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电影制片厂,简称长影,企业名为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电影制片厂,也是中国最大的电影制片厂之一。创立初期旧厂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红旗街道红旗街1118号,现已改造成长影旧址博物馆和文化旅游创意项目。
现存于长影旧址博物馆3楼的长春电影制片厂立体厂徽- 1937年,满洲国政权和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各自出资50%,成立滿洲映畫協會。
- 1945年日本战败後,中国共产党派出地下工作者组织了“东北电影工作者联盟”,同年9月,联盟接管滿映,10月1日在满映基础上成立东北电影公司。1946年4月19日东北民主联军占领长春,中共接收满映,中共中央东北局派舒群任东北电影公司经理。1946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战败后撤出长春,东北电影公司于5月13日、18日分两批溃败至含江省兴山(今黑龙江省鹤岗市)。1946年10月1日,东北电影公司正式命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1948年10月,该厂迁回长春。首任厂长是袁牧之、秘书长田方,人员包括来自延安、滿洲映畫協會和其他红区的一些电影工作者[1]。
- 1946年5月26日,著名电影演员金山作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接收大员,随国军抵达长春,接收了满映原址及器材、人员,成立长春电影制片厂(简称“长制”),金山任厂长。金山的公开政治面貌为无党派,实际上是1932年加入中共的间谍。1947年,长制拍摄故事片《松花江上》。长制的第二部故事片是抗日题材的《小白龙》,筹拍时东北人民解放军开始长春围城,金山率长制骨干人员乘飞机赴北平,借用“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三厂名义开始筹备拍摄《哈尔滨之夜》。
- 1947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木偶片《皇帝梦》,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第一部木偶片。[2]
- 1948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动画片《瓮中捉鳖》,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第一部动画片。[2]
- 1949年5月,东北电影制片厂完成故事影片《桥》的拍摄(被电影史学家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的第一部故事片)。[3]
- 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完成了其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的译制。[4]
- 1949年8月,东北电影制片厂新闻片组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4]
- 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调入上海,设立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即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前身。[4][2]
- 1955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改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
- 1958年,长春电影制片厂重新设立美术片组,恢复美术片生产。[2]
- 20世纪末期,长影一度面临倒闭,经过转型后,大力发展电影产业,文化旅游业以及地产业。[5]
- 21世纪初,改名为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2005年在长春建立了长影世纪城的游乐园项目。
- 2008年建立了题材电影创作基地。
- 2011年在对满洲国时期的老厂区进行了改造,建立了长影旧址博物馆,长影电影院等文化创意旅游项目。[5]
- 2012年,出品的《铜雀台》、《辛亥革命》票房超亿元,海外发行收入超过500万美元。
- 2013年有3部影片获得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3个类别大奖。
- 2014年,推出的商业片《龙之谷:破晓奇兵》和《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的成功标志着长影转型成功。
- 2016年在海南建设海南“环球100”,在重庆建长影重庆奇幻乐园等游乐园项目。
|
|---|
| 北京 | |
|---|
| 天津 | |
|---|
| 河北 | |
|---|
| 山西 | |
|---|
| 内蒙古 | |
|---|
| 辽宁 | |
|---|
| 吉林 | |
|---|
| 黑龙江 | |
|---|
| 上海 | |
|---|
| 江苏 | |
|---|
| 浙江 | |
|---|
| 安徽 | |
|---|
| 福建 | |
|---|
| 江西 | |
|---|
| 山东 | |
|---|
| 河南 | |
|---|
| 湖北 | |
|---|
| 湖南 | |
|---|
| 广东 | |
|---|
| 广西 | |
|---|
| 海南 | |
|---|
| 重庆 | |
|---|
| 四川 | |
|---|
| 贵州 | |
|---|
| 云南 | |
|---|
| 西藏 | |
|---|
| 陕西 | |
|---|
| 甘肃 | |
|---|
| 青海 | |
|---|
| 宁夏 | |
|---|
| 新疆 | |
|---|