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伊巴德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2023年1月12日)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23年1月12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伊巴德派"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系列條目
伊斯兰教
阿拉伯文書法中的阿拉

伊巴德派(阿拉伯語:إباضية)是伊斯兰教仅次于逊尼派什叶派的第三大教派,接近於遜尼派,现主要分布于以阿曼为代表的多个国家。

伊巴德派源於7世紀中期第一次伊斯蘭內戰中分裂出的哈瓦利吉派,他們與遜尼派主要差異為是否重視四大正统哈里发。相較於什葉派看重先知穆罕默德的血统,伊巴德派注重领袖品格,特別尊崇頭两任哈里发巴克爾歐瑪爾,並表示他們的在位時期是伊斯兰最理想的时代。伊巴德派認為後繼的哈里发在虔誠程度和个人私德上,皆不具备穆斯林领袖的资格。

历史

[编辑]

穆斯林世界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统治时期任人唯亲。来自阿曼的伊拉克教士贾比尔·本·宰德多有不满[1],此宰德并非五伊玛目派尊崇的阿里的曾孙宰德·本·阿里。他主张穆斯林应一律平等,非古莱氏人也可以担任要职等等,在倭马亚王朝初期,反对穆阿维叶的哈里发世袭制度,被伊拉克总督哈查只流放到了阿曼[2]

载德在阿曼时有个弟子叫阿巴迪,后来成了阿曼的穆斯林社团领袖,因此被他们反对的倭马亚王朝称这个社团为“伊巴迪亚”或者“伊巴德”。在阿曼实行伊斯兰教长国的制度,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

教义

[编辑]

伊巴德教派接近于逊尼派,但还是有明显的区别。比如两派都主张哈里发须经协商选举产生,但逊尼派坚持哈里发必须出身古莱氏族,而伊巴德派则认为任何穆斯林只要具备能力并能维持公正的,都有被选为领袖的权利。

分布

[编辑]

该教派是阿曼赛义德王朝的国教,也在桑给巴尔、以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利比亚的部分地区存在。

伊斯兰教派各国分布   逊尼派   什叶派 伊巴德派

参考文献

[编辑]
  1. ^伊巴德教派的领导人. An Initiative of the Ministry of Religious Endowments and Religious Affairs Sultanate of Oman. [202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 
  2. ^伊巴德派和逊尼派、哈瓦利吉派有啥不同?为啥盛行于阿曼?. Sohu. [202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0). 
類別
神學家
主要典籍
遜尼派
什葉派
凱桑派
宰德派
伊斯瑪儀派
十二伊瑪目派
獨立教派
哈瓦利吉派
亞伯拉罕諸教
犹太教
基督宗教
伊斯兰教
其他
印欧宗教
印度-伊朗宗教
欧洲宗教
东亚宗教英语East Asian religions
中亚与北亚宗教
乌拉尔宗教
非洲宗教
传统宗教
流散英语Afro-American religion宗教
其他宗教
新興宗教
史前宗教
近东宗教英语Religions of the ancient Near East
原始印欧宗教
亚洲宗教
欧洲宗教

主题
方面
有神论
无神论世俗主义
宗教学
概观
列表
各地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伊巴德派&oldid=89830604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