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伊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藤原伊尹
伊尹
《歷代聖賢半身像》伊尹
本名姓:
氏:
名:摯
出生前1649年
空桑村杞县河南省
逝世前1549年 (100岁)
墓地多处:
活跃时期商朝初年
知名作品汝鳩》、《伊訓
儿女伊陟
別稱伊摯

伊尹(前1649年—前1549年),氏,名,建立商朝的重要名臣、政治家

生平

[编辑]

出生于前1649年,有莘国空桑涧,因為其母親為侁民,在伊水住居,以為氏[1]甲骨文象徵權力者為官名[2]。本是有莘氏的陪嫁奴隶商汤那里当厨师。伊尹有远大抱负,不甘作奴隶,于是利用向商汤上奉食品的机会,向商汤分析天下形势。商汤很欣赏他,便取消了伊尹奴隶身份,并提拔为「阿衡」(亦稱「保衡」,相當於宰相,後人習用「阿衡」一詞代指伊尹)[3][4]。亦有說法指,伊尹曾為隱士,湯派人前後往返5次才成功聘請他。[5]前1600年,辅助商汤灭夏朝,商朝建立。任職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

據《史記》記載,太甲即位时昏庸无能,伊尹软硬皆施,把太甲流放地(今河北臨漳),建宮居住,達三年之久。伊尹自行攝政,管治國家。直到太甲悔過自新了,才迎回太甲復辟執政,使太甲变成了一位圣君[6]

伊尹历事商朝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五十余年,为商朝立下汗马功劳。沃丁八年(前1549年),伊尹病逝,终年100岁。沃丁以天子之礼把伊尹安葬在商汤陵寝旁,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7]

異說

[编辑]

另一本史書《竹書紀年》記載,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為王,七年後,太甲潛回殺掉篡位的伊尹,並改立伊尹的兒子伊陟伊奮繼承伊家[8]。但根據出土的甲骨文显示,直至商朝末年,商朝仍然坚持对伊尹的祭祀,用的牺牲数目及品种为商朝先王同级的牛(太牢[9],因此《竹书纪年》的记载有可疑之处[註 1][註 2]

對後世的影響

[编辑]
  • 孫子兵法·用間第十三》稱讚伊摯對殷商的功績[12]
  • 雖然伊尹對商朝貢獻良多,但他流放太甲的行為,卻成為了後世權臣效尤的憑據。西漢時期,權臣霍光就以伊尹為先例,操纵皇帝的廢立。故後世把「廢黜皇帝」,稱為「伊霍之事」[13]

註釋

[编辑]
  1. ^伊尹一直受到殷人隆重的祭祀,如卜辞:“[辛]亥卜,至伊尹用一牛。”(《合集》21575)“乙亥贞,其侑伊尹二牛。”(《合集》33694)等等。姚孝遂、肖丁《小屯南地甲骨考释》肯定:“伊尹不是先王,但卜辞对于伊尹的祭祀非常隆重,其地位之尊崇,是超乎寻常的。且伊尹之祭日均于‘丁’。”
  2. ^對《竹書紀年》的質疑,何炳棣周文王祭祀帝乙等商朝先王的周原甲骨紀錄反駁,謂當時祭祀制度並不詳知,其判斷作法值得商榷[10]。惟注意的是,文王那時未稱王,即使周商關係緊張,身分仍是臣屬商王的方伯及帝乙妹夫,牲禮除了人之外用的是豬、羊,而非最高等級的牛;況且所舉卜辭相關研究未必能支持何的論點[11]

参考文献

[编辑]
  1. ^伊尹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華百科全書
  2. ^黃庭頎.論古文字材料所見之「伊尹」稱號——兼論〈尹至〉、〈尹誥〉之「尹」、「執」(摯). 簡帛網. 2013-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3. ^《史記 殷本紀》:「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于王道。」
  4. ^诗经·商頌·長發》:「實維阿衡,實左右商王。」
  5. ^《史記 殷本紀》:「或曰,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
  6. ^史記·殷本紀》:“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宫三年,伊尹攝行政當國,以朝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過自責反善。於是伊尹迺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7. ^太平御覽》、《初学记》引《帝王世紀》:“帝沃丁八年,伊尹卒。年百有餘歲,大霧三日。沃丁葬以天子之禮,祀以大牢,親自臨喪三年,以報大德焉。”
  8. ^洪頤煊注《廣弘明集》十一引《汲冢書》云:“伊尹自篡立,後太甲潛出,親殺伊尹而用其子。”《竹書紀年》:“太甲元年,伊尹放太甲於桐,乃自立。七年,王潛出自桐,殺伊尹。”
  9. ^李玉潔.第二章 商代王權的發展. 中國早期國家性質. 雲龍出版社. 2003: 134.ISBN 978-986-7938-1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10. ^何炳棣.第四章 「夏商周斷代工程」基本思路質疑:古本《竹書紀年》史料價值的再認識. 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論.聯經出版. 2013: 147.ISBN 978-986-03-69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11. ^彭慧賢.周原戰爭、祭祀類甲骨研究.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2011-05, (40): 85–91 [2017-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 
  12. ^ 《孫子兵法·用間第十三》:「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在殷。」
  13. ^田延年曰:“伊尹相殷,廢太甲以安宗廟,後世稱其忠。將軍若能行此,亦漢之伊尹也。”(《資治通鑑》卷二四)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传统历史家把霍光比作伊尹、周公”。《三国演义》描寫董卓废帝时便引用“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的故事。
商国先公
商朝君主
有争议的君主
註1:有待考证的商朝君主: · · · · · · ·王吴 · · · · ·𠣬 · ·𰥏
註2:舊說太戊在雍己之後,然而在周祭卜辭中,雍己卻排在大戊之後,因此學者認為雍己應為大戊之弟。
洛阳古墓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其它
邙山陵墓群洛阳古墓博物馆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
战国
西汉
东汉





三国曹魏
晋朝西晋
西


南北朝北魏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后梁
后唐
后晋
宋朝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多处之一 ?:存疑 位于邙山
历代帝王庙入祀人物
景德崇圣殿
三皇时代
五帝时代
西汉
东汉
三国
东晋
南北朝
北魏
后唐
后周
东西配殿
配殿
东配殿 | 西配殿
三皇时代
五帝时代
西汉
东汉
三国
北宋
南宋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伊尹&oldid=88934403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