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伯爾納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格萊福的聖伯爾納鐸
St. Bernard of Clairvaux
聖伯爾納鐸
修道院院長教會聖師流蜜聖師英语Doctor Mellifluus
出生1090年
法國方丹莱第戎
逝世1153年8月20日(1153-08-20)(62—63歲)
法國格萊福隱修院英语Clairvaux Abbey
敬礼於天主教
聖公會
信義會
封圣1174年1月18日
教宗歷山三世
羅馬
主要朝聖地法國特魯瓦主教座堂
法國關下城
瞻礼8月20日
象徵英语Saint symbolism熙篤會白袍、魔鬼链、白犬
主保熙篤會勃艮第直布羅陀劍橋大學王后學院施派爾主教座堂聖殿騎士團、養蜂人、製燭者、格萊福監獄英语Clairvaux Prison方丹莱第戎
秘傳基督教主題
基督教神秘主義
耶穌顯聖
秘行者(依年代、地區分類)
13世紀 · 14世紀
道明會英语Category:Dominican_mystics
方濟會英语Category:Franciscan mystics
英國
弗拉芒英语Category:Flemish mystics
日耳曼英语German mysticism
女性英语List of female mystics#Christianity

格萊福的聖伯爾納鐸(法語:St. Bernard de Clairvaux,1090年—1153年8月20日,天主教譯为聖伯尔納多),天主教熙篤會隱修士,格萊福隱修院英语Clairvaux Abbey創院院長,修道改革運動的傑出領袖,被尊為中世紀神祕主義之父,也是極其出色的靈修文學作家。

生平

[编辑]

聖伯爾納鐸出生於第戎附近的一個法蘭西貴族家庭。他受教宗額我略七世克呂尼修道院革新運動的影響,受過三藝制教育(文法、修辭學與邏輯學)。他本是有志從軍,但19歲那一年母親去世,為遵從母親遺志,於22歲(1112年),帶著三十位親友進入位於熙篤荒僻河谷中的熙篤會修院,成為修士。[1][2][3]這是一所極為嚴格和熱誠的修道院。三年後他即受委任為格萊福隱修院明英语Clairvaux Abbey的院長。

他有著極大的感染力,引領自己曾為公爵的父親與兩位兄弟捨棄家財一同修道。當時有這樣的一句話「做母親的把兒子藏起來、做妻子的把丈夫藏起來、朋友把朋友藏起來」,免得他們受感化去做修道士。他擁有優美的人格,口才很好,擅長講道與寫作,會寫神學論文以及美妙的詩歌。他以優秀的口才與文才,高舉教宗與聖母,終止教會的分裂。[4]明谷的第一間修道院是他建立的,他以修道院長的身分影響了整個歐洲。他是中世紀第一個偉大的神秘主義者,也是苦修的簡樸生活與個人靈修運動的領導人。他強調天主之愛,並相信基督徒要愛天主才能認識天主。而人類對物質的貪戀可以藉著祈禱與自律而改變成為對基督的熱愛。聖伯爾納鐸雖然是一位出世的修士,但對於當時的政治也並非不聞不問。他在1130年介入了選擇新教宗的爭論,他堅決支持教宗必須擁有高尚的道德生活,並且不厭其煩地嘗試說服所有的歐洲人與他站在同一立場。他促成國王路易七世與封建臣民的和解、為聖殿騎士團制定規章、譴責亞伯拉德經院理性主義,甚至發起了第二次十字軍

聖伯爾納鐸最終精力耗竭而逝世,享年62歲。[5]他在1174年1月18日被教宗歷山三世冊封為聖人,1830年被教宗庇護八世授予「教會聖師」的名銜。

神學觀點

[编辑]

聖伯爾納鐸並不贊同純粹循理性之路親近天主,他強調必須要愛與知識並重。他將愛分為四種層次:(1)為自己而愛人,(2)為自己而愛天主,(3)為天主而愛天主,(4)為天主而愛人。愛的最高境界完全是上主自己的工作,是上主主動更新人,使人成聖。他認為天主與人之間愛的聯合,並非源於理智上的聯合,也不是神性與人性本質上的聯合,而是人在意志上完全順從天主的聯合。[6]

聖伯爾納鐸與亞伯拉德爭論三位一體,實際分歧為對抗辯證法態度。他依循熙篤會的教規,認為祈禱與沉思才是精神追求,辯證法則奢華。他譴責亞伯拉德以邏輯解釋三一神的存在與本質。他認為每一個本質、形式、屬性、至善、智慧、美德和力量,都是真正的天主。他同意使用不同的概念稱呼天主,但不允許進一步解釋。他明白解釋需要區別意義,必須使用辯證法。他沒有完全排斥理性,但對於世俗知識中冷靜、無情的理性感到不滿意。他相信只有融合了熱愛上帝的情感的理性[7],才能進行神秘的思辯,透過認識耶穌而達到。

主保教堂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陶理,《基督教兩千年史》,李伯明、林牧野合譯, (香港:海天書樓,2001),268,305,
  2. ^Geoffrey Hanks,70 Great Christians Changing the World (Ross-shire, Scotland: Christians Focus Publications, 1992), 89.
  3. ^郭鴻標,《諄諄善諫的修士─聖伯爾拿》 (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02),1。
  4. ^顏路裔,《名人軼事》, (香港:道聲出版社,1983),48-49。
  5. ^陶理,《基督教兩千年史》,267-268。
  6. ^郭鴻標,5。
  7. ^趙, 敦華. 基督教哲學1500年.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 263–265.ISBN 978-7-01-001956-7. 

外部連結

[编辑]
天主教(羅馬公教)
組織、教宗、教義和儀式傳統
历史英语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制度
法典
教理
七大聖事
聖母論
神學
(教會聖師)
大亞爾伯特 ·圣盎博罗削 ·圣安瑟莫 ·帕多瓦或里斯本的聖安多尼 ·圣托馬斯·阿奎那 ·聖亞他那修 ·希波的圣奥思定 ·該撒利亞的巴西略 ·可敬者伯達 ·羅伯·白敏 ·聖伯爾納鐸 ·聖文德 ·圣伯多禄·卡尼修斯英语Peter Canisius ·聖加大利納 ·金言聖伯多祿英语Peter Chrysologus ·金口若望 ·亚历山大的圣济利禄 ·耶路撒冷的圣济利禄 ·彼得·达米安 ·聖厄弗冷 ·聖方濟各·沙雷氏 ·教宗額我略一世 ·額我略·納齊安 ·普瓦捷的依拉略 ·圣依西多禄 ·圣热罗尼莫 ·聖若望·達瑪森 ·十字若望 ·圣劳伦斯·布林希英语Lawrence of Brindisi ·教宗良一世 ·聖亞爾豐索 ·聖女小德蘭 ·聖女大德蘭 ·亞維拉的若望英语John of Ávila ·宾根的希尔德加德 ·納雷科的聖額我略 ·里昂的聖依勒內 ·若望·纽曼
教宗良十四世
歷任教宗
修會及傳教會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
個別教會
禮儀劃分
拉丁禮教會
各东方礼教会
會議
活動
文化
其他
綜述英语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早期教会
君士坦丁大帝
教宗額我略一世
中世纪前期
中世紀中期
中世紀後期
宗教改革
反宗教改革
巴洛克时期
法国大革命
修道制度修会
教育和科学
近代传教事业
19世纪
20世纪
21世纪以來
各地天主教史
相关主题
聖母瑪利亞
宗徒
总领天使
精修聖人
门徒
教會聖師
四圣史
教父
殉教者英语Christian martyrs
以色列先祖
教宗
聖經中的先知
童貞女英语Virgin (title)
特鲁瓦法语Liste des comtes de Troyes
莫城法语Liste des comtes de Meaux伯爵
Blason des comtes de Champagne
特鲁瓦伯爵法语Liste des comtes de Troyes
莫城伯爵法语Liste des comtes de Meaux
香槟伯爵法语Liste des comtes de Champagne
主要贵族家族
埃纳
阿登
奥布
马恩
上马恩
塞纳-马恩
约讷
其他
著名人物
参见
国际
各地
学术
艺术家
人物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伯爾納鐸&oldid=89671697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