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伊壁鸠鲁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23年11月11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伊壁鸠鲁"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伊壁鸠鲁
Ἐπίκουρος
Epicurus
出生前341年
薩摩斯島
逝世前270年
馬其頓王國雅典
时代古希腊哲学家
地区西方哲學家
学派古希臘伊壁鸠鲁学派
主要领域
认识论伦理学形而上学政治哲学
著名思想
原子论
受影响于
影响于

伊壁鸠鲁古希臘語Ἐπίκουρος,前341年—前270年),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其成功地发展了阿瑞斯提普斯享乐主义,并将之与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结合起来。他的学说的主要宗旨就是要达到不受干扰的宁静状态。

伊壁鸠鲁生于公元前341年爱琴海的萨摩斯岛,但父母亲都是雅典人。柏拉图的弟子首先向他传授了哲学。公元前 323 年,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在随后的政治冲突中,伊壁鸠鲁和家人被迫迁往科洛芬(Colophon )(今土耳其境内)。在那里,他跟随德谟克利特的学徒瑙西法尼斯(Nausiphanes)继续学习。[1]公元前307年,他开始在雅典建立了一个学派,这个学派在他去世之前一直在雅典活动。传说中该学派坐落于他的住房和庭院内,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因此被人称为“花园哲学家”。据说在庭院的入口处有一块告示牌写着:“陌生人,你将在此过着舒适的生活。在这里享乐乃是至善之事。”

伊壁鸠鲁的学说和苏格拉底柏拉图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强调远离责任和社会活动。伊壁鸠鲁认为,最大的善来自快乐,没有快乐就没有善。快乐包括肉体上的快乐,也包括精神上的快乐。而真正的快乐来自简单的生活,没有恐惧和焦虑。相较之下,追求财富、权力和名声只会带来痛苦和折磨。[1]伊壁鸠鲁区分了動態的快乐和靜態的快乐,前者是指正在滿足一種慾望時產生的快樂(例如享用美食時的快樂),後者則指慾望得到滿足後的平靜之樂(例如飽餐一頓後的快樂),伊壁鸠鲁认为靜態的快乐拥有优先的地位,它是“一种厌足状态中的麻醉般的狂喜”。伊壁鸠鲁又提出,享受平静之乐( the peace of a tranquil mind)的障碍之一是对死亡的恐惧,且这种恐惧又被宗教信仰加剧:也就是说如果你招致神明的愤怒,你就会在来世受到严惩。但伊壁鸠鲁并不打算通过提出一种不朽的替代状态来对抗这种恐惧,而是试图解释死亡的本质。他首先提出,当我们死去时,我们对自己的死亡毫不知情,因为我们的意识(或我们的灵魂)在死亡时就不复存在。为了解释这一点,伊壁鸠鲁认为整个宇宙要么由原子或者空间组成,这也正是原子论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留基伯那所主张的。[1][2][3][4]

同时,伊壁鸠鲁强调,在我们考量一个行动是否有趣时,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它所带来的副作用。在追求短暂快乐的同时,也必须考虑是否可能获得更大、更持久、更强烈的快乐。他还强调,肉体的快乐大部分是强加于我们的,而精神的快乐则可以被我们所支配,因此交朋友、欣赏艺术等也是一种乐趣。自我的欲望必须节制,平和的心境可以帮助我们忍受痛苦。伊壁鸠鲁認為當人不受任何痛苦折磨、欲望也都得到滿足後,就會進入「毫無紛擾」(Ataraxia)的最高境界。

伊壁鸠鲁相信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但他并不认为原子的运动受各种自然法则的支配。伊壁鸠鲁否定宗教,否认是最高的法则制定者,因此也就蔑视必然原则。伊壁鸠鲁悖论是其著名遗产之一。伊壁鸠鲁也同意德谟克利特的有关“灵魂原子”的说法,认为人死后,灵魂原子离肉体而去,四处飞散,因此人死后并没有生命。他说:“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因为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死亡来临时,我们也不再存在了。”伊壁鸠鲁认为对死亡的恐惧是非理性的,因为对自身死亡的认识只能是对死亡本身的无知。

在他的晚年,伊壁鸠鲁遭受着肾结石、胃病和眼疾等疾病,健康状况时常不佳,经常忍受着巨大的病痛,但他还是活到了 72 岁。他忠于自己的信仰,将生命的最后一天描述为真正快乐的一天。

伊壁鸠鲁的学说并没有发展出科学的传统,但它自由思维的态度和反对迷信的实践,一直得到罗马帝国早期一些上层阶级成员的尊敬。而在今天,“Epicurean”这个词已经具有贬义,用来形容那些只追求感官享乐的人们。

參考文獻

[编辑]
  1. ^1.01.11.2Wright, M. R.B. Inwood, L. P. Gerson (trs., edd.): The Epicurus Reader. Introduction by D. S. Hutchinson. Selected Writings and Testimonia. Pp. xv+111. Indianapolis, Cambridge: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1994. Paper, £3.95.. The Classical Review. 1996-04,46 (1).ISSN 0009-840X.doi:10.1093/cr/46.1.171. 
  2. ^Austin, Emily A.Epicurus and the Politics of Fearing Death. Apeiron. 2012-01,45 (2).ISSN 2156-7093.doi:10.1515/apeiron-2011-0003. 
  3. ^Rosenbaum, Stephen E.Death. Oxford Handbook of Epicurus and EpicureanismOxford Handbook of Epicurus and Epicureani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08-06. 
  4. ^The “Nothingness of Death”.Death and Mortality i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09-30: 151–167. 

参见

[编辑]
哲學家英语List of Epicurean philosophers
古希臘
古羅馬
哲學理念
概念
著作
概念
科學元理論
科學哲學
相關條目
科学哲学家
古典时期
中世纪
近代
18~19世纪
科学哲学创立
其他
现代哲学家
历史时期
古希腊地区
城邦
政治
雅典式民主
斯巴达宪法英语Spartan Constitution
馬其頓王國
军事
统治者英语Lists of rulers of Greece
哲人
作家
其他
群体
按文化
社会
藝術和科学
宗教
圣地
建筑
古希臘神廟
语言
文字英语History of the Greek alphabet
大希腊
西西里岛
埃奥利群岛
撒丁岛
昔兰尼加
伊比利亚半岛
黑海北岸
黑海南岸
列表
国际
各地
学术
艺术家
人物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伊壁鸠鲁&oldid=87749851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