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东引岛

坐标26°22′36″N120°30′24″E / 26.37667°N 120.50667°E /26.37667; 120.5066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20年8月24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东引岛"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26°22′36″N120°30′24″E / 26.37667°N 120.50667°E /26.37667; 120.50667

東引島
主權争议島嶼
東湧島
Dĕ̤ng-īng-dō̤
東引島上的中柱港
東引島在臺灣的位置
東引島
東引島
東引島在臺灣的位置
显示臺灣的地图
東引島在福建的位置
東引島
東引島
東引島 (福建)
显示福建的地图
東引島在中国东海的位置
東引島
東引島
東引島 (中国东海)
显示中国东海的地图
自然地理
坐标26°22′36″N120°30′24″E / 26.37667°N 120.50667°E /26.37667; 120.50667
所处海域東海
管轄
中華民國
福建省連江縣東引鄉
主权声索
中華人民共和國
福建省连江县马祖乡

東引島閩東語東引島,教會羅馬字:Dĕ̤ng-īng-dō̤),亦稱為東引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東引鄉的主島嶼。舊稱東湧島閩東語東湧島,教會羅馬字:Dĕ̤ng-é̤ṳng-dō̤)。由于临近中国大陆,成為中華民國國軍戰略要地,故現在為軍事管制區,已建有雷达站和导弹阵地[1][2]

中华民国政府1949年遷臺後,將東湧島先後劃歸長樂縣羅源縣。自1956年7月起撤銷羅源縣政府,原羅源縣東引鄉由連江縣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宣稱擁有其主權,將東引島劃入福建省连江县马祖乡,1958年,宣布東引島為中國領海基點之一。

東引島距中華人民共和國寧德霞浦縣四礵列島約34公里;距東冲半島約48公里;距解放軍東部戰區海軍三都澳軍港約87公里,距閩江口約113公里。

地理水文

[编辑]

岛屿位於北緯26°22'36"、東經120°30'24",面積4.71平方公里。归屬於馬祖列島,分為東引、西引(又名清水島)兩島,兩島相隔僅半華里,退潮时可涉水而過,兩島周圍水深四十餘,急流洶湧,由是得名。目前東引島經中柱島(又稱中引),而和西引島有中柱堤相連結[3]

有深水港名為中柱港,民眾亦可觀光。東引島燈塔建於清朝光緒30年(1904年)。

军事设施

[编辑]

中華民國空軍在東引島建有雷达站,全面监控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飞行活动。1980年代,東引161高地是國軍抵御中共的高炮阵地。其后,多个炮阵地被改建为导弹阵地,部署天弓防空飛彈雄風飛彈[1][2]

2020年以来,中華民國國防部公告,「連江縣東引161重要軍事設施管制區」及限建範圍在10月2日生效。中華民國空軍同时公告,將在東引進行新建統包工程,經費約4億218萬元,部署新型天弓三型防空飛彈雄風三型反艦飛彈雄風二E巡弋飛彈天戟短程彈道飛彈香港上海南京廣州深圳武漢等大城市均进入攻击射程之内[4][1][2]

交通

[编辑]

姐妹島

[编辑]

參見條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1.01.11.2王烱華.獨家|國軍斥資4億在東引建飛彈陣地 可直攻解放軍東部戰區. 蘋果新聞網. 2020-10-14 [2020-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7)(繁体中文). 
  2. ^2.02.12.2反制共軍 東引增建飛彈基地. 台灣蘋果新聞網. 2020-10-15 [2022-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4)(繁体中文). 
  3. ^東引中柱連堤道路更新工程近尾聲 預定4月上旬恢復車輛通行.馬祖日報. 臺灣: 馬祖日報社. 2023-03-23 [2025-09-26](中文(臺灣)). 
  4. ^記者:陶本和.國軍擬於東引佈建「地對地」飛彈 射程可直攻上海、南京. ETtoday新聞雲. 2020-10-14 [2020-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4)(繁体中文). 
  5. ^霞浦西洋岛与台湾东引岛缔结友好乡镇姐妹岛_宁德网. 宁德网. 2021-05-03 [2022-05-29](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連結

[编辑]
臺灣本島及附島(65)
北臺灣(26)
  • 內溝溪五分埤生態濕地生態島(新北市–臺北市)
基隆市(6)
新北市(6)
宜蘭縣(9)
桃園市(1)
新竹縣(1)
新竹市(2)
中臺灣(10)
苗栗縣(3)
  • 明德水庫湖島(日新島、鴛鴦島、海棠島
臺中市(1)
彰化縣(1)
南投縣(1)
雲林縣(4)
南臺灣(13)
嘉義縣(2)
臺南市(6)
高雄市(2)
旗津區(1)
屏東縣(3)
琉球鄉(1)
東臺灣(15)
花蓮縣(3)
臺東縣(12)
綠島鄉(7)
  • 綠島(青魚嶼、樓門岩、樓門巖、內巖、島卵岩、飛岩)
蘭嶼鄉(4)
澎湖群島(106)
(澎湖縣管轄)
馬公市(7)
湖西鄉(14)
白沙鄉(45)
西嶼鄉(3)
望安鄉(35)
七美鄉(1)
金門群島(52)
(金門縣管轄)
金城鎮(3)
金湖鎮(4)
金沙鎮(16)
  • 白巖
  • 大撥
  • 小撥
  • 官澳礁
  • 西礁
  • 照西礁
  • 后嶼、草嶼、東割、后嶼坡、烽遂角、鬼礁尾、振武頭
  • 狗嶼
  • 西園嶼
  • 洋山嶼
金寧鄉(1)
  • 大墘
烈嶼鄉(27)
烏坵列嶼(13)
(金門縣代管[注 1])
烏坵鄉
  • 大坵嶼(新娘房(2)、龍爪(3))
  • 小坵嶼(新郎房、青蛙石(4)、一線天東側)
馬祖列島
(40,連江縣管轄[注 2]
南竿鄉(5)
北竿鄉(18)
東引鄉(10)
莒光鄉(7)
南海诸岛(5)
(高雄市旗津區代管[注 3])
旗津區(5)
註釋
北臺灣
中臺灣
南臺灣
東臺灣
澎湖
金馬
南海諸島
主管機關:交通部航港局
8一級行政區(6直轄市、2)、16二級行政區(3、13
現行自由地區行政區劃
直轄市
[註 2]
臺灣省
福建省
原公告行政區劃
(2005年)[註 3]
直轄市
華中
華南
華北
塞北
東北
西部
特別行政區
地方
大陸時期行政區劃
1949年
直轄市(院轄市)
特別行政區
地方
1933年
(院轄)市
行政區
地方
1927年
特別區
地方
商埠
1914年
特別區
地方
區域
  1. ^自1949年(民國38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遷台起成為中央政府所在地
  2. ^自1999年起虛級化,不再具有地方自治團體地位
  3. ^「中華民國各省(市)縣(市)行政區域代碼」自2005年起停止適用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东引岛&oldid=89520126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