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京襄之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京襄之战南宋嘉熙二年(元太宗十年,1238年)至次年四月,宋朝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兼知岳州孟珙率军收复京襄(今湖北省),击退蒙古帝国的战役。

1238年,攻南宋的蒙古东路军,集中兵力攻打两淮,对长江中游的攻掠稍缓,宋朝颁诏“收复京襄”。十月,新任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兼知岳州的孟珙,认为收复襄阳樊城之前,应该先取郢州(今湖北省钟祥市)来疏通粮道,夺下荆门军(今湖北省荆门市),才能出奇兵。赴任至岳州(今湖南省岳阳市),命江陵制司攻打襄州郢州,和诸将面授进兵方略,大兵北进。宋朝将领张俊收复郢州,贺顺收复荆门軍。十二月,刘全在冢头、樊城、郎神山,三战都获得胜利。次年正月,宋朝收复信阳军(今河南省信阳市)。刘全攻打襄阳、樊城。这时,原归附蒙古的刘廷美相约宋朝都统江海,和他弟弟刘延辅夹击襄阳蒙古军,宋军进至襄阳城下,刘全收复樊城。四月初二日,江海率军出荆门,直指襄阳,刘廷美为内应,抓住游显献襄阳城降宋,宋军收复襄阳。刘全派谭深收复光化军(今湖北省老河口市西北)。

孟珙收复襄阳,就奏请朝廷在襄阳安置重兵,建立军事基地。任命息州(今河南省息县)、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归降之人创立忠卫军,襄州、郢州归降之人创立先锋军,招淮河流域百姓三百五十九人创立宁武军,招回鹘壮士一百余人、马二百六十匹,创立飞鹘军,荆鄂都统制张顺招汉襄溃败士卒创忠义、虎翼等军。孟珙以江陵为基地,以襄阳为重镇,大兴屯田,训练军队[1]

注釋

[编辑]
  1. ^《中国战典·宋辽金元时期》
大蒙古国
蒙兀国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打败蔑儿乞人 ·消灭泰赤乌部 ·十三翼之战 ·塔塔儿部叛金 ·塔里忽台被杀 ·帖尼河之战 ·阔亦田之战 ·建立蒙古帝国 ·蒙古攻西辽之战 ·蒙古第一次西征 / 征服花剌子模撒马尔罕之战 ·玉龙杰赤之战 ·大败札兰丁 ·长春真人西行 ·一言止杀 ·蒙古滅西夏之戰 ·蒙金戰爭野狐嶺戰役 ·成吉思汗三路攻金之战 ·耶律楚材归顺 ·木华黎治理汉地 ·三峰山之战 ·蔡州之战 ·蒙古入侵高丽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第八次 ·第九次 ·征东行省 ·也顿村之战 ·戊戌选试 ·蒙古第二次西征钦察草原 ·基辅罗斯等各公国 ·蒙古征服基輔羅斯 ·匈牙利 ·摩尔达维亚 ·波兰 ·立陶宛大公国 ·波希米亚 ·捷克 ·摩拉維亞 ·斯洛伐克 ·威尼斯共和国 ·原南斯拉夫地区 ·保加利亚第二帝国 ·拉什卡 ·神圣罗马帝国 ·蒙古征服吐蕃凉州会盟 ·蒙古第三次西征征战木剌夷国 ·征战阿拔斯王朝 ·征战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 ·蒙古突袭巴勒斯坦 ·窝阔台攻宋之战沔州之战 ·真州之战 ·阳平关之战 ·江陵之戰 ·黄州之战 ·庐州之战 ·京襄之战 ·大垭寨之战 ·余玠防蜀之战 ·壽春之戰 ·乃马真后称制 ·海迷失后称制 ·蒙古灭大理之战 ·蒙哥攻宋之戰蒙古攻四川之战 ·釣魚城之戰 ·鄂州之战 ·蒙古四大汗国金帳汗國 ·察合台汗國 ·窩闊台汗國 ·伊兒汗國
元朝
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爭位戰爭 ·建号大元建国号诏 ·营建大都 ·李璮叛亂 ·元宋战争襄樊之战 ·丁家洲之战 ·潭州之战 ·文天祥抗元 ·崖山海战 ·马可·波罗来华 ·元曲勃兴(《窦娥冤 ·拜月亭 ·汉宫秋 ·梧桐雨 ·西厢记 ·倩女离魂》) ·忽必烈改制一省制 ·行中书省 ·治理西藏 ·宣政院 ·开凿通惠河 ·宗王出镇 ·八思巴文 ·塔拉斯河庫里爾台大會 ·元越戰爭 ·四等人制 ·元日战争文永之役 ·元寇防壘 ·弘安之役 ·元缅战争 ·元爪战争 ·海都之亂 ·阿合马理财 ·重新成為四大汗國宗主 ·瓜分窩闊台汗國 ·大都政變 ·武宗继统 ·武仁之約 ·仁宗继立 ·延祐經理 ·延祐復科 ·击败也先不花 ·外放和世琜 ·放逐图帖睦尔 ·英宗改制 ·除铁木迭儿 ·大元通制 ·南坡之变 ·泰定帝即位 ·天顺帝失踪 ·文宗即位 ·明宗即位 ·天曆之變 ·设立奎章阁 ·惠宗继立 ·至正新政脱脱更化 ·至正条格 ·脱脱修史宋史辽史金史 ·二十四孝》出书 ·大兴国子监 ·贾鲁治黄河 ·元末民变 ·红巾军起义韩山童被杀 ·韩林儿起义 ·徐寿辉起义 ·郭子兴起义 ·张士诚起事 ·亦思巴奚兵乱 ·朱元璋崛起鄱陽湖之戰 ·元帝北归
北元
明代蒙古诸部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京襄之战&oldid=81795623
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