛 | iː | uː | aː | eː | ei~eː | oː | ɔu[f] | ai | ui | oi |
| 南大东[13] | iː | uː | aː | eː | (eː?) | (oː?) | oː | ai | ui | oi |
aĭ、uĭ、oĭ较罕见,主要产生自缩略形式。
另外,少数话语标记中还有鼻化元音,如oĩ“我的天!”及hõõ“哦?”或“哦吼!”。
八丈语的辅音与标准日语的基本相同,大多数辅音都能接所有元音或/j/。[1]:15–16
| 唇音 | 舌冠音 | 软腭音 | 喉音 | |||
|---|---|---|---|---|---|---|
| 鼻音 | m m | n n | ||||
| 塞音 / 塞擦音 | 清音 | p p | t t | c t͡s | k k | |
| 浊音 | b b[a] | d d | z d͡z[b] | g ɡ | ||
| 擦音 | s s[c] | h h[d] | ||||
| 闪音 | r ɾ[e][f] | |||||
| 近音 | w w[g] | j j[g] | ||||
| 特殊音拍 | N /N/,[h] Q /Q/[i] | |||||
除上述变化之外,八丈语还有一些别的条件音变:
后接高元音/u、i/(无论长短)时,塞音/t、d/变为塞擦音,分别同c/t͡s/、z/d͡z/合流。[2]:52–61
后接高元音/i/(无论长短)或介音/j/时,舌冠音n、t、d、c、z、s从齿龈音变为硬颚音。于是t-j、c-j变为cj[t͡ɕ];d-j和z-j变为zj[d͡ʑ];s-j变为sj[ɕ],n-j变为nj[ɲ]。[2]:44–50[2]:52–61[1]:15–16
/j/已经是硬颚音了,任何类似于**/jj/的序列都会被简化为/j/。
舌冠塞擦音c、z偶尔会自发地颚化为cj、zj,比较宇津木方言ミゾマ(mizoma)[mʲid͡zoma]和㭴立方言ミジョマ(mizjoma)[mʲid͡ʑoma]“下水道;排水”,比较日语“溝”(mizo)。[2]:52–54, 264
除上述长元音之外,八丈语一般不允许出现跨词素的连续元音。若通过复合、加缀、辅音省略等手段造出了相邻的元音,两个元音会发生接合。两个元音接合的情况如下表:
| -e | -i | -o | -u | -wa[a] | |
|---|---|---|---|---|---|
| a- | ee | oo | ee | oo | awa, oo |
| e- | ei[b] | ei | ei | ei | ewa, ja |
| i- | je | ii | jo[c] | ju | iwa, ja |
| o- | ei | ei | ou[b] | ou | owa, oo |
| u- | ii | ii | uu | uu | uwa, uu |
值得注意的不规则变化有:
词源上一般都遵循这些规则,但也有些例外:
元音接合可被词法统一阻断,也可被其他方言或本土日语影响。
作为上述元音接合规则的例外,有些特殊情况下元音[i]接短元音a、o、u时不会发生接合,而是变成长元音aĭ、oĭ、uĭ。这一般发生在/ɾe/变成[i]之后,如waĭra“我们”(来自warera)和nomaraĭdou“尽管喝酒”(来自nomararedou)。这种现象取决于不同方言、不同话者。
不接合的元音在宇津木方言中较为普遍,这主要是因为其他方言中的ri、ru、re因为词中/ɾ/的消失变为[i]、[u]、[e]。因此,古代的ari和aru合流为[ɐi]、[ɐu],与共同八丈语ei、ou相同。比较:[9]:192–194
| 共同八丈语 | 三根方言发音 | 宇津木方言发音 | 词义 |
|---|---|---|---|
| オジャリヤレ/ozjarijare | [od͡ʑaɾʲijaɾe] | [od͡ʑɐijɐe] | “欢迎” |
| タル/taru | [taɾu] | [tɐu] | “桶” |
| マルバラ/marubara | [maɾubara] | [mɐubaː] | “死了” |
| オキレバ/okireba | [okʲiɾeba] | [okʲɪeba] | “当(他)醒” |
| カブレ/kabure | [kabuɾe] | [kabʊe] | “戴(帽子)!” |
大多数辅音在延长时没有特殊变化:t[t]→Qt[tt]。也有些例外,主要是以/Q/结尾的前缀引起的:
坂上方言(其他方言偶见)中,/N/后接浊阻碍音会变为/Q/:
与日语一样,八丈语也会发生連濁,即清阻碍音在组成复合词时浊化:
| 无连浊 | p | h | t | c | s | k |
|---|---|---|---|---|---|---|
| 有连浊 | b | d | z | g | ||
其他音不受连浊影响。
八丈语的主要语法特征有中心词后置、左向分支、话题优先、论元省略,默认语序为SOV,名词无性之分,也几乎没有数的变化。
八丈语保留了一些上古日语—特别是上代东国方言(EOJ)—的语法特征:[10][1]:3–14, 35–38, 109–120
八丈语也有不见于现代标准日语的自己的变化:
八丈语有大量无法从日语同源词推出的词汇。这主要是因为八丈语的主体来自上古日语东部方言(上代东国日语),或发生过不规则变化。
| 八丈语 | 上代东国方言 | 同源词 |
|---|---|---|
| nubur- “爬” | -- | 上るnobor- (ModJ) no2bor-(WOJ) nubuyuɴ (冲绳语) |
| horow- “捡起” | pirop- | 拾うhirow- (ModJ) 拾ふfirof- (EMJ) pi1rip- (WOJ) firiɴ ~ firiyuɴ (冲绳语) phurūruɴ (今归仁国头语) |
| houm- “口衔” | popom- | 含むfukum- “包含”(ModJ) pupum- (WOJ) |
| nogow-“擦拭” | nogop- | 拭うnuguw- (ModJ) 拭ふnogof- (EMJ) nuguyuɴ (冲绳语) |
| ote- “掉” | -- | 落ちるochi- (ModJ) oti- (WOJ) *ote- (PR) ʔutiyuɴ (冲绳语) |
| ore-“减少;下(船、车)” | -- | 降りるori- (ModJ) ori- (WOJ) *ore- (PR) ʔuriyuɴ (冲绳语) |
| memezume “蚯蚓” | -- | 蚯蚓mimizu (ModJ) mimidu (EMJ) *memezu (PR) mimiji (冲绳语) |
| asub-“玩” | -- | 遊ぶasob- (ModJ) aso1b- (WOJ) *asub- (PR) asibuɴ ~ ashibuɴ (冲绳语) |
| igok- “工作” | -- | 動くugok- (ModJ) ugo1k- (WOJ) *igok- (PR) ʔɴjuchuɴ, ʔɴjuk- (冲绳语) |
| kasjag- “倚靠;倾斜” | -- | 傾ぐkashig- (ModJ) kashig-,katag- (近世日语) |
| kasik- “蒸;煮” | -- | 炊ぐkashig- (ModJ) kasik- (EMJ) kashichii“强饭”(冲绳语) |
| katog- “忍受” | -- | 担ぐkatsug- (ModJ) katug- (近世) |
| jo “鱼” | -- | 魚uo (ModJ) uwo ~ iwo (EMJ) *iyo (PR) ʔyu (冲绳) ɿɿu (宫古语) |
| hito,tecu ~ teQcu “1” | -- | 一hito, 一つhitotsu (ModJ) pi1to2,pi1to2tu (WOJ) *pito, *pitetu (PR) chu,tiitsi (冲绳语) pɿtu,pɿtiitsɿ (宫古语) |
八丈语也保留了大部分日语方言中已经废弃不用的词,如:[1]:159–168
| 八丈语 | 同源词 |
|---|---|
| magure- “模糊的” | 眩るmagure- “变晕” (LMJ) |
| heirak- “伤害;叮、蜇” | 疼らくfifirak- “叮、蜇” (EMJ) |
| hotour- “变热” | 熱るfotofor- ~ fotobor- “排热” (EMJ) |
| sjo-ke “已知” | 著きsiru-ki1 ~ (iti)siro1-ki1 “已知、显著” (WOJ) |
| nabure- “藏” | 隠るnabar- ~ namar- “藏” (EMJ) |
| njow- “呻吟” | 呻吟ふniyof- ~ niyob- “呻吟” (EMJ) |
| kour- “爱”[a] | 恋ふkofi- (EMJ) ko1pi2- (WOJ) |
也有些词在标准日语中确实存在,但词义发生了变化:[2]:147–269
| 八丈语 | 日语同源词 |
|---|---|
| ヤマ/jama“原野” | 山yama |
| ゴミ/gomi“柴火” | ゴミgomi“垃圾” |
| オヤコ/oyako“亲属” | 親子oyako |
| コワキャ/kowakja“疲劳” | 怖いkowai |
| ニクキャ/nikukja“丑” | 憎いnikui“可憎” |
| カモワ/kamowa“吃” | 噛むkamu“嚼、咬” |
| イジメロワ/izimerowa“骂” | 苛めるijimeru“虐待” |
| ヘイロワ/heirowa “叫” | 吠えるhoeru“(狗)吠叫” |
| ヤドロワ/jadorowa“就寝(敬语)” | 宿るyadoru “过夜” |
| マルボワ/marubowa “死” | 転ぶmarobu “摔倒” |
八丈语也有一些来源不明的词:[2]:71–92
| 八丈语 | 词义 |
|---|---|
| トギロワ/togirowa | 邀请;唤起 |
| カスロワ/kasurowa | 忘 |
| デーツィキャ/deecikja | 整洁 |
| クツカワスメ/kucukawasime | 蝉 |
| ケービョーメ/keebjoome | 蜥蜴 |
| ヒョウラ/hjoura | 午饭 |
| ツゥベ/cube | 屋顶 |
| ゾクメ/zokume | 公牛 |
| アビ/abi | 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