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光州 (河南省)

坐标32°8′46″N115°8′17″E / 32.14611°N 115.13806°E /32.14611; 115.13806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32°8′46″N115°8′17″E / 32.14611°N 115.13806°E /32.14611; 115.13806

光州中国古代城市,光州本州境即今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境,光州城即今潢川县城。唐建光州,清雍正二年升格为光州直隶州,民国二年(1913年)全国政区改革,光州本可改称光县,嫌与邻封光山县凌夺,查黄水自湖北麻城县东流至州西北,名曰潢河,故改称“潢川县”[1]

光州襟带长淮,控扼颍蔡,自古为江淮河汉的战略要地,有“河洛重镇,吴楚上游”之称。自公元220年置弋阳郡开始直到1952年潢川专区撤并,在长达1700多年的时间内,光州(今潢川县)历朝历代均为豫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

光州为黄国故里,是诸侯向东南沿海开辟探索的重要桥梁,也是中国各氏族南迁北移的重要枢纽[2]。光州小商品商业发达,素有豫南小苏州、小汉口之称。

历史沿革

[编辑]

古代

[编辑]
顺治年间光州全境地图[3]
顺治年间光州治所地图[4]

据《禹贡》载,光州为扬州之域。汉朝时为汝南郡地。三国曹魏黄初元年置弋阳郡,弋阳县为郡治所。南朝梁设置光州,在东魏北齐北周占据时,因与山东的光州(治今山东省莱州市)区别,称为南光州开皇三年(583年)废弋阳郡,定城县直属南光州。开皇五年(585年)改光州为莱州,改南光州为光州。大业三年(607年)光州改为弋阳郡,定城县属之。

隋代行政区划变遷
区划開皇元年区划大業3年
南光州南郢州南建州澮州弋陽郡
光城郡宋安郡丰安郡弋陽郡東光城郡淮南郡齐安郡新蔡郡边城郡平高郡義城郡新蔡郡新城郡新蔡郡边城郡光化郡光山县
乐安县
定城县
殷城县
固始县
期思县
光城县
乐安县
宋安县丰安县定城县東光城县東新蔡县--茹由县平高县包信县新蔡县新城县固始县期思县-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改弋阳郡为光州,另置弦州,定城为治所;贞观元年(627年)废弦州。定城属光州。先天元年(712年)光州州治由光山迁至定城。天宝元年(742年)改光州为弋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光州。唐朝时,户三万一千四百七十三,口十九万八千五百八十。下辖五县:定城县、光山县、仙居县殷城县固始县[5]

唐朝光州辖县
618年光山县定城县固始县乐安县殷城县
620年光山县固始县乐安县定城县改属弦州殷城县改属义州
627年光山县固始县乐安县定城县殷城县来属)
712年定城县(改治)、光山县固始县乐安县殷城县
742年定城县光山县固始县乐安县(改名仙居县)、殷城县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光州改为光山军,不久复为光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为避金海陵王太子光瑛讳,改光州为蒋州,不久复为光州。定城均为州治。嘉熙元年(1237年)兵乱,光州徙治金刚台。至元十二年(1275年)光州归附蒙古帝国,属蕲黄宣慰司,三十年(1293年)改属汝宁府,定城为州治。

洪武元年(1368年)省定城县入光州。四年(1371年)光州属中都临濠府(治今安徽省凤阳县),十三年(1380年)改属汝宁府。雍正二年(1724年)升光州为光州直隶州

近现代

[编辑]

民国初,废府州设道尹。民国二年(1913年)光州改为潢川县[6],属豫南道(1914年改豫南道为汝阳道);1928年5月河南省境划为14个行政区,潢川为第十三行政区治所。1932年8月成立河南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署治潢川。1934年4月署治曾迁至经扶,旋即返潢川。

1949年1月31日潢川解放,潢川县人民民主政府和鄂豫区二专署同迁县城设治,5月撤消鄂豫区所辖一、二专署,合并为潢川专署,属河南省人民政府,辖潢川、光山、固始、息县、商城、罗山、新县7县,潢川县人民民主政府改为潢川县人民政府;1952年10月,信阳、潢川两专署合并,潢川县隶属信阳专区。1970年属信阳地区。1998年6月9日开始,属信阳市至今未变。

地理

[编辑]
光州在河南的位置。
光州在河南的位置。
光州
光州在河南的位置
光州在中国的位置。
光州在中国的位置。
光州
光州在中国的位置


息县
淮滨县
罗山县固始县
西
 光州  
罗山县新县
商城县

名人

[编辑]
另请参见“Category:光州人”。

文化

[编辑]

豫南“花鼓灯”戏在本地有重要的群众基础,各乡镇都有花鼓灯艺人和表演团体。

刺史

[编辑]
唐朝光州刺史

注释

[编辑]
  1. ^1.01.1关注 | 河南潢川县撤县设市工作进入新阶段:已经省政府批准上报_手机搜狐网. m.sohu.com. [2020-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3). 
  2. ^光山+潢川=光州市? 规划:支持撤县设市-新闻频道-手机搜狐. m.sohu.com. [2018-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9). 
  3. ^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顺治固始县志顺治光州志(PDF). 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2-11: 254 [2012-07-26].ISBN 7-5013-0950-7. (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1-02-22)(中文(繁體)). 
  4. ^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顺治固始县志顺治光州志(PDF). 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2-11: 255 [2012-07-26].ISBN 7-5013-0950-7. (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1-01-02)(中文(繁體)). 
  5. ^新唐书·志第三十一·地理五》舒州同安郡......光州弋阳郡,上。本治光山,先天元年徙治定城。土贡:葛布、石斛。户三万一千四百七十三,口十九万八千五百八十。县五:定城,上。武德三年置弦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光山,上。南有木陵故关。西南八里有雨施陂,永徽四年,刺史裴大觉积水以溉田百余顷。仙居,上。本乐安。武德三年析置宋安县,以宋安置谷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宋安。天宝元年更名。殷城,中。武德元年置义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西有定城故关。固始。上。
  6. ^河南省商务厅.信阳市潢川县. 信阳市潢川县商务之窗. [2012-07-25](中文(中国大陆)). [永久失效連結]

参考文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楊州
東楊州
會稽郡 |東陽郡 |新安郡(內史460-465) |臨海郡(內史461-466) |永嘉郡(內史461-466)
南徐州
南兗州
廣陵郡(內史443-449) |海陵郡(內史455-461) |盱眙郡 |钟离郡 |山陽郡(內史455-468) |臨江郡
徐州
彭城郡(內史420-445) |沛郡 |下邳郡 |東海郡(內史445-468) |東莞郡 |琅邪郡 |兰陵郡 |東安郡 |宿預郡 |淮陽郡(內史448-452) |濟陰郡 |北濟陰郡
兗州
豫州
南豫州
歷陽郡(內史460-461) |南譙郡(內史432-453) |廬江郡(內史468-469) |馬頭郡 |晉熙郡(內史467-479) |弋陽郡 |宣城郡 |義陽郡(內史445-467) |南汝陰郡 |淮南郡(內史463-466)
青州
荊州
南郡(內史453-454) |南平郡(內史439-479) |武寧郡 |宜都郡(內史420-424) |巴东郡(相460-479) |建平郡(內史444-476) |汶陽郡 |河東郡
郢州
江夏郡(內史424-479) |安陸郡(內史458-465,相478) |竟陵郡(內史424-432、453-459,相477-479) |隋陽郡隋郡420-478)(內史449-453、478-479) |武陵郡(內史435-453、470-479) |天門郡 |巴陵郡(內史456-479) |武昌郡(內史452-455) |西阳郡(內史456-461)
湘州
长沙郡(內史420-479) |衡阳郡(內史424-479) |湘东郡(內史452-465) |廣興郡始興郡420-472)(內史436-453,相453-471、473-479) |邵陵郡(內史462-466、474-479) |零陵郡(內史420-479) |桂阳郡(內史457-474) |臨賀郡臨慶郡470-471)(內史463-465、470-471) |始建郡始安郡420-466)(內史461-466、476-479) |营阳郡
雍州
襄阳郡(內史460,相478-479) |南陽郡(內史476-478) |順陽郡(內史456-457) |新野郡 |京兆郡 |始平郡(內史465-479) |扶風郡 |河南郡 |廣平郡 |馮翊郡 |華山郡
江州
寻阳郡(內史460-466) |豫章郡(內史461-465) |鄱阳郡(內史455-471) |庐陵郡(內史420-424、426-477) |臨川郡(內史420-479) |南康郡(相420-479) |建安郡(內史452-471) |晉平郡晋安郡420-468)(相454-460,內史460-466、468-471) |安成郡(相420-460?,內史466、471-477) |南新蔡郡
梁州
益州
寧州
廣州
交州
楊州
丹楊郡 |會稽郡 |吴郡 |吳興郡 |東陽郡 |新安郡(內史493-494) |臨海郡(內史493-495) |永嘉郡(內史493-495) |義興郡
南徐州
豫州
南汝陰郡(內史479-502) |晉熙郡(內史486-494、?-502) |弋陽郡 |安豐郡 |光城左郡 |邊城郡 |建宁郡 |齊昌郡
南豫州
淮南郡 |宣城郡(內史489-490、494,相494) |歷陽郡 |庐江郡 |臨江郡
南兗州
北徐州
冀州
青州
江州
寻阳郡(相479-498) |豫章郡(內史479-502) |臨川郡(內史479-502) |庐陵郡(內史482-502) |鄱阳郡(內史479-494、501-502,相494-500) |安成郡(內史479-502) |南康郡(相479-490,內史490-500) |南新蔡郡 |建安郡(內史482-501,相501-502) |晋安郡(內史482-502)
廣州
交州
越州
荊州
南郡(內史479-493、497-498) |南平郡(內史483-495) |天門郡 |宜都郡(內史483-494) |汶陽郡 |武寧郡 |巴东郡(內史488-490,相490-502) |建平郡 |河東郡(內史486-498)
郢州
江夏郡(內史481-500) |安陸郡(內史482-499) |竟陵郡(內史482-499) |武陵郡(內史479-502) |巴陵郡(內史484-502) |武昌郡(內史483-485) |西阳郡(內史485-498) |齊興郡 |方城左郡 |北新陽郡 |義安左郡 |南新陽左郡 |北遂安左郡 |新平左郡 |宜人左郡 |建安左郡
司州
雍州
平蠻府
湘州
长沙郡(內史479-502) |衡阳郡(內史479-494、495-502,相494-495) |桂阳郡(內史479-502) |零陵郡(內史479-502) |永陽郡营阳郡)(內史?-498) |湘东郡(內史490-502) |邵陵郡(內史486-502) |始興郡廣興郡)(內史479-502) |臨賀郡(內史489-498) |始安郡(內史479-502)
梁州
益州
寧州
江表地區
楊州
東楊州
南徐州
江州
寻阳郡 |太原郡 |豫章郡(內史504-525、531-551) |庐陵郡(內史509-557) |南康郡(內史508-557) |晋安郡(內史506-531、552-555) |梁安郡 |鄱阳郡(內史502-557) |臨川郡(內史502-557) |安成郡 |巴山郡
淮南地區
南兗州
涇州
北兗州
南豫州
豫州
南谯州
豫州
晉熙郡(內史552-554) |樅陽郡
湘州
霍州
安豐州
義州
北徐州
安州
建州
光州
朔州
-
郢州
淮北地區
武州
西徐州
東徐州
仁州
-
睢州
潼州
-
陳州
二州
南北二青州
-
汴州
河南地區
西豫州
淮州
江漢地區
楚州
華州
荊州
南郡 |南平郡(內史518-557) |天門郡 |汶陽郡 |武寧郡 |南安湘郡 |義陽郡(內史537) |河東郡(內史531-550)
宜州
郢州
江夏郡 |沔陽郡 |营阳郡 |州城郡 |武昌郡(內史537-546) |西阳郡 |建安郡(內史502-518,相555-557) |上雋郡 |武陵郡(內史514-552) |巴陵郡(內史502-557) |南陽郡 |夜郎郡
新州
北新州
土州
富州
-
洄州
-
泉州
-
豪州
-
北司州
南司州
應州
北郢州
定州
北江州
湘州
雍州
嶺南地區
廣州
瀛州
新州
高州
成州
合州
建州
雙州
崖州
石州
東寧州
龍州
靜州
南定州
桂州
始安郡(相525,內史552-554) |桂林郡 |安成郡(內史502-557) |领方郡 |晉興郡 |韶阳郡 |象郡
交州
興州
愛州
黃州
利州
-
明州
-
德州
安州
越州
羅州
石龍郡 |高興郡 |永寧郡(相552-555)
衡州
清远郡 |臨賀郡(內史532-548) |陽山郡 |始興郡(內史502-557) |安遠郡 |梁乐郡 |齊樂郡 |桂阳郡(內史502-557)
沅湘地區
湘州
长沙郡(內史502-557) |湘东郡(內史514-552) |衡阳郡(內史502-557) |零陵郡 |永陽郡(內史502-557) |樂梁郡 |邵陵郡(內史514-557) |岳阳郡(內史531-550) |藥山郡
巴漢地區
北梁州
東梁州
南梁州
-
北巴州
黎州
南洛州
洵州
岐州
绥州
-
北益州
華州
-
巴州
東巴州
渠州
鄰州
-
萬州
并州
蜀中南中地區
益州
東益州
-
戎州
信州
巴东郡(相502-553) |信陵郡 |建平郡
瀘州
绳州
巂州
寧州
南寧州
荊州
鄀州
基州
平州
江表地區
楊州
吳州
吴郡(內史588-589) |钱唐郡(內史588-589) |吳興郡(內史588-589)
東楊州
會稽郡(內史586-589) |臨海郡(內史568-589) |新安郡(內史565-582) |東陽郡(內史588-589) |永嘉郡(內史583-589)
豐州
晋安郡(內史565-589) |建安郡(內史572-589) |南安郡(內史583-589)
南徐州
東海郡 |晋陵郡 |義興郡 |江阴郡(內史557-589) |信义郡(內史583-589)
南豫州
淮南郡(內史576-589) |宣城郡
北江州
江州
寻阳郡(內史582-589) |鄱阳郡(內史560-589) |太原郡(內史588-589) |豫章郡(內史569-589) |庐陵郡(內史565-589) |南康郡(內史557-589) |巴山郡(內史582-589) |豫宁郡 |臨川郡(內史557-559) |安成郡(內史559-569) |廣豐郡 |安樂郡
沅湘地區
郢州
江夏郡(內史565-589) |上雋郡 |武昌郡(相576-582,內史582-589) |西阳郡(內史583-589)
巴州
巴陵郡(內史557-589)
湘州
長沙郡(內史569-589) |湘东郡(相560-?,內史583-589) |衡阳郡(內史560-589) |邵陵郡(相566-585,內史587-589) |岳陽郡(內史582-589) |零陵郡(相557-589) |永陽郡(內史568-589) |绥越郡(相584-589) |樂梁郡
武州
武陵郡(內史565-589) |南陽郡 |沅陵郡(內史583-589) |藥山郡 |夜郎郡
荊州
南郡(內史583-589) |河東郡(內史573-589) |南平郡(相573-578,內史583-589) |天門郡 |義陽郡(相573-?,內史582-589)
祐州
宜都郡(內史573-589)
信州
-
嶺南地區
廣州
南海郡(內史583-589) |東官郡 |高要郡 |晉康郡 |宋隆郡 |梁泰郡 |清远郡(相560) |樂昌郡 |梁化郡 |义安郡 |綏建郡(相582-589)
新州
新寧郡(內史586-589) |新会郡(內史586-589)
高州
南合州
羅州
越州
興州
新昌郡(內史588-589)
桂州
始安郡(相573-583,內史583-588) |桂林郡 |象郡 |韶阳郡 |安成郡 |领方郡 |晉興郡
東衡州
始興郡(內史557-589) |安遠郡 |盧陽郡
西衡州
陽山郡(相559-569,內史583-589) |梁乐郡 |桂阳郡(相560-563,內史568-589) |齊樂郡 |臨賀郡(內史583-589)
東寧州
成州
梁信郡(相582-589) |苍梧郡
靜州
建州
雙州
石州
南定州
安州
龍州
崖州
宜州
-
黃州
利州
-
明州
-
交州
愛州
德州
位置不詳
新蔡郡(內史575-589) |晉熙郡(內史575-589) |巴东郡(內史586-589) |臨江郡(內史586-589) |新興郡(內史583-589) |岳山郡(內史583-589) |梁城郡(相582-589)
注釋
注1:列出宋大明八年(464年)、齊建武四年(497年)、梁中大同元年(546年)、後梁广运元年(586年)、陳禎明二年(588年)的實州、實郡。下劃線者為南朝所設置的僑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括注明曾用名。
注3:郡王、開國郡公的封地分別括註「內史」、「相」及其設置時間。
606年大業二年)以前(制)
雍州地區
梁州地區
豫州地區
兗州地區
冀州地區
青州地區
徐州地區
揚州地區
荊州地區
607年大業三年)以後(制)
雍州地區
梁州地區
豫州地區
兗州地區
冀州地區
青州地區
徐州地區
揚州地區
荊州地區
唐朝行政區劃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京畿道
关内道
都畿道
河南道
河东道
河北道
山南西道
山南东道
淮南道
江南东道
江南西道
陇右道
河西道
剑南道
黔中道
岭南道
留守
东都留守开封府崇德軍宋州亳州輝州) | 西都留守河南府汝州
節度使
宣武軍節度使宋州亳州輝州颍州) | 宣義軍節度使滑州鄭州濮州) | 天平軍節度使鄆州曹州齊州棣州) | 泰宁军节度使兗州沂州密州) | 平盧軍節度使青州登州萊州淄州) | 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宿州) | 忠武军节度使匡國軍節度使許州陳州蔡州) | 保義軍節度使鎮國軍節度使陝州虢州) | 河阳节度使孟州懷州泽州) | 佑國軍節度使永平軍節度使京兆府大安府) | 匡國軍節度使忠武軍節度使同州華州) | 感化軍節度使華州商州) | 保大軍節度使鄜州坊州翟州禧州) | 保塞軍節度使忠義軍節度使延州丹州) | 朔方节度使灵州威州雄州警州盐州) | 義勝軍節度使靜勝軍節度使耀州崇州鼎州裕州) | 靜難軍節度使邠州寧州慶州衍州) | 護國軍節度使河中府晉州絳州) | 定昌軍節度使晉州绛州) | 匡義軍節度使潞州泽州) | 荆南节度使江陵府歸州峡州復州) | 山南东道节度使襄州均州房州鄧州泌州隨州郢州復州) | 宣化軍節度使鄧州泌州隨州郢州) | 宣威軍節度使安州申州) | 天雄军节度使魏州博州貝州相州澶州衛州) | 昭德軍節度使相州澶州卫州) | 保義軍節度使邢州洺州惠州) | 武順軍節度使鎮州冀州深州趙州) | 义武军节度使定州易州祁州) | 義昌軍節度使滄州德州景州
留守
直屬京州
鄭州 | 耀州 | 鳳州 | 夔州 | 忠州 | 萬州 | 雲安監
節度使
東都留守宣武军节度使开封府汴州曹州) | 宣武军节度使歸德軍節度使宋州亳州輝州單州颍州) | 宣義軍節度使义成军节度使滑州濮州) | 天平軍節度使鄆州齊州棣州曹州) | 泰宁军节度使兗州沂州密州) | 平盧軍節度使青州登州萊州淄州) | 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宿州) | 匡國軍節度使忠武军节度使許州陳州蔡州) | 鎮國軍節度使保義軍節度使陝州虢州) | 河阳节度使孟州懷州) | 靜勝軍節度使順義軍節度使崇州耀州裕州) | 忠武軍節度使匡國軍節度使同州) | 感化軍節度使鎮國軍節度使華州商州) | 靜難軍節度使邠州寧州慶州衍州) | 保大軍節度使鄜州坊州) | 忠義軍節度使彰武軍節度使延州丹州) | 朔方节度使灵州威州雄州警州盐州) | 山南东道节度使襄州均州房州復州) | 宣化軍節度使威勝軍節度使鄧州泌州唐州隨州郢州) | 宣威軍節度使安遠軍節度使安州申州) | 昭義節度使安義軍節度使昭義節度使潞州泽州) | 護國軍節度使河中府绛州) | 建寧軍節度使建雄軍節度使晉州慈州隰州绛州) | 大同軍節度使雲州蔚州應州朔州) | 彰國軍節度使應州寰州) | 振武軍節度使朔州麟州胜州安北都护府振武军) | 天德軍節度使豐州天德军中受降城西受降城) | 天雄军节度使東京留守鄴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魏州興唐府博州貝州相州澶州卫州) | 安國軍節度使邢州洺州磁州) | 成德軍節度使北都留守成德軍節度使鎮州冀州深州趙州) | 义武军节度使定州易州祁州) | 横海军节度使滄州德州景州) | 盧龍軍節度使幽州薊州涿州檀州順州瀛州莫州泰州平州營州新州媯州儒州武州) | 威塞軍節度使新州妫州儒州武州毅州武州) | 凤翔节度使鳳翔府隴州義州乾州) | 彰义军节度使涇州行原州原州行渭州行武州) | 剑南西川节度使成都府汉州彭州蜀州眉州嘉州陵州榮州资州戎州簡州維州茂州雅州邛州黎州) | 劍南東川節度使梓州绵州普州劍州龍州阆州果州) | 武信軍節度使遂州合州渝州瀘州昌州果州徵州) | 寧江軍節度使夔州忠州萬州施州歸州) | 山南西道節度使興元府渠州開州巴州集州通州鳳州興州文州) | 昭武軍節度使利州巴州集州通州閬州果州徵州) | 保寧軍節度使阆州果州渠州開州蓬州) | 武定軍節度使洋州壁州蓬州) | 武興軍節度使鳳州文州興州扶州) | 雄武軍節度使秦州阶州成州) | 武泰軍節度使黔州涪州施州
留守
直屬京州
節度使
歸德軍節度使宋州亳州單州潁州) | 义成军节度使滑州濮州卫州) | 天平軍節度使鄆州齊州棣州曹州) | 威信軍節度使曹州) | 泰宁军节度使兗州沂州密州) | 平盧軍節度使青州登州萊州淄州) | 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宿州) | 忠武軍節度使許州陳州蔡州申州) | 鎮安軍節度使陳州) | 保義軍節度使陝州虢州) | 河陽節度使孟州懷州) | 西京留守晉昌軍節度使京兆府金州) | 懷德軍節度使金州) | 匡國軍節度使同州) | 鎮國軍節度使華州商州) | 靜難軍節度使邠州寧州慶州衍州) | 保大軍節度使鄜州坊州) | 彰武軍節度使延州丹州) | 朔方节度使灵州威州鹽州雄州警州) | 山南东道节度使襄州均州房州復州) | 威勝軍節度使鄧州唐州隨州郢州均州房州) | 安遠軍節度使安州申州) | 昭義節度使潞州泽州遼州沁州) | 護國軍節度使河中府絳州) | 建雄軍節度使晉州慈州隰州 | 大同軍節度使雲州) | 彰國軍節度使應州寰州) | 振武軍節度使朔州麟州胜州) | 天雄军节度使鄴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興唐府廣晉府博州貝州相州澶州衛州) | 永清軍節度使貝州博州冀州) | 彰德軍節度使相州澶州衛州) | 鎮寧軍節度使澶州濮州) | 安國軍節度使邢州洺州磁州) | 成德軍節度使鎮州恒州冀州深州趙州) | 义武军节度使定州易州祁州) | 横海军节度使滄州德州景州) | 盧龍軍節度使幽州薊州涿州檀州順州瀛州莫州) | 威塞軍節度使新州妫州儒州武州) | 凤翔节度使鳳翔府隴州義州乾州) | 彰義軍節度使涇州原州行渭州渭州行武州) | 雄武軍節度使秦州階州成州
留守
直屬京州
節度使
歸德軍節度使宋州亳州單州潁州) | 义成军节度使滑州卫州) | 天平軍節度使鄆州齊州棣州曹州贍國軍) | 威信軍節度使曹州) | 泰宁军节度使兗州沂州密州) | 平盧軍節度使青州登州萊州淄州) | 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宿州) | 忠武軍節度使許州陳州蔡州) | 鎮安軍節度使陳州) | 保義軍節度使陝州虢州) | 河陽節度使孟州懷州) | 晉昌軍節度使永興軍節度使京兆府金州商州) | 匡國軍節度使同州) | 鎮國軍節度使華州商州) | 靜難軍節度使邠州寧州慶州衍州) | 保大軍節度使鄜州坊州) | 彰武軍節度使延州丹州) | 朔方節度使灵州威州鹽州) | 山南东道节度使襄州均州房州復州) | 威勝軍節度使鄧州唐州隨州郢州) | 安遠軍節度使安州申州) | 永安軍節度使府州勝州) | 昭義節度使潞州泽州) | 護國軍節度使河中府絳州解州) | 建雄軍節度使晉州慈州隰州) | 天雄军节度使廣晉府大名府) | 永清軍節度使貝州博州冀州) | 彰德軍節度使相州) | 鎮寧軍節度使澶州濮州) | 安國軍節度使邢州洺州磁州) | 成德軍節度使鎮州深州趙州) | 義武軍節度使定州易州祁州泰州) | 橫海軍節度使滄州德州景州) | 鳳翔節度使鳳翔府隴州義州乾州) | 彰義軍節度使涇州原州渭州行武州
留守
直屬京州
節度使
歸德軍節度使宋州亳州單州潁州) | 义成军节度使滑州卫州) | 天平軍節度使鄆州齊州棣州贍國軍曹州) | 彰信軍節度使曹州單州) | 泰宁军节度使兗州沂州密州) | 平盧軍節度使青州登州萊州淄州) | 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宿州) | 忠武軍節度使許州陳州蔡州) | 鎮安軍節度使陳州潁州) | 保義軍節度使陝州虢州) | 河陽節度使孟州懷州) | 永興軍節度使京兆府金州)、商州) | 匡國軍節度使同州) | 鎮國軍節度使華州) | 靜難軍節度使邠州寧州慶州衍州) | 保大軍節度使鄜州坊州) | 彰武軍節度使延州丹州) | 朔方节度使靈州威州環州通遠軍鹽州) | 山南东道节度使襄州均州房州復州) | 威勝軍節度使武勝軍節度使鄧州唐州隨州郢州) | 安遠軍節度使安州申州) | 永安軍節度使府州勝州麟州) | 昭義節度使潞州泽州遼州) | 護國軍節度使河中府絳州解州) | 建雄軍節度使晉州慈州隰州 | 靜塞軍節度使代州) | 寧化軍節度使汾州石州沁州) | 鄴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大名府貝州博州) | 永清軍節度使貝州博州冀州) | 彰德軍節度使相州) | 鎮寧軍節度使澶州濮州) | 安國軍節度使邢州洺州磁州) | 成德軍節度使鎮州深州趙州冀州) | 義武軍節度使定州易州祁州泰州) | 橫海軍節度使滄州德州景州) | 凤翔节度使鳳翔府隴州義州乾州) | 彰義軍節度使涇州原州渭州行武州武州) | 雄武軍節度使秦州階州成州鳳州) | 淮南节度使揚州和州楚州泗州濠州海州泰州通州建武軍天长军) | 忠正軍節度使壽州光州) | 保信軍節度使廬州滁州舒州
注釋
注1:列出後梁龙德三年(923年)、後唐清泰三年(936年)、後晉天福十一年(946年)、後漢乾祐三年(950年)、後周显德六年(959年)各政權實領的節度使及府、州、軍。曾置後廢、改名、改隸他區或為他國勢力所佔領者,於字中以劃線表示。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節度使、府、州,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在前標明曾用名稱。
淮南节度使→直隸地區
揚州江都府 | 和州 | 楚州 | 泗州 | 海州 | 濠州 | 壽州 | 光州 | 廬州 | 滁州 | 舒州
節度使
直隸地區(東都)
直隸地區(西都)
鎮南軍節度使→直隸地區(南都)
節度使
直隸地區
節度使
劍南東川節度使天貞軍節度使劍南東川節度使武德軍節度使梓州绵州普州劍州龍州) | 武信軍節度使遂州合州渝州瀘州昌州) | 永平軍節度使雅州邛州黎州) | 巴渠開都團練觀察使巴州渠州開州) | 雄武軍節度使金州巴州渠州開州通州潾州) | 鎮江軍節度使夔州忠州萬州安州) | 武泰軍節度使黔州涪州施州溱州南州) | 山南節度使天義軍節度使山南節度使興元府集州巴州渠州通州開州潾州興州文州扶州) | 利閬節度使利州都團練觀察使昭武軍節度使利州蓬州果州阆州徵州陵州榮州) | 武定軍節度使洋州壁州蓬州) | 天雄军节度使秦州阶州成州鳳州) | 武興軍節度使鳳州文州興州扶州
直隸地區
成都府 | 汉州 | 彭州 | 灌州 | 蜀州 | 眉州 | 嘉州 | 陵州 | 榮州 | 资州 | 戎州 | 簡州 | 維州 | 茂州 | 雅州 | 黎州 | 邛州
節度使
威武軍節度使→直隸地區
節度使
節度使
羈縻州
辰州 | 叙州 | 溪州 | 錦州 | 奖州 | 懿州洽州
直隸地區
節度使
直隸地區
節度使
直隸地區
太原府 | 忻州 | 嵐州 | 宪州 | 遼州 | 隆州 | 麟州 | 代州 | 汾州 | 石州 | 沁州
節度使
注釋
注1:列出吳天祚三年(937年)、南唐開寶八年(975年)、前蜀咸康元年(925年)、後蜀廣政二十七年(964年)、閩天德三年(945年)、楚保大八年(950年)、南漢大寶十四年(971年)、南平建隆三年(962年)、吳越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北漢廣運六年(979年)各政權實領的節度使及府、州、軍。曾置後廢、改名、改隸他區或為他國勢力所佔領者,於字中以劃線表示。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節度使、府、州,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在前標明曾用名稱。
京畿路
开封府(東京)
京東東路
京東西路
應天府(南京)
京西南路
京西北路
河北東路
大名府(北京)
河北西路
河東路
永兴军路
秦凤路
两浙路
淮南东路
淮南西路
江南东路
江南西路
荆湖北路
荊湖南路
福建路
成都府路
梓州路
利州路
夔州路
广南东路
广南西路
其他地区
兩浙西路
兩浙東路
江南东路
江南西路
淮南东路
淮南西路
荊湖南路
荆湖北路
京西南路
福建路
成都府路
潼川府路
夔州路
利州路
广南东路
广南西路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光州_(河南省)&oldid=85436084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