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昌市 | |
|---|---|
| 县级市 | |
位于乐昌的金鸡岭 | |
乐昌市的地理位置 | |
| 坐标:25°07′50″N113°20′50″E / 25.13067°N 113.34724°E /25.13067; 113.34724 |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隶属行政区 | 广东省韶关市 |
| 政府駐地 | 乐城街道 |
| 下级行政区 | |
| 政府 | |
| • 市委书记 | 钟曦 |
| • 市长 | 刘益华 |
| 面积 | |
| • 总计 | 2,419.28 平方公里(934.09 平方英里) |
| 人口(2020年)[1] | |
| • 常住 | 383,498人 |
| • 密度 | 159人/平方公里(411人/平方英里) |
| • 城镇 | 199,438人 |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08:00) |
| 郵政編碼 | 512200 |
| 電話區號 | 751 |
| 車輛號牌 | 粤F |
| 行政区划代码 | 440281 |
| 網站 | www |
乐昌市是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韶关市北部,是广东省最北面的县级行政区,北与湖南省宜章、汝城两县交界,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市人民政府驻乐城街道。
乐昌有1500多年建县史,素有“千年佗城”美称。南朝梁天监七年(508年)置梁化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因境内有乐石、昌山两山而改称乐昌县,1994年撤县设市(县级)。乐昌传统文化方面,乐昌花鼓戏、乐昌渔鼓、九峰山歌、(狮舞)青蛙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建置沿革:樂昌市的前身樂昌縣,縣治有數次遷移,明代正式移到今天樂昌市市區. ( 資料來源:<廣東省廣州市佛山地區韶關地區沿革地理 > )
夏、商朝为扬州之域,春秋时属越,战国时属楚,秦朝时属南海郡。秦朝到兩漢,曾有一座任囂城( 在樂昌市區西南貳里)508年,南梁分曲江县地设置梁化县。公元598年(隋朝开皇十八年)改名乐昌县。
1954年,国务院發布关于同意广东、湖南两省调整省界的批复,指狗牙洞附近湘粵省界自锣鼓岭经天字排至东岭仙止,都以山脊倒水为界,因此将原乐昌县管辖的野猪窝村、束岭背村、油寮下村、垠背村、分水抝村等五个自然村,划归湖南省宜章县领导[2]。
1958年4 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属广东省乐昌县白石乡的牛头窝、坳背两个自然村34 户、 115 人划归湖南省宜章县里田乡管辖。
2006年中国南方水灾期间,乐昌受灾严重,衡广复线通车后降为支线的原粤汉铁路乐昌段多处被冲毁。据官方估计,全广东受灾741万人,死亡106人,失踪77人,但据乐昌当地民众反映,仅乐昌实际死亡人数超过300人以上,洪水退后,许多村庄被夷为平地,遇难者尸体随处可见。粤汉铁路坪乐旧线在此次洪灾后被彻底废弃,2013年在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中被武江淹没。
2021年末,乐昌市户籍人口52.5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834人,其中城镇人口26.39万人,占户籍人口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0.2%,比上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
乐昌境内地貌主要分流水地貌和岩溶地貌两大类。地势中部和北面较高,向东西两侧递减,西部有大东山,中部有大瑶山、东北部有九峰山。全市山地占72%,丘陵占13.5%,盆地平原占14.5%。
乐昌地处中亚热带,具有山地气候特征。年均气温19.6℃,降雨量1500mm,无霜期304天。
乐城街道、北乡镇、九峰镇、廊田镇、长来镇、梅花镇、三溪镇、坪石镇、黄圃镇、五山镇、两江镇、沙坪镇、云岩镇、秀水镇、大源镇、庆云镇、白石镇、坪石办事处和梅田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