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元贞皇太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元贞皇太后张氏(857年—904年),單州砀山县人(今安徽省砀山县),晚唐女性人物。後梁太祖朱全忠嫡妻。《五代史平话》作张归娘。广为流传的张惠一名并无古书记载。

生平

[编辑]

张氏為單州豪富之女,朱温則出身非常寒微,张氏与朱温是同乡,出身富裕,其父张蕤曾是宋州刺史。朱温时闻张氏有姿色,心生爱慕,有丽华之叹。残唐民变时张氏和其家属辗转流离。唐中和二年(882年),朱温取同州,与张氏相遇,遂结为连理。

张氏為人賢明精悍,敢做敢言,動有法度;其夫全忠性格暴戾,喜怒無常,容易動輒殺人。每當朱氏大動肝火要降罪無辜人等時,只有张氏敢於與夫碰硬,繼而進言規勸,挽救無辜。此外张氏也具有獨到的見解,朱温有事均都會找张氏討論。一次朱温用兵不當,张氏立即意識有所不妥,派人阻止進一步的軍事行動,避免了不必要的損失。

朱温有子八人,其中朱友裕居長。张氏則為太祖生有朱友貞,也十分禮待朱温其他兒子,並視如己出。有一次,朱友裕曾領兵攻伐泰宁军节度使朱瑾,朱瑾兵敗逃走,朱友裕則按兵不動,沒有追擊餘黨。有人向朱温進言指朱友裕實是與朱瑾勾結,才有意按兵不動,放過朱瑾。事後朱温果然相信,立即命令解除兒子的兵權,無辜的朱友裕對父親的舉動,深感惶恐,於是帶領幾名親信逃匿別處。张氏愛子深切,明白朱友裕無辜,逐命人四處找尋朱友裕,要他回來負荊請罪,朱友裕聽從嫡母所言,歸來向父親請罪求死。张氏得知兒子歸來,並得知太祖預備賜死朱友裕,來不及穿鞋赤腳走到太祖跟前,並捉住朱友裕的手,痛哭說:「他回来向你请罪,这不是表明他没有谋反吗?为何还要杀他?」朱温看着妻子和儿子,心软了下来,并赦免了儿子。

朱瑾战败逃走之后,他的妻子却被朱温俘获,朱温欲纳其为妾。张氏出迎朱温,猜到朱温的意图,便请求与朱瑾妻相见。朱瑾妻赶忙向张氏跪拜行礼,张氏回礼后,对她推心置腹地说:“司空(朱温)与兖、郓(朱瑄、朱瑾)本来是同姓,理应和睦共处。他们兄弟之间为一点小事而兵戎相见,致使姐姐落到这等地步,如果有朝一日汴州失守,那我也会和你今天一样了。”说完,眼泪流了下来。朱温在一旁内心受到触动,便送朱瑾妻为尼,张氏经常给予资助[1]

张氏沒有活至太祖稱帝之時,生前封魏国夫人,於唐昭宗天祐元年(904年)病故。太祖在公元907年稱帝後,追封张氏為賢妃。到兒子朱友貞當皇帝時,則追為元貞皇(太)后[2]

相关史料

[编辑]

注释

[编辑]
  1. ^旧五代史 卷十一(梁书) 列传一》:初收兗、鄆,得朱瑾妻,溫告之曰:「彼既無依,寓於輜車。」張氏遣人召之,瑾妻再拜,張氏答拜泣下,謂之曰:「兗、鄆與司空同姓之國,昆仲之間,以小故尋戈,致吾姒如此。設不幸汴州失守,妾亦似吾姒之今日也。」又泣下,乃度為尼,張恒給其費。
  2. ^旧五代史 卷十一(梁书) 列传一》记为:追册曰元贞皇后。《新五代史 卷十三 梁家人传第一》记为:追谥曰元贞皇太后。
五代皇后(附追尊皇后、太后及其他皇帝正室)
後唐皇后
後唐莊宗
後唐明宗
後唐閔帝
後唐末帝
後晉皇后
後晉高祖
後晉出帝
後漢皇后
後漢高祖
後周皇后
後周世宗
後梁追封、尊封皇后
後梁肅祖
後梁敬祖
後梁憲祖
後梁烈祖
後梁太祖
後唐追封、尊封皇后
後唐懿祖
後唐獻祖
後唐太祖
後唐惠祖
後唐毅祖
後唐烈祖
後唐德祖
後唐明宗
後晉追封皇后
後晉靖祖
後晉肅祖
後晉睿祖
後晉憲祖
後晉出帝
後漢追封皇后
後漢文祖
後漢德祖
後漢翼祖
後漢顯祖
後周追封皇后
後周信祖
後周僖祖
後周義祖
後周慶祖
後周太祖
後周世宗
其他帝王正室
後梁末帝
後唐太祖
後唐莊宗
后汉隐帝
张氏
後周太祖
後梁郢王
其他帝王生母
(列出帝王为子)
后晋出帝
注:#者为(未亡国时)被废或身后被剥夺皇后资格。
梁太祖皇室
父母
烈祖文穆皇帝朱诚追尊 文惠皇后王氏追尊
后妃
元贞皇太后张氏追尊 ·武威郡君石氏 ·陈昭仪 ·李昭容 ·段美人 ·某氏 ·王仪容
兄弟
追赠广德靖王朱全昱 ·追赠朗王朱存
皇子
郴王朱友裕 ·郢王朱友珪 ·福王朱友璋 ·贺王朱友雍 ·建王朱友徽 ·康王朱友孜 ·朱友貞(末帝)
义子
博王朱友文 ·冀王朱友謙 ·左龙虎统军朱友恭 ·朱友讓 ·太子少保朱汉宾
皇女
前朝:唐哀帝皇室 ·后朝:梁末帝皇室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元贞皇太后&oldid=87520806
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