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峰鄉 Wufeng Township 舊稱:十八兒社 | |
|---|---|
| 山地鄉 | |
| 坐标:24°38′N121°07′E / 24.63°N 121.12°E /24.63; 121.12 | |
| 國家 | 中華民國 |
| 省 | 臺灣省(已虛級化) |
| 上級區劃 | 新竹縣 |
| 下級區劃 | 4村58鄰 |
| 政府 | |
| • 行政机构 | 五峰鄉公所 (立法機關:五峰鄉民代表會) |
| • 鄉長 | 秋維書(五峰鄉鄉長列表) |
| 面积 | |
| • 总计 | 227.7280 平方公里(87.9263 平方英里) |
| 海拔 | 1,282 公尺(4,206 英尺) |
| 人口(2025年9月)(1,786戶) | |
| • 總計 | 4,390人 |
| • 排名 | 新竹縣的第13位 |
| • 密度 | 19.3人/平方公里(49.9人/平方英里) |
| 时区 | 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
| 郵遞區號 | 311 |
| 戶政資料代碼 | 10004130 |
| 毗鄰 | 橫山鄉、竹東鎮、北埔鄉、尖石鄉;苗栗縣南庄鄉、泰安鄉 |
| 地方語言 | 泰雅語、賽夏語 |
| 網站 | http://www.hcwft.gov.tw/ |

五峰鄉(泰雅語:Tatoba';賽夏語:Kilapa:;臺灣客家語海陸腔:ngˊ fungˋ hiongˋ)位於台灣新竹縣南部,新竹縣的山地鄉之一。東鄰尖石鄉,南鄰苗栗縣泰安鄉,西鄰苗栗縣南庄鄉,西北至北鄰分別為北埔鄉、竹東鎮和橫山鄉。鄉內人口約有4千多人,是新竹縣人口最少的行政區。族群結構上主要為台灣原住民泰雅族及賽夏族,僅有少部份客家族群及戰後大陸移民。
在清代光緒 13 年(1887)臺灣省建省後,隸屬新竹縣大嵙崁撫墾局五指山分局管轄,日治時期則屬五指山撫墾署管理的番地。明治 31 年(1898)改由新竹辦務署樹杞林支署蕃地。明治 34 年(1901)改隸新竹廳樹杞林支廳番地。大正 9 年(1920)改制為新竹州竹東郡蕃地。民國時期初期,則又改制為新竹縣竹東區番地。
民國 36 年(1947)改制為新竹縣竹東區五峰鄉,下轄大隘、竹林、花園、桃山等四村。民國 38 年(1949)則又與角板鄉(今桃園市復興區)、五峰鄉、大安鄉(今苗栗縣泰安鄉)劃成新竹縣新峰區,至民國 39 年(1950)改制為新竹縣五峰鄉,沿用至今[1]。
五峰鄉的前身為臺灣日治時期新竹州竹東郡直轄的臺灣原住民蕃地之西南側,戰後才改制為新竹縣五峰鄉。五峰鄉位於新竹縣西南隅,境内超過三千至兩千多公尺的高山林立,分為大隘、桃山、花園、竹林四村。
「五峰」一名通常被認定為因五指山(五峰山)(海拔1062米)而得名。
| 桃園農改五峰分場-海拔1048米(平均數據1991–2020 極端數據1995至今) |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 历史最高温 °C(°F) | 28.4 (83.1) | 31.3 (88.3) | 30.5 (86.9) | 30.8 (87.4) | 31.4 (88.5) | 33.4 (92.1) | 35.5 (95.9) | 32.2 (90.0) | 31.4 (88.5) | 32.3 (90.1) | 29.8 (85.6) | 26.0 (78.8) | 35.5 (95.9) |
| 平均高温 °C(°F) | 15.3 (59.5) | 16.3 (61.3) | 18.6 (65.5) | 21.5 (70.7) | 24.1 (75.4) | 26.3 (79.3) | 27.2 (81.0) | 26.4 (79.5) | 25.0 (77.0) | 22.5 (72.5) | 20.3 (68.5) | 16.7 (62.1) | 21.7 (71.0) |
| 日均气温 °C(°F) | 10.8 (51.4) | 11.8 (53.2) | 13.9 (57.0) | 17.1 (62.8) | 19.8 (67.6) | 21.8 (71.2) | 22.4 (72.3) | 22.0 (71.6) | 20.8 (69.4) | 18.2 (64.8) | 16.0 (60.8) | 12.3 (54.1) | 17.2 (63.0) |
| 平均低温 °C(°F) | 8.0 (46.4) | 8.9 (48.0) | 10.7 (51.3) | 14.1 (57.4) | 17.0 (62.6) | 19.0 (66.2) | 19.6 (67.3) | 19.4 (66.9) | 18.2 (64.8) | 15.6 (60.1) | 13.2 (55.8) | 9.6 (49.3) | 14.4 (58.0) |
| 历史最低温 °C(°F) | −4.0 (24.8) | −1.2 (29.8) | −0.3 (31.5) | 2.8 (37.0) | 11.6 (52.9) | 12.2 (54.0) | 16.5 (61.7) | 17.3 (63.1) | 12.6 (54.7) | 7.4 (45.3) | 2.3 (36.1) | −1.3 (29.7) | −4.0 (24.8) |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107.5 (4.23) | 156.9 (6.18) | 186.2 (7.33) | 194.6 (7.66) | 272.3 (10.72) | 295.2 (11.62) | 345.2 (13.59) | 478.6 (18.84) | 335.6 (13.21) | 138.0 (5.43) | 67.3 (2.65) | 87.2 (3.43) | 2,664.6 (104.89) |
| 平均相對濕度(%) | 86.3 | 87.6 | 88.7 | 88.1 | 88.8 | 87.2 | 86.7 | 89.7 | 88.7 | 87.6 | 85.4 | 85.1 | 87.5 |
| 数据来源:Central Weather Administration[2] | |||||||||||||
五峰鄉水系由高至低主要為爺八堪溪、霞喀繫溪、麥巴來溪、上坪溪及花園溪。於竹東鎮與頭前溪匯合,經新竹舊港入海。
2014年公告五峰鄉土石流潛勢溪數共15條[3]


| 年份 | 人口 | ±% |
|---|---|---|
| 1981 | 5,366 | — |
| 1986 | 4,893 | −8.8% |
| 1991 | 4,783 | −2.2% |
| 1996 | 4,974 | +4.0% |
| 2001 | 4,955 | −0.4% |
| 2006 | 4,551 | −8.2% |
| 2011 | 4,616 | +1.4% |
| 2016 | 4,562 | −1.2% |
| 2021 | 4,473 | −2.0% |
| 來源: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內政部. [2019-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3). | ||
根據新竹縣五峰鄉戶政事務所及新竹縣政府民政處統計,2024年底五峰鄉戶數約1.8千戶,人口約4.4千人,是新竹縣人口最少的行政區[4],鄉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村分別是桃山村與竹林村,2024年底兩村人口分別為1,644人與422人[5]。
| 屆次 | 姓名 | 任期 | 備註 |
|---|---|---|---|
| 1-3 | 黃光河 | 1951年7月1日-1960年1月4日 | |
| 4 | 趙旺華 | 1960年1月5日-1964年2月28日 | |
| 5 | 黃光河 | 1964年3月1日-1968年2月28日 | |
| 6、7 | 詹源遠 | 1968年3月1日-1977年12月29日 | |
| 8 | 朱鳳光 | 1977年12月30日-1982年2月28日 | |
| 9 | 蘇隘宏 | 1982年3月1日-1986年2月28日 | |
| 10 | 夏遠親 | 1986年3月1日-1990年2月28日 | |
| 11 | 秋振昌 | 1990年3月1日-1994年2月28日 | |
| 12、13 | 楊世傑 | 1994年3月1日-2002年2月28日 | |
| 14、15 | 秋賢明 | 2002年3月1日-2010年2月28日 | |
| 16 | 葉賢民 | 2010年3月1日-2014年12月24日 | |
| 17 | 秋振昌 | 2014年12月25日-2018年12月24日 | |
| 18 | 葛忠義 | 2018年12月25日-2022年12月24日 | 中國國民黨 |
| 19 | 秋維書 | 2022年12月25日-2026年12月24日 | 現任 |
五峰鄉公所是五峰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五峰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新竹縣政府。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五峰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3課3室等6個內部單位及1個附屬機關[6]。
五峰鄉民代表會是五峰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五峰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五峰鄉民代表會共有7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2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3席鄉民代表、第三選區2席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7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7]。
| 部落名(族語) | 村里 | 族別 |
|---|---|---|
| 五峰部落(Tatoba') | 大隘村 | 泰雅族 |
| 十八兒部落(Sipazi') | ||
| 茅圃部落(Singaw) | ||
| 天湖部落(R'ra') | 花園村 | |
| 河頭部落(Kawabata) | ||
| 大冬田部落(Mayl'ux) | ||
| 花園部落(Mayhuman) | ||
| 羅山部落(Takunan) | 竹林村 | |
| 和平部落(Maybalay ) | ||
| 忠興部落(T'apan) | ||
| 喜翁部落(Si'ung) | ||
| 清泉部落(Ulay) | 桃山村 | |
| 白蘭部落(R'uyan) | ||
| 桃山部落(Blangaw) | ||
| 土場部落(Ruba') | ||
| 松本部落(Trayan) | ||
| 民都有部落(Mintuyu) | ||
| 三叉路部落(Sansaru) | ||
| 雲山部落(Lwax khu') | ||
| 民生部落(Minse) | ||
| 黑崮部落(Heku') | ||
| 出河部落(Kukung) | ||
| 石鹿部落(Skaru) | ||
| 上大隘部落(Sansama:an) | 大隘村 | 賽夏族 |
| 下大隘部落(Sayie) | ||
| 高峰部落(Yohae') | ||
| 朱家莊部落(Ip'ipa'an bato) | ||
| 上比來部落(Oro'raw:) | 花園村 | |
| 下比來部落(Kyu'ang) |
境內的「清泉溫泉」舊名「井上溫泉」,在日治時期就相當著名,大正3年(1914年),設溫泉療養所。泰雅族語稱為Ulai Pejitan,意為山洞溫泉。[9]

此亦為東北軍少帥張學良將軍,被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流放來台灣時,最早被軟禁的居住地之一。

霞喀羅道路又稱為石鹿古道,自井上(今新竹縣五峰鄉清泉)至控溪(今尖石鄉秀鑾村),自桃山新道路分岔處,沿霞喀羅溪往上游至霞喀羅大山鞍部,大正11年(1922年)3月底完工。[9]
兩年一度的原住民賽夏族矮靈祭場亦在五峰鄉境內 ,每每吸引國內外無數的旅客湧入部落。
大正2年(1913年)霞喀羅衝突時,警部補井上國太郎駐紮於此。大正4年(1915年)6月15日,以井上國太郎作為分遣所之名稱,設置井上分遣所,作為「シヤカロ-隘勇線」之警備單位。大正10年7月24日,改稱井上分警戒所,大正11年(1922年)4月1日,改置井上警察官吏駐在所,設有巡查部長1名。終戰後,改名為清泉派出所。[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