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本·白图泰 伊本·白图泰 (阿拉伯語:ابن بطوطة 、拉丁转写:ibn Baṭūṭah ,1304年2月25日—1369年),全名阿布·阿卜杜拉·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拉·伊本·穆罕默德·伊本·易卜拉欣·莱瓦提·丹吉·伊本·白图泰 (阿拉伯語:أبو عبد الله محمد ابن عبد الله ابن محمد ابن ابراهيم اللواتي الطنجي بن بطوطة ,羅馬化: ʾAbū ʿAbd-ul-Lāh Muḥammad ibn ʿAbd-ul-Lāh ibn Muḥammad ibn ʾIbrāhīm l-Lawātī ṭ-Ṭanǧī ibn Baṭūṭah ),摩洛哥 的穆斯林学者,公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旅行家之一[ 1] [ 2] 。
1304年2月24日,白图泰出生于摩洛哥丹吉尔 的一个柏柏尔人 家庭。[ 3] 20岁左右时,他出发去麦加 朝圣 ,从此开始,他藉由「蒙古治世 」的庇護,踏上了一条长达117,000公里的旅途,经过了现在44个国家的国土,他的旅程記錄在《伊本·巴圖塔遊記 ( 英语 : Rihla ) 》中,在三十年的旅途過程中,他經過了大部份著名的穆斯林世界 ,也到了許多非穆斯林的地區,旅途包括北非 、非洲之角 、東歐 、中東 、南亞 、中亞 、東南亞 及中國 等地。
14世紀馬林王朝 擴張圖,1324白圖泰出發時,馬林的摩洛哥只擁有深紅領地,1349年他回到家鄉後,馬林已佔領暗紅、淺紅地區 1304年,白圖泰出生於摩洛哥 馬林王朝 治下的海岸城市丹吉爾 ,父親是伊斯蘭教法 的法官,因此他從小在麦兹海布 接受穆斯林學者的菁英教育。他在少年就立志到麥加朝聖 、遊歷世界 ,後來在20歲向西啟程之後,藉由他精通律法 的優勢,以及亞洲大部分伊斯蘭國家稀缺(伊斯蘭)教法學者的特點,讓他在印度洋 國家幾乎毫不費力就獲得官位(多為法官 )、成為統治階層,給予他必要的資金和幫助,繼續他下一站壯闊的旅程。
1335年的亞洲 首先,1324年他沿着北非 海岸旅行,穿过现今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突尼斯 、利比亚 和埃及 的国土,到达馬木路克王朝 的首都开罗 。从开罗到麦加有三条路线,白图泰选择了最短但是最不常用的那一条,即朔尼罗河 而上,从今日苏丹 的苏丹港 过红海 去麦加。就在他到达苏丹的时候,当地爆发了针对埃及马穆鲁克 统治者的叛乱,于是白图泰只得折回开罗。在路上,据说他碰到了一位“圣人”,预言他除非先去叙利亚 ,否则永远到不了麦加。这样,白图泰就决定先去大马士革 ,沿途参拜耶路撒冷 等圣地後再转向去麦加。
在大马士革度过斋月 後,1326年10月白图泰顺利地同一支商队抵达了麦地那 和麦加,完成了朝圣,並在麥加待了一個月。但是这个时候,已经被旅行迷上的他,决定不再回家,而朝下一个目的地,向当时在伊儿汗国 统治下的巴格达 前进[ 4] 。
白圖泰在1327年離開伊兒汗國之後的8年,汗國迅速在1335年分裂成多個軍閥政權 白图泰穿过现今沙特阿拉伯 境内的茫茫沙漠,抵达了巴士拉 ,然后他转向东北,朝圣了圣地伊斯法罕 ,再折回西南,经过设拉子 、纳杰夫 ,於1327年6月抵达巴格达。当时的巴格达尚未从旭烈兀 的劫掠中恢复,尚是一片破败景象。白图泰在巴格达遇见了伊儿汗国的大汗不賽因 (最後一位保持汗國統一的大汗),随着他一同去了伊儿汗国首都大不里士 。在蒙古 入侵之时,大不里士没有抵抗即开城,因此没有受到什么兵灾,加之位于丝绸之路 上,所以当时大不里士成为了西亚首屈一指的商贸中心。在此之后,白图泰回到了麦加,做第二次的朝圣,並在麥加一待三年(1327-1330年)。
14世紀的基爾瓦蘇丹國 ,白圖泰在1331年坐船造訪了此國的港灣城市蒙巴萨 、桑给巴尔 和基爾瓦 白图泰无法满足于定居生活,很快他於1330年再一次踏上旅程。这次他首先沿红海南下,经过埃塞俄比亚 ,到达也门 的亞丁 ,然后他借着季风 ,沿东非 海岸一路往南,於1331年相继访问了摩加迪沙 (今索馬利亞 南境)、蒙巴萨 、桑给巴尔 和基爾瓦 。随着季风转为南风,白图泰往北回到了亚丁,然后他又向北访问了阿曼 ,直到今天的霍尔木兹海峡 。结束这一切後,他又回到了麦加,为下一次旅行做准备。
1330年代的金帳汗國 (深黃色),當時大汗為僅次於拔都 的偉大汗王月即别 (1313-1341年在位),將伊斯蘭定為國教,並以伊斯蘭教法 取代蒙古扎撒 过了一年,据说德里 的苏丹 听说了白图泰的故事,决定邀请他去印度。白图泰于是先出发去小亚细亚 ,因为当时和德里苏丹同族的塞尔柱 人正统治着那里,白图泰认为在那里可以找到翻译 和向导 。他从今日的黎巴嫩 海岸出发,搭乘一艘热那亚 船,抵达土耳其 港口阿拉尼亚 ,从那里,他穿过整个安纳托利亚 ,到达黑海 海港锡诺普 。从那里,他又搭船穿过黑海,抵达克里米亚 的卡法 港。从卡发出发,他一路往东穿过草原,在一段旅程中,他遇上了金帐汗国 大汗月即别 (剛把汗國伊斯蘭化),随着他回到了伏尔加河 边的首都萨莱 ,据说白图泰这次旅程最东到达了阿斯特拉罕 。恰好月即别的一位拜占庭 宠妃有孕,月即别决定派遣白图泰陪同这名宠妃回故乡生产。
1332年底,白图泰抵达君士坦丁堡 ,见到了东罗马帝国 皇帝安德洛尼卡三世 ,这是他第一次旅行到非伊斯兰城市,索非亚大教堂 的宏伟令他赞叹。完成任务之后,他回到阿斯特拉罕,向月即别大汗报告。然后他动身渡过里海 ,穿越中亚 的草原,经过咸海 ,抵达撒马尔罕 和布哈拉 ,在那里,他终于找到了翻译和向导,向南经过今日的阿富汗 ,进入了德里 。
白圖泰於1333-1342年停留的德里蘇丹國 (圖格魯克王朝 ),雄才猜暴的蘇丹穆罕默德 剛因1320年代的領土翻倍擴張而達到頂峰,但1340年代東、南部因重稅而叛亂,國家逐漸衰敗,並在1351年穆罕默德死後徹底失去德干高原 德里苏丹国 的圖格魯克王朝 是建立在非穆斯林 国土上的伊斯兰国家,刚刚经历过一场叛乱,因此苏丹穆罕默德·宾·图格鲁克 非常急于延揽熟悉伊斯兰教法的人才,以巩固其统治。白图泰在麦加居住多年,饶有学识,于是被任命为卡迪 (法官 )。图格拉克喜怒无常,因此白图泰有时生活在宠信之中,有时又被猜疑笼罩。因此,他决定离开。这时恰好苏丹要派人出使中国 ,白图泰立刻自告奋勇。这样,他既能离开德里,又可以访问新的土地了。
从德里一出发,白图泰一行就遭到了印度教 信徒的袭击,几乎丧命。在到达南印度的港口古里 之后,出航的船队尚未出发便遭风暴。三艘船中两艘沉没,第三艘被迫拔锚启航,两个月后被苏门达腊 岛的统治者擒获。白图泰当时正在清真寺 中祷告,幸免于难。但是,他也不敢回德里,只能托庇于当地穆斯林统治者之下。很快,印度教徒推翻了穆斯林的统治,白图泰仓皇逃出,流落马尔代夫 。
在马尔代夫他停留了九个月,在此期间,他被任命为当地的大法官,甚至被迫娶了国王的女儿。但是,白图泰不想留在马尔代夫,于是他随意判罚,惹怒了国中上下,终于,他被赶出了马尔代夫。接下来,他去了锡兰 ,看到了亚当桥 。但是他的船随后先是遇上风暴,又被海盗抢劫,使他被迫又折返古里,然后又是马尔代夫。
这一次,他立刻找到了一艘来自中国的船只,并顺利地经过马六甲海峡 ,沿着越南 海岸北上,最后到达了元朝 南中国的主要港口泉州 。
白图泰到達泉州 時,當時中國在蒙古人的統治下,他提到當地的藝術家會因為安全因素,繪製當地外在人口的畫像。白图泰讚賞他們的手工藝、當地的丝绸 、瓷器 ,像李子 及西瓜 等水果,以及紙幣的方便[ 5] 。他描述了泉州製造大船的工藝[ 6] ,也注意到中國料理及市場上販賣的肉類,像青蛙 、豬肉 (穆斯林不吃青蛙、豬肉、狗肉等不清真食品)甚至是狗肉 ,而當地的雞 也比他家鄉的要大。
从泉州出发,他又去了杭州 。白图泰沿着京杭大运河 一直北上去了北京 ,他在中国的时间大约是在1345年到1346年。
在杭州,白图泰决定要回家。但是,他已经无法决定哪里是自己的家了。他首先坐船回到古里,但是他不敢面对图格拉克。于是他穿过阿拉伯海 去阿曼和巴格达,在那里,他得知伊儿汗国陷入内战,大汗不賽因 已经在1335年死去,汗国分裂成四個政權。这样,他决定回去麦加,1348年经过大马士革的时候,他得知黑死病 开始蔓延,他的父亲已经死去。白图泰立即决定要回摩洛哥的家乡。经过撒丁岛 ,1349年他回到了家鄉丹吉尔,发现母亲也在数月前过世。此时,已经距离他离开家乡大概有25年了。
1360年的伊比利半島:北方三個天主教王國由左至右為葡萄牙王國 (藍線)、卡斯提爾王國 (紅線)、亞拉岡王國 (綠線);南方是唯一的伊斯蘭國家格拉納達王國 (棕線) 在家中没有待多少时候,白图泰又出发去当时在穆斯林统治下的西班牙 ——安达卢西亚 。当时卡斯蒂利亚 的国王阿方索十一世 正举兵威胁攻打直布罗陀 ,丹吉尔的穆斯林们组织了一些志愿者去守卫该城,白图泰也是其中一员。但是阿方索随即死于黑死病。所以等到白图泰抵达安达卢西亚的时候,威胁已经解除。于是,白图泰一路游览,最北到达瓦伦西亚 ,然后经过格拉纳达 回家。回到摩洛哥後,白图泰发现自己居然还没有游历过这个国家,于是他又出发去圣地马拉喀什 ,发现由于黑死病,已经成为空城。于是他又去了摩洛哥当时的首都非斯 ,游览一番後,回到了丹吉尔。
1350年的黑人帝國馬里 ,因為擁有世界最大的金礦,其國王被認為是14世紀最有錢的人,以1312-1337年在位的曼萨·穆萨 為最 在丹吉尔,白图泰听说了撒哈拉沙漠 南面的神秘国度——马里帝国 ,据说当时世界一半的黄金都产于马里。白图泰于是决定要去马里 。1351年秋天,白图泰出发去马里,穿过撒哈拉沙漠後,他先抵达了古城Taghaza,这是一座用食盐 建造的城市,是摩洛哥人用盐交换马里人黄金的据点。然后他又向南旅行,沿着一条他认为是尼罗河的大河航行(实际上那是尼日尔河 ),最后抵达了马里的首都尼亞尼,见到了国王曼萨·苏莱曼 (曼萨·穆萨 之弟),也留下對馬里帝國的詳細記錄:雖然這個富裕、產金的(黑人)帝國皈依伊斯蘭教、虔頌可蘭經 ,但是過半數女性都赤裸身體,包含白圖泰眼見的數百位女奴、侍女,甚至蘇丹的小女兒,都直接裸露身體、暴露私處;白圖泰努力規勸國王說,好的穆斯林不應讓女性如此裸體,但沒人接受他的意見。之后,白图泰踏上了归途,在廷巴克图 ,他收到了摩洛哥苏丹的命令,命令他立即回乡,他這裡第一次看到了河馬 ,是人生首例。
回到丹吉尔之后,摩洛哥苏丹阿布·伊南·法里斯 派了一位学者伊本·猶札 调查白图泰,这位学者记录下了白图泰的叙述,将其命名为《伊本·白图泰游记 》(رحلة ابن بطوطة ,拉丁转写:Rihla ibn Battuta )[ 7] 。白图泰随后在丹吉尔担任当地的卡迪,1369年(或1368年)逝世后葬于丹吉尔[ 8] 。游记在随后的岁月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19世纪,才被西欧 的学术界重新发现,1853年到1859年,法文版在巴黎 出版,引起极大的轰动,后又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学术界认为,这本书的大部分记述都是可信的,为研究14世纪的世界各国提供了许多素材。1985年,该书由北京大学 教授马金鹏译为中文出版。[ 9]
伊本·巴杜達的旅程,1325-1332年
伊本·巴杜達的旅程,1332-1346年
伊本·巴杜達的旅程,1349-1354年
白图泰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当时伊斯兰世界的每一个国家。在蒸汽機及火車發明到来以前,他可能是旅行路程最长的人。在阿拉伯 世界,白图泰获得了崇高的声名,摩洛哥人将其作为英雄加以纪念。近代天文学家以其名字命名了月球 上的一座环形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