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中国大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中國大陸
此條目介紹的是“中国大陆”一词的政治与法律定义。关于现今实际管辖该地域的政權,请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中与香港、澳门相对的称呼,请见「中国内地」。
根據實控邊界確立的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相對位置
中国大陆
标音
官话
現代標準漢語
汉语拼音Zhōnggúo Dàlù
通用拼音Jhonggúo Dàlù
威妥瑪拼音Chung¹-Kuo² Ta⁴-lu⁴
國語羅馬字Jonggwo Dahluh
注音第二式Jūng-gúo Dà-lù
注音符號ㄓㄨㄥ ㄍㄨㄛˊ ㄉㄚˋ ㄌㄨˋ
其他官话
南京官话拼音zhong1 guä5 da4 lu5
闽语
閩東語平話字Dṳ̆ng-guók Dâi-lṳ̆k
閩南語白話字Tiong-kok Tāi-lio̍k
潮州話拼音Dong1 gog4 Dai6 lêg8
吴语
拉丁化tson koh du loh
粤语
粵拼zung1 gwok3 daai6 luk6

中国大陆,是一个有關中國的法律术语及地理用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特别行政区法律中,「中国大陆」(或稱為大陸祖國大陆[1])是指除香港澳門台灣以外[2][3]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理領土[4][5],其類似用語為「中國內地」。在《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等規範兩岸關係中華民國法律中,「大陆地区」(或稱為中国大陆[6]、大陆)是指除台湾地区以外的中華民國法理領土[註 1];該詞涵蓋範圍可能也包括香港及澳門,視具體情況而定[7][8],三地在部分場合亦會以「陸港澳」或「中港澳」並稱[9][10]

「中国大陆」作为法律术语,常用于与台湾同时出现的语境;此外,“中国大陆”一词也在政治、经济等学术及社会场合有所运用,其含义与作为法律术语的“中国大陆”相同。惟在地理上“中国大陆”的指代范围可能有所不同[註 2]

法律上的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出境,是指由中国内地前往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由中国内地前往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由中国大陆前往台湾地区。

入境,是指由其他国家或者地区进入中国内地,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进入中国内地,由台湾地区进入中国大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八十九条(2013年)

1958年9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中即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这项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11]。”

1987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通知指出“台湾同胞回祖国大陆探亲旅游,须申请办理旅行证件。在香港地区,由中国外交部驻香港签证办事处办理,或由香港中国旅行社代办;在美国日本或其他国家,由中国驻外使、领馆办理旅行证件[12]。”

201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八十九条载明,“出境,是指由中国内地前往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由中国内地前往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由中国大陆前往台湾地区”[4]。该法将“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对应,将“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对称[4],而在英文版中两词统一翻译为“Chinese mainland[13][註 3][17]

中共中央台办《关于正确使用涉台宣传用语的意见》中称:“不涉及台湾时我不得自称中国为‘大陆’,也不使用‘中国大陆’的提法,只有相对于台湾方面时方可使用。”《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则规定,“台湾”与“祖国大陆(或‘大陆’)”为对应概念,“香港、澳门”与“内地”为对应概念,不得弄混。不得将台湾、香港、澳门与中国并列提及,如“中港”“中台”“中澳”等。可以使用“内地与香港”“大陆与台湾”或“京港”“沪港”“闽台”等[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对台湾居民颁发《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对港澳居民则颁发《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

香港特别行政区

对大陆、台湾、香港或澳门的提述(不论是单独提述或同时提述),须解释为对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组成部分的大陆、台湾、香港或澳门(视属何情况而定)的提述。
釋義及通則條例》第2A(3)条(1997年)

199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其通过的《关于处理香港原有法律的决定》中,要求香港特区将任何单独或同时提及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名称或词句的条款,相应地将其解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2]。香港《釋義及通則條例》规定,“‘中国’(China)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包括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19]。《釋義及通則條例》同时规定,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应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加以提述[19]

澳门特别行政区

1999年澳门回归前,澳葡政府在官方文件和新闻公报中,主要使用“中国大陆”(葡萄牙語:China Continental)一词指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区。如1994年澳门第8/94/M號法律指出,“本地區的地理位置與中國大陸相臨,且隨著邊境兩邊填海工程的進行而不斷靠近;而其地形之不連續性造成與其所佔面積不相稱的邊境伸延[20]。”

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其通过的《关于处理澳门原有法律的决定》中,要求澳门特区将任何单独或同时提及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名称或词句的条款,相应地将其解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3]。澳门第1/1999号法律《回归法》附件四规定,“任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國家’等相類似的名稱或詞句,應解釋為包括台灣、香港和澳門在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任何單獨或同時提及大陸、台灣、香港和澳門的名稱或詞句,應相應地將其解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組成部份[21]。”

中华民国

1979年5月,《第一屆國民大會第六次會議實錄》所附的《中華民國全圖》

1954年,行政院在致司法院的公函中表示,“有關第二屆監察委員選舉之監督事宜,現以大陸各省市及蒙古西藏尚為中共匪幫竊據,臺灣等省亦未成立正式議會。因而事實上不可能依法辦理此項選舉[22]。”同年,最高行政法院在《43年判字第11号》判例中指出,“溯自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臺後,大陸淪陷迄今,窒礙之狀態,仍繼續存在。該第一五三三○號註冊商標之呈請人,有無呈請續展之意思,固未可知,但有不能呈請之窒礙,則屬事實[23]。”

1982年,最高法院在《71年台上字第8219号》判例中指出,“兹我国大陆领土虽因一时为共匪所窃据,而使国家统治权在实际行使上发生部分之困难,司法权之运作亦因此有其事实上之窒碍,但其仍属固有之疆域,其上之人民仍属国家之构成员,自不能以其暂时之沦陷而变更其法律上之地位[24]。”

1989年11月21日,行政院大陆工作會報公布的《開放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民眾間接通話(報)實施辦法》第一条指,“遵重政府『三不政策』採取與中共電信機構不直接接觸方式處理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民眾間接通話(報)事項[25]。”

1991年4月22日,國民大會通过《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其中规定,“自由地区与大陆地区间人民权利义务关系及其他事务之处理,得以法律为特别之规定[26]。”其后,1992年7月31日公布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则对“台湾地区”(等同前法稱之「自由地區」)和“大陆地区”的范围作出定义,条例规定“台湾地区:指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及政府统治权所及之其他地区”,“大陆地区:指台湾地区以外之中华民国领土[27]”。

1997年,《香港澳門關係條例》施行细则第2条将“大陸地區”解释为“本條例所稱大陸地區,指臺灣地區以外,但不包括香港及澳門之中華民國領土”[28]。2012年,最高法院则在《101年度台上字第900号》刑事判决中,将澳门特别行政区称为“大陆澳门地区”[7]。而在不包括香港澳門的情況下標注「中國大陸(不含港澳)」[29]

2002年1月30日,行政院正式公告修正《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施行細則第三條及第五十六條條文,範圍定義為「中共控制之地區」[30],將外蒙古唐努乌梁海排除在中國大陸地區之外[31]

1988年8月,行政院以任務編組方式成立「行政院大陸工作會報」,協調各主管機關處理與中國大陸有關、即「兩岸關係」之事務[32]。1990年4月,行政院擬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組織條例》(草案)[32]。1991年1月《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組織條例》經立法院三讀通過,1月28日公布施行、成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行政院大陆委员会负责统筹处理包括港澳事务在内的大陆地区及海峡两岸关系政府性事务[32]。2018年7月2日,根据同年颁布的《大陸委員會組織法》,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更名为「大陸委員會」,正式成為法定的部會機關[33]

地理上的用法

这个部分摘自:内地 § 岛屿与大陆[编辑]

廣東湛江徐闻灯楼角的“中国大陆[註 4]最南端”石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绝大部分国土位于亚欧大陆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岛屿居民常将除自身所处岛屿(群岛)以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境内地区称为“大陆”、“大陆地区”、“中国大陆”或“内地”。

民间用法

将“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并列

許多大陸民眾認為,香港澳门与台湾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將港澳台與中國並列会惹怒大陆民众,这可能被視為暗示香港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违反一个中国原则。[41][42][43]

注释

  1. ^制定时的范围曾包括外蒙古,2002年起排除在外(见中华民国-蒙古国关系)。
  2. ^详见本文“#地理上的用法”一章。
  3. ^在与香港、澳门、台湾同时提述时,如《关于香港原有法律的决定》《关于澳门原有法律的决定》将“中国大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对称[2][3][2][3]。《宗教事务条例》《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将“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对称[14][15],个别情况下与港澳台并称[16]
  4. ^此處指的是地理意義上的“中國大陸”,即不包括海南島。而並非不包括香港澳門、但包括海南島的政治意義上的“中國大陸”。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务院台办关于做好在祖国大陆高校学习的台湾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北京. [2019-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中文(中国大陆)). 
  2. ^2.02.12.22.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六十条处理香港原有法律的决定. 中国人大网. 北京. [2018-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5)(中文(中国大陆)). 
  3. ^3.03.13.23.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四十五条处理澳门原有法律的决定. 中国人大网. 北京. [2018-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5)(中文(中国大陆)). 
  4. ^4.04.14.2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国家移民管理局. [2018-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8). 
  5. ^台湾居民定居证明签发服务指南. 国家移民管理局. [202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30). 
  6. ^陸委會發表嚴正聲明,中國大陸政治干預我無法參與今年國際民航組織大會,政府表達強烈不滿與遺憾.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 台北. [2019-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1)(中文(繁體)). 
  7. ^7.07.1司法院.裁判字號:101年台上字第900號.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判解函釋. 台北. [2018-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7)(中文(繁體)). 
  8. ^2月6日起全中國大陸(含港澳)列二級以上流行地區,居住中國大陸各省市陸人暫緩入境.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2020-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1)(中文(繁體)). 
  9. ^國人如有中港澳旅遊史,需居家檢疫14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臺灣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 19)防疫關鍵決策網
  10. ^國安局:臺灣人入境中港澳 被問話的案例增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公視新聞網
  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 法学. 1958, (9): 10–10(中文(中国大陆)).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7年第24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PDF). 中国政府网. 北京. [2018-10-15]. (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0-08-05)(中文(中国大陆)).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英文版. 国家移民管理局. [2018-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4). 
  14.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新华社规定新闻报道中禁用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北京. [2014-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7)(中文(简体)).4.“台湾”与“祖国大陆(或‘大陆’)”为对应概念,“香港、澳门”与“内地”为对应概念,不得弄混。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6号 宗教事务条例. 中国政府网. [2020-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2).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93号). 中国政府网. 北京. [2021-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6)(中文(简体)).到香港、澳门地区后要求来大陆的,向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派出的机构或者委托的在香港、澳门地区的有关机构申请 
  17.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关于正确使用涉台宣传用语的意见(PDF). 中国政府网. 北京. [2021-02-28]. (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0-09-20)(中文(简体)).(三 6.)不涉及台湾的宣传报道,不得自称中国为“大陆” 
  18. ^罗斯基. 关于报纸新闻语言规范方面的探析. 记者观察. 2019, (11): 1.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19. ^19.019.1《釋義及通則條例》(PDF). 香港: 電子版香港法例(中文(繁體)). 
  20. ^立法会.第8/94/M號法律 十二月三十日 一九九五年收支許可. 澳门特别行政区印务局. 澳门. [2018-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7)(中文(繁體)).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澳門特別行政區 第1/1999號法律 回歸法. 澳门特别行政区印务局. 澳门. [2018-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2)(中文(中国大陆)). 
  22. ^司法院.解释字號:释字第31号.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判解函釋. 台北. [2018-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7)(中文(繁體)). 
  23. ^司法院.裁判字號:43年判字第11号.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判解函釋. 台北. [2018-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7)(中文(繁體)). 
  24. ^司法院.裁判字號:71年台上字第8219號.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判解函釋. 台北. [2018-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7)(中文(繁體)). 
  25.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開放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民眾間接通話(報)實施辦法. 全国法规资料库. 台北. [2018-11-04](中文(繁體)). 
  26. ^立法院.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 立法院法律系統. 台北. [2018-11-04](中文(繁體)). 
  27. ^立法院.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 立法院法律系統. 台北. [2018-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1)(中文(繁體)). 
  28. ^香港澳門關係條例施行細則. 法源法律网. [2018-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0). 
  29.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月28日宣布提升中國大陸(不含港澳)之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三級『警告』(Warning),大陸委員會調升湖北省(包含武漢市)的旅遊警示燈號為「紅色」,中國大陸其他地區旅遊警示燈號為「橙色」. [202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9). 
  30.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施行細則.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 [2021-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3). 
  31. ^邱政宗.中華民國立法院法制局研究成果《外蒙古定位後續問題評析》. 民國91年(2002年)3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3).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32. ^32.032.132.2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成立緣起.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台北. [2018-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5)(中文(繁體)). 
  33. ^林良升.名稱去「行政院」 大陸委員會揭牌. 自由时报电子报. 台北. [2018-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8)(中文(繁體)). 
  34. ^雒力静;朱屹;李春报;何随富.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心理科学》2009年05期. 心理科学. 2009, (5) [2019-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2). 
  35. ^王长安;汪国杰.海南省太阳能资源分布规律研究.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 [2019-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2). 
  36. ^虞国跃 张国良;彭正强;刘奎;符悦冠.螺旋粉虱入侵我国海南. 昆虫知识. 2007, (3) [2019-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2). 
  37. ^姜永兴.海南岛回民考. 民族论坛. 1988, (3) [2019-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2). 
  38. ^全国人大常委会. 链接至维基文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 维基文库 (中文). 
  39. ^凌金祚. (2007).舟山与 “舟” 文化的历代沿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3(4), 17-20.
  40. ^查满兰, 胡巍巍, and 李坚诚.南澳海岛旅游业发展研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7.04 (2017): 186.
  41. ^陳重生.IKEA將中國與台港並列 網民玻璃心又碎罵翻 環球網要求改正. 新頭殼newtalk.Yahoo News. 2018-08-28(中文(臺灣)). 
  42. ^江停.又「乳滑」了!主持人將中國、香港、台灣並列 泰藝人見面會粉絲喊China抗議. NewTalk. 2023-06-08(中文(臺灣)). 
  43. ^Lin, Song; Zhang, Hui.巴黎银行把香港台湾同中国并列 网友:想退出中国市场?.Global Times. ifeng. 2019-09-17(中文(中国大陆)及英语). 

参见

該条目屬於
中國的稱謂
8一級行政區(6直轄市、2)、16二級行政區(3、13
現行自由地區行政區劃
直轄市
[註 2]
臺灣省
福建省
原公告行政區劃
(2005年)[註 3]
直轄市
華中
華南
華北
塞北
東北
西部
特別行政區
地方
大陸時期行政區劃
1949年
直轄市(院轄市)
特別行政區
地方
1933年
(院轄)市
行政區
地方
1927年
特別區
地方
商埠
1914年
特別區
地方
區域
  1. ^自1949年(民國38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遷台起成為中央政府所在地
  2. ^自1999年起虛級化,不再具有地方自治團體地位
  3. ^「中華民國各省(市)縣(市)行政區域代碼」自2005年起停止適用


  华北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东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1 ·江西 ·山东 ·台湾1
  中南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1 ·广西 ·海南1 ·香港 ·澳門
  西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2
  西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註:分区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张但未实际管辖的行政区域。

1 基于台海现状台湾地区(含臺灣島澎湖群島金门马祖东沙群島太平岛中灘中洲礁等地)实际仍由中華民國政府管辖,详见臺灣問題;关于涉及台湾离岛的相关争议,详见福建省 (中華民國)、高雄旗津區中興里。涉及南沙群岛主权争议的内容,详见南海争端。涉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之争议,见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问题

2藏南地區現由印度實際管轄,中印两国另有其他领土争议,詳見中印边界问题
中華民國的分區
  華中
江蘇 ·浙江 ·安徽 ·江西 ·湖北 ·湖南 ·四川 ·南京市 ·上海市 ·重慶市 ·漢口市
  華南
福建 ·臺灣1 ·廣東3 ·廣西 ·雲南 ·貴州 ·海南特別行政區 ·廣州市
  華北
河北 ·山東 ·河南 ·山西 ·陝西 ·甘肅 ·北平市 ·青島市 ·天津市 ·西安市
  塞北
寧夏 ·綏遠 ·察哈爾 ·熱河 ·蒙古地方2
  東北
遼寧 ·安東 ·遼北 ·吉林 ·松江 ·合江 ·黑龍江 ·嫩江 ·興安 ·大連市 ·哈爾濱市 ·瀋陽市
  西部
西康 ·青海 ·新疆 ·西藏地方
註:此為1949年以前中華民國政府統治中国大陆時所使用的分區,現已不再適用;關於當今實際統治之臺灣地區,詳見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台灣行政區劃

1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之时台湾仍为日本屬土,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中華民國接收並統治至今,詳見臺灣光復臺灣問題

2 即原外蒙古地區;1946年起蒙古已成為受國際普遍承認之獨立主權國家,2012年5月中華民國政府發布之新聞稿重申蒙古并非憲法「固有之疆域」;1921年蒙古恢復獨立的同時,唐努乌梁海地區大部獨立為唐努-圖瓦,1944年被蘇聯吞并,蘇聯解體圖瓦成為俄羅斯聯邦主體

3 廣東省的香港澳門彼時分别為英國葡萄牙殖民地,詳見英屬香港葡屬澳門
其他的分區方式
中原河南 ·山東 ·河北 ·山西 ·北京 ·天津 ·陝西
華西四川 ·重慶 ·陝西 ·雲南 ·貴州
江南江蘇 ·安徽 ·浙江 ·上海 ·江西 ·福建
華中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岭南廣東 ·廣西 ·海南 ·香港 ·澳門
東南福建 ·金馬) ·台灣 ·廣東 ·廣西 ·海南 ·香港 ·澳門 ·台北 ·新北 ·桃園 ·台中 ·台南 ·高雄
港澳地區香港 ·澳門) ·台灣地區台灣省 ·福建省(金馬) ·台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台中市 ·台南市 ·高雄市
大陸河北 ·山東 ·河南 ·山西 ·陝西 ·甘肅 ·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江蘇 ·浙江 ·安徽 ·湖北 ·湖南 ·江西 ·四川 ·福建 ·廣東 ·海南 ·雲南 ·貴州 ·广西壮族自治区 ·青海 ·西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重庆市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內蒙古東部
河北 ·北京 ·天津 ·山東 ·江蘇 ·上海 ·浙江 ·福建 ·廣東 ·海南
中西
  中部
山西 ·安徽 ·江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部
內蒙古西部 ·廣西 ·重慶 ·四川 ·貴州 ·雲南 ·西藏 ·陝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蒙新內蒙古 ·寧夏 ·甘肅 ·新疆
青藏青海 ·西藏
南方江蘇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湖北 ·湖南 ·廣東 ·海南 ·廣西 ·四川 ·雲南 ·貴州 ·上海 ·重慶 ·澳門 ·香港 ·台灣
北方黑龍江 ·吉林 ·遼寧 ·山東 ·河南 ·陝西 ·山西 ·河北 ·北京 ·天津
另见:中国地理
概述
組織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
其他團體
中華民國
政黨
派出機構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澳門中華民國兩岸四地之間的派出機構
中华人民共和国 依照海峽兩岸協議成立中華民國
中国大陆派駐台湾
台湾派駐中国大陆
中央人民政府派驻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派驻内地
澳門特别行政区政府派驻内地
備註:刪除綫表示已停止運作之機構。
術語
一个中国
中国统一
两个中国
一中一臺
臺灣獨立
其他
歷史
1949年前
1949-1979
1979-1996
1996-2008
2008-2016
2016至今
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
海峽兩岸
美國
美国美國國會所認可通過之臺灣相關重要文件中華民國
基於《美國憲法》之三權分立政府權限
其他
其他
政治
交通
現行規劃
已廢止
流行文化
非洲
北非
西非
中非
南非
東非
美洲
加勒比
北美
中美
南美
亞洲
西亞
中亞
南亞
東南亞
東亞
歐洲
北歐
西歐
南歐
東歐
大洋洲
相關條目
組織、團體
身份、稱謂
歷史、文化
參見:{{香港侨民}} ·{{澳门侨民}} ·{{台湾侨民}} ·{{华裔美国人}} ·{{印尼華人}} ·{{唐人街}}
形态領土实际控制方0A其它主权声索方0B

大陆上的土地喀喇昆仑走廊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3 印度 · 中華民國1A
阿克赛钦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印度 · 中華民國1A
巴里加斯2详情 印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民國1A
札达县部份地区(详情)(中印中段纠纷:楚木惹巨哇英语Gue_(Lahul_and_Spiti)曲惹英语Kaurik什布奇山口Tashigang英语Tashigang,_Himachal_Pradesh乌热英语Barahoti拉不底英语Lapthal甲扎岗噶河葱莎波林三多 印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華民國1A
长白山2 朝鲜3 · 中华人民共和国3 韩国1 · 中華民國1A
蒙古 蒙古国 中華民國1A
黑瞎子岛2 中华人民共和国3 · 俄羅斯3 中華民國1A
原中缅边界未定界地区(包括江心坡枯門嶺胡康河谷中缅南段未定界等)2 緬甸3 · 中华人民共和国3 中華民國1A
自由克什米爾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2详情 巴基斯坦 印度
拉達克查谟和克什米尔2详情 印度 巴基斯坦
北朝鲜及其附属岛屿(详情 朝鲜 韩国
中国大陆(含香港澳門)(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民國1A
柏威夏寺 柬埔寨 泰國
帕米爾高原2 阿富汗3 · 塔吉克斯坦3 · 中华人民共和国3 中華民國1A4
江東六十四屯 俄羅斯3 中華民國1A
鹿屯島 俄羅斯3 大韓民國1
阿鲁纳恰尔邦藏南详情 印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華民國1A
中国不丹争议领土2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不丹 中華民國1A
以色列东耶路撒冷详情 以色列 巴勒斯坦
約旦河西岸2详情 以色列 · 巴勒斯坦
戈蘭高地 以色列 叙利亚
舍巴農場 以色列 黎巴嫩 · 叙利亚
南奥塞梯南奥塞梯南奥塞梯 格鲁吉亚
阿布哈茲阿布哈茲阿布哈茲 格鲁吉亚
巴庫達利上埃斯基帕拉索富卢卡尔基详情 亞美尼亞 阿塞拜疆
巴什肯德详情 阿塞拜疆 亞美尼亞
哈塔伊省1 土耳其 叙利亚

岛屿及海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详情无实际控制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華民國 · 日本
臺灣地區(含東沙群島)(爭議详情 中華民國 中华人民共和国
爵士湾英语Sir Creek1 印度 · 巴基斯坦
獨島详情 韩国 日本
白龍尾島 越南3 中華民國1A
西沙群岛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民國 · 越南
南沙群岛2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華民國 · 越南4 · 马来西亚 · 菲律賓4 汶萊4 · 印度尼西亞5
中沙群島黄岩岛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民國 · 菲律賓
苏岩礁 韩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5
南千岛群岛 /北方四岛详情 俄羅斯 日本
富國島土珠島1 越南 柬埔寨5
納土納群島 印度尼西亞 中华人民共和国5
阿布穆萨岛 伊朗 阿联酋
大小通布岛 伊朗 阿联酋
北賽普勒斯详情北賽普勒斯北賽普勒斯 賽普勒斯
註記:

0A实际控制方是指对争议地区的全部或部分已经进行了排他性控制的政权,若为部分实际控制,则该政权还同时声索该争议地区剩余部分的主权
0B其它主权声索方是指未对争议地区的任何部分实施实际控制,但是公开声明表示对该地区拥有主权的政权
1不活跃的争议
1A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隊旗,依照《陸海空軍軍旗條例1986年附圖二之九,2002年附圖二之八,以至2022年附圖二之七,都自稱法理中華民國疆域像秋海棠,因而仍未放弃聲索中国大陆等地,但是由于两岸现状,相关领土争议并不活跃,其中2002年中華民國事實承認外蒙古独立
2该地区由多个政权分割控制或共同控制
3标注此记号的相关方已就该争议做出解决方案,但部分其它相关方不接受该解决方案,此外部分相关方在解决方案生效后完全退出该地区,故不再出现在表中
4该政权仅主张该地区部分区域的主权
5该政权不主张岛屿本身的主权,但主张岛屿周围海域的权利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中国大陆&oldid=90108456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